JT叔叔伤寒杂病论慢慢教:五输穴(84)

我说的这个《黄帝内经》《咳论》条文,它后面多讲一句话,他就说咳嗽要怎么医啊,黄帝这样问,那这个教黄帝医术的这个岐伯啊,他就说如果是脏病的话就治他的俞,腑病的就话就治他的合。那如果咳嗽这个人有浮肿的话,就治他的经,这边就牵涉到针灸的这个五输穴的问题了。那我想既然讲到这个地方啊,咳嗽也关系到五脏嘛,那五脏的补泻啊,我们这个有些药方也还没有学到,那我想在针灸的领域,虽然可能有的同学早就会了,我还是稍微带一个,就是把这个五输穴的这个井荥俞经合稍微说一下,我会觉得可能还不错啊,就是顺便这样子,顺便这样处理一下这个议题。那针灸里面的这个五输穴啊,就是在我们的手脚,这个手呢不超过手肘,脚不超过膝盖的这个比较末梢的这一段啊,这里面可以挑出一些穴道,分成五种穴道,那这五种穴道呢,称之为五输穴啊。那这个五输穴呢最靠末梢的这个叫井穴,然后呢是荥穴,然后是俞穴,然后是经穴,然后是合穴。那井荥俞经合这五个种类的穴道,要讲的话,我们最好先从十二经络的运行开始讲起,然后再讲回五输穴。

那十二经络的运行呢,我这边有一个正经十二脉的这个循行的时间,那这个的话可能有的同学都不陌生了。那我们说运行在经络里面的气是营卫之气中的营气,那营气在经络里面运行呢,它是有一个好像火车时刻表的东西啊。那一般我们针灸的书呢,它就会说一开始的时候啊,是从这个,比如说清晨三点到五点它是运行在手太阴肺经的,那手太阴肺经从云门穴开始啊,然后走走走……,然后花两个小时走到手的大拇指的少商穴,然后呢走完少商穴之后,它就会跳到手的食指的商阳穴去走手阳明大肠经,这样子走回来,那就每一条经走两个钟头,然后一天刚好十二个时辰,走十二条经,这是营气的运行啊。

那这个手太阴肺经在大拇指尖,手阳明大肠经在食指尖,那这个气怎样从大拇指尖走到食指尖的,那一般那个很多的针灸的书啊,都画说从这个少商这个地方画一条虚线这样子绕下来然后再绕上去。其实这个虚线实际上是有一点可疑的,就好像是想当然的画法。其实啊,现在就算是一般科学,西方医学,也都已经承认这个经络是灵魂的器官,不是肉体上的东西,那既然灵魂上的器官,其实比较高的可能性它是从外面这样子过去的,就是有一条灵魂的线这样接过去的。一定画这里面再经过一次合谷那很奇怪啊,就是好像有一点不太对头,所以可能在末梢的地方它是在人体之外这样子转的。

那这个营气的运行呢,它有一些通则啊,就是比如说我们这个手太阴肺经是一条阴的脉,阴阳的阴啊,那手太阴肺经这样子上去,然后手阳明大肠经这样子下来,然后下来之后呢,又接到足阳明胃经,然后足阳明胃经再下去脚的第二个趾头厉兑,然后呢接下来这个胃经呢,它会接到脚的大拇指的隐白穴,然后足太阴脾经再这样子上来,然后上来之后呢再走手少阴心经,然后到手指头的少冲。同学们有没有看到一个规律,就是如果你把手伸往天空的话,就是手这样放下去没有意义,因为人体的基本设定在古时候的导引学里面是认为手是接天的,脚是接地的,所以,所有阴经的营气都是从脚往上面走的有没有发现?然后所有的阳经的营气都是从手往下面走的。

那六阴脉都是属于脏的脉,由于脏属阴腑属阳,那为什么五脏里没有阳脉?因为心包跟心合算一个啊,心包跟心一个算灵魂的心脏,一个算肉体的心脏,灵魂的心脏就是我们人会想事情,有感觉,有感情,这个东西就是灵魂的心脏;肉体的心脏在跳动着的就算心包经,大概这样子,因为有很多的论点跟这都不一样,不过我个人比较认为说心经跟心包经一个是肉体的心脏,一个是灵魂的心脏。那这个地方就可以让同学看到一件事,就是所谓的五脏的升降的这个学问,怎么讲呢,就像,升降学在经方的世界其实有一定的意义在的,就像有一个民国初年的人叫彭子益,他写了一本书前阵子还蛮有名,叫《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他就是用升降学来解释经方。就是他会说肝脏的气要升,胆气要降;脾气要升,胃气要降,基本上这样的。他就认为说,这个方子里面什么药是让什么气上升,什么药是让什么气下降。其实这个升降,五脏跟六腑的这个升降,其实就跟这个十二正经络的升降是一样的啊,所以同学就知道一下。

这样子走的十二正经络中的营气呢,那我们就会说这也可以形成一种诊断学,比如说你看美国倪海厦院长的网站,他就会说,如果有一个人呢半夜三点钟忽然醒过来,那就很可能代表是半夜三点到五点这个气啊运行在肺经的时间啊,他那个气受到阻碍了,所以这个人身体感到不舒服,所以呢,他就会特别容易惊醒,所以他可能病就在肺。就是这是一个可以拿来诊断的东西。那或者说是我们在台湾呐,我们台湾是这个肾脏病之国嘛对不对?那肾经的时间是几点到几点啊,是下午五点到七点,其实我觉得在台湾很容易遇到,就有人会觉得,哎,我不知道为什么就是下午五点到七点之间特别累,有没有这样的人?就是那段时间特别没力气啊,那就可能是他的肾经比较弱一点。

那十二正经这个营气的走法,其实有时跟吃药也有关系。比如说,如果你是要吃补肾药的话, 那可能就是下午五点到七点之间吃会特别有效,就是用药的时候也会有一点关系。那我现在呢,跟同学讲到这个十二正经络的营气的目的是什么呢,就是营气照这样的顺序来循行啊,可是呢形成我们要教的这个五输穴的气呢,却是营气之外的另外一种气,就是我们的人的身体啊,好像手腕到手指尖这一段是我们身体上肢可以甩动的部分,那我们膝盖到脚尖也是我们下肢可以甩动的部分是不是这样子?那这个可以甩动的部分好像会形成某一种的气的流动。而这这种气也不知道我们正确应该称呼它为什么,比如说我们就拿这个肺经来讲好了啊,肺经是一条阴经嘛,手太阴肺经,那肺经从手指尖到手腕这边啊,手指尖的穴是什么啊,是少商,然后呢手腕这边是什么呢,是尺泽啊。那同学啊,像这些穴道啊,我也就不细教了,因为取穴的书啊,市面上那种彩色的书很好买,你到外面买一本书,在家随时可以查,比较划算了啊。其实这些穴道我倒是觉得值得学一学,因为针灸嘛,大家新手上路的话,不要随便扎体针一不小心就扎死人,那手不过肘、脚不过膝还是比较安全的地带啦,所以练习当然是从这个地方开始练习。

我说人的这一段的身体有某一种气,我们称之为脉气好了,跟营气作一个分别。就是照着这个时间往里往外的叫营气,那我们姑且称他为脉气啊,但是这不是一个正式的称呼,那这个脉气呢,如果是走在一条阴经上,它是一条阴脉上它会呈现一个什么状态呢?就是它好像会从开头的穴道跳到这个收尾的穴道,从手指尖到手肘这样子,它会有一个状态的变化,那这个井荥俞经合啊,其实我们中国人是拿水的流动在做比方。就是这个井呢就好像有一个泉水刚刚从地面流上来,所以这个地方井呢,好像是春天有一种能量好像冒上来一样,所以它的调性呢就会是属于木,因为春天属于木,然后春天之后它的水量就变旺盛了,那旺盛了之后就会变成夏天的状态,所以就变成火;然后呢,从夏天到秋天之间,它有一个能量从最热到降下来转化的持平阶段,那那个是属于土,就是长夏之气;然后呢接下来这个脉气开始慢慢落下来了,像秋天一样开始掉落了,秋天是属于金,然后到了最后一个穴道,它从那个穴道就收进去了,所以就属于是水。所以他是一个相生的顺序啊,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那这个就是阴经上面的脉气的一个状况。

那如果是阳经的话,脉气的状况会怎么样呢?我们随便取一条阳经,比如说我们取足阳明胃经好了,足阳明胃经第一个穴道是厉兑啊,那最后的收尾就到足三里啊。那这个如果是阳经的话,这个脉气作用在阳经上面,就不像作用在阴经上面一样,怎么讲呢,就是仿佛依稀这个脉气是一个很中性的东西,如果它作用在阴经上面的时候呢,他好像就是比阴经要阳,就形成一个能量这样子起来的;可是如果在它作用在阳经上面的话呢,它感觉上在阳经上面它会相对来讲显得有点阴,所以呢,它在阳经上面的走法是比较颠倒的,所以在阳经上面这个脉气的走法是一开始就先往底下钻,然后呢,慢慢慢慢再钻出水面。所以它一开始开头的时候就是属于秋天啊,气往下收的气;然后呢降到底下,第二个阶段它是属于冬天的气;然后呢,到了最底下,它开始要重新回升了,然后呢,它就像春天一样开始从死亡到有生命;然后再开始旺盛起来,变成夏天的气,然后最后回到一个地表,好像没事一样了,所以就回到土。所以呢,在阳经上面啊,它的这个走法是大概这样的。那阳经上还多一个穴,比五输穴多一个原穴,我们等一下再讲。那也就是说,在这个气的这一段地方的穴道,它上面的气是比较属于木的调子,那在这个区域上面的穴道,它的气就比较属于火的调子,就是阴经是这样子。

那这样子的话,就是在那个阶段会找得到的穴道呢,一旦刺下去,这个穴道它就会把这个脉气引发的五行的特征跟这条经本身五行的特征呢,会做到一种互动的关系。那这种互动的关系呢,比如我们说手太阴肺经,肺脏在五脏的五行是属于什么呀?属于金,一条金的能量特别重的脏。当然,如果以六经来说,太阴是湿土,所以在六经来讲,它会带一点点土气,但是只是带一点点。一般我们针灸学还是会就是说用这个金为主,所以肺脏是属于金的。那如果你在那个某一个穴道上面下了一针,会让这个能量碰到这条经脉金的这个本身的能量,会有什么变化呢?有一些变化比较不重要,但是呢,有一些变化是比较属于补泻的。比如说五行里面什么东西能够生出金来啊?土生金,这是五行的一个基本的。那你就是如果呢,我们需要补肺的话,那我们就要找一个属于土的穴道去下一针,那这样子,这个穴道下下去了,它就会因为这个穴道本身会期待土的能量进去,所以会让这个肺得到补益,那会能够这样子以五行相生而补到它的穴称为泻母穴,就是因为土是金的妈妈嘛,土生金,那肺经上面的母穴是什么穴啊,这个俞穴是什么?太渊,所以太渊就是我们把脉这个寸口啊。所以“脉会太渊”,所以你要补肺上的气,那你就灸太渊,就很能够补肺。那当然这是一条属于金的经络啊,所以如果你是刺这个金穴的话,属于金的这个位置的穴,这是什么穴道啊?经渠也是可以的啊,因为经渠是补强穴道本身的啊,所以这个叫本穴。

然后呢,如果你的肺太热了,正在发炎,你要泻肺的话,你要选择什么来泻肺呢?要选择它的儿子,就是跟它有相克关系的,比如说火克金,金克木,这个反而不太需要管它。那就是因为金会去生水,所以你只要扩充水的能量,它就把金气吸收掉了,所以要泻肺的话就要找它的儿子的穴,就是金生水的这个水,所以这个穴叫做子穴,所以尺泽就是在五输穴这个井荥俞经合的这个子穴。这个井荥俞经合其实都在讲水的流动,就是井是水,刚好出来;荥开始流动;俞是要输送比较多的水;然后经过了什么地方;然后收下去,就是再钻回地底,就是这样一个能量的状态。所以,像是我们平常在处理咳嗽的话啊,如果你的气管支气管有发炎的,有发痒的,你把得到你的肺脉啊,会有一点好像浮的尖尖的啊,那有发炎的脉,那你就灸尺泽穴。灸尺泽穴就可以把肺的炎消掉,因为它是子穴,所以它能够泻肺,就是用这个子母的关系来补或者做泻。那这是一个,就是你把这一条经脉本身的气加上它五输穴的气,那经脉本身的气就是,我们基本上照五行的属性,那只是说三焦经跟心包经是属于木火交界之气啊,所以就半年是木,半年是火。就三焦经是木的那一个半年,心包经就是火这样子。

那我们看阳经这边啊,阳经这边的话呢,我们举这个足阳明胃经来做一个例子。足阳明胃经这边是金水木火土嘛,所以在阴经上的五输穴是木水土金水,那阳经上是金水木火土这样的顺序。那足阳明胃经呢,脾胃是属于土,它是土最多了,当然阳明经本身在六气中是阳明燥金嘛,就是它也带有一点点金的调子啦,一点点。

那这个土脏呢,如果你的胃火太旺了,我们需要泻这个胃的热,要让胃的热能够清掉一些,要泻这个胃土,胃脏的这个土,那你要选择哪个穴道是它子穴?土生金,所以我们子穴就是属于它的儿子,所以呢,如果我要泻胃火的话,那就是厉兑,你可以用灸的。因为如果你要用针,用下针的话,那就有另外一番转换的功夫,因为下针,如果针在手指尖或者是在脚指尖称之为什么啊?称之为满清十大酷刑了,所以就要换别的穴位来用了,但是用灸的就没有什么关系哦。

那如果你的胃很虚,我们要补胃的话,那什么能够生土啊,火生土,那这个胃的经穴是什么啊?解溪。但是其实说起来,这个胃的话我们平常要补也不太需要用到解溪就是啦。因为平常我们这个胃啊要补的话,我们用足三里就很好用了,因为足三里是属土,它是本穴嘛。那这个胃脉本身里面就是带有这个金的调调,所以土又可以去生到这一点点的金,所以足三里的话其实很好用,就是本穴的话,它本身调子上又可以补到胃,所以通常我们补胃的话用三里就可以啦。而且因为针灸学有它的一个活性在嘛,就是你要灸这个胃的募穴中脘也可以嘛,都可以,但是这是一个很基本很基本的补泻啊。为什么我说这个基本是因为啊,它不需要太多的针灸技巧,就是十二条正经的排列组合啊,大概就依照这个顺序,那你哪一个脏需要泻你就用哪个穴道,如果是用针的话就在那下针,那这个下针也不需要什么手法,就是捻捻针到有得气的感觉就ok啦,就是捻针之后觉得有点酸或者有点麻,或是下针的地方皮肤有一片粉红色的晕看得出来了,就代表得气了。那你不用做太多的事情,只要得气了,它就会自动有补泻的效果。那这样子你就可以不用什么烧山火,透天凉那种很猛烈的针法,你就可以先不要学啊。所以这样子的话就,比如说像是麻杏甘石汤证,这个肺太燥热了,那你就灸尺泽。那因为咳嗽的气上逆,把气导下去的话,我们灸足三里,大概就这样子处理一下,咳嗽就开始好转了。那当然也不只限于咳嗽啦,五脏的补泻,就依循这个原则来处理。

我们看这个地方,在阴经上面呢有这个井荥俞经合五个穴道,可是阳经上面呢,在井荥俞后面呢,经前面还有个原穴啊。那这个原穴究竟是什么东西呢?原穴的存在,它一定是在阳经的木跟火之间啊,有一个原穴。也就是阴经的气我们会分成五段,阳经的气我们会把它分成六段。那这个五跟六呢,其实同学听起来就不会觉得很陌生,因为阴经是五脏,阳经是六腑,所以它的气呢,就会照这个六气,这个风暑湿燥寒火这里面呢,就多一个相火之气,就是它把火再分为君火跟相火。那相火呢,它当然就是木头燃烧成火的这个火叫做相火,所以它一定是存在于木跟火之间。那它代表的是阳经里面多出来的第六个腑,就是三焦腑的存在。那这些理论啊,就是《黄帝内经》给我们这样子一种人体地图,当然历代呢,还是有很多疑问出现,像比如说相传是这个扁鹊写的这个《难经》啊,它就有几条在讲到这个事情。它在解释这件事情,我们稍微参考一下,它就是说,第六十二难呢,它说藏经上面这些井荥俞经合这是有五个,可是呢腑经,就是六阴经上面只有五个点,那六阳经上面就有六个点,为什么呢?他就说,因为腑属阳,然后腑上面还有一个地方呢,就是腑的这个存在有一个很特殊的腑叫做三焦腑,所以就特地帮它制一个穴道叫做原穴。那这个原穴啊,你也可以说它是元气的元的意思,也可以说是平原的原的意思。因为三焦在人体扮演的是一个很特殊的场域,这个场域是这样的,就是我们现在学中医开药的时候,有时候用的是所谓狭义三焦,有的时候用的是广义三焦。狭义的三焦比如说六经病里面的这个少阳病,我们说少阳病啊,淋巴系统是不通畅的,所以身体侧面特别难过,那你就用小柴胡汤去清淋巴,那好像三焦就等于淋巴,那就是非常狭义的三焦。那广义的三焦的话就不只是淋巴的意思,比如说广义的三焦上,那个唐容川就讲说,三焦是人身上的膜网、油网,就是人身上这些皮肤底下的肥油形成的一层东西都是可以称为三焦。那如果还要说得更形而上一点的话呢,其实广义三焦还要包括一个东西,就是人类的灵魂的膜,怎么讲呢,就是我们甚至可以假设啊,说人的身体是有一个磁场,形成一个铸模的,怎么叫铸模呢?就是说我们人居然能长这么大一只,手指头也不长六只八只,代表我们身体好像是在一个能量的模子里面把我们扣出这个形状。那如果这个磁场太弱的人会怎么样?会肥,就好像丝袜松掉了,那这个肉体就会肥出来。就是人的身体是靠着一种磁场在勒住他的,所以气不够的人会肥。那人的身体这个最表面的这一层这个能量网啊,其实比较是我们中医说的广义的三焦。

那这个能量网呢,以后在开药的时候,学到少阳病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说人体很多很多属于灵魂表面一些能量的机制会关系到这个广义的三焦。不过呢,我们人体啊,这个十二正经,他的这些运行的这些重要的穴道,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它都是比较接近皮肤表面的。如果是外国人来研究中国的医学,他们甚至会提出一种批判,因为中国医学,《黄帝内经》《灵枢》、《素问》这两本书啊,都是比较偏针灸这边的,所以外国人会觉得好奇怪啊觉得中国人的医学是一种体表医学,那人体只有表面,什么病都在表面扎几针就好了,里面怎么都不管啦,里面已经肿大了,出血了,怎么只在表面扎针,就是外国人在看待中国医学时,会觉得中国医学好诡异啊。

其实啊,这个铸模如果我们把它想像成一个在人体的表面的一个模子啊。这个如果有一个模子的话,好像这个模子是一个很微妙的交界线,就是说在这个模子以上啊,是你的这个灵魂的身体,然后呢,在这个模子下面呢,它好像连接着你的六腑,然后呢,再接近物质的世界的地方呢,才是更物质化的五脏,也就是六腑比较阳嘛,五脏比较阴嘛,阴是比较物质化的。所以在中国人的医学里,比较注重形而上的部分,所以觉得从这个地方处理就可以了,下针都下在皮肤表面,这样就好了。那外国人的医学就比较注重物质的部分,所以就会想到有形的器官发生什么变化,大概就有这种感觉。那如果我们相信能量的身体是比较重要的,我们就会在这个铸模上面做一些事情,让这个灵魂分化成肉体的这个能量能够更顺畅,那这样肉体就会改善;那如果我们不觉得人体有这一块,就是跟灵魂的身体的界面的话,那当然我们就会努力开刀什么样啦,或者怎么样啦,来救治这个有形的器官啊。所以呢,三焦就好像是一个让十二经络在上面铺设你的十二经络的一个大平原,因为这个原因它称之为原穴啊,也是有道理的。

那它这个第六十三难呢,它就说为什么井穴是开始,就说什么东方啊,春天啊,什么水流出来呀,草木开始生长啊,一个开头当然是像一口井一样啊。那第六十四难呢他就说,为什么阴脉上面的井穴属木然后阳脉上面的井穴属于金呢?那他的回答就说,这个是因为刚柔不同,因为阴脉呢比较柔,所以就像木头一样生长出来,所以是井,井穴就属于木啊;阳脉比较刚强,所以它的井穴是属于金。那当然这个各种说法我都觉得可以听啊,所以主要是他就告诉你说阴脉跟阳脉它的能量属性是不一样的。所以它的井荥俞经合的走法会不一样啊。那这个六十五难呢,难就是问问题,他就说为什么是从井开始,到合结束呢?他说这就好像是从春天到冬天嘛,从生长到收藏这样一个状况。那六十六难他就讲到是,我就要看下面的地方,他是说为什么有原这个东西,他就说那是因为人的脐下肾间动气是人之生命,十二经的根本是因为人有命门之火,这命门之火分化出十二经,而这个命门呢,分化出我们生命能,一个是可能我们比较能够看到得十二经络或则是任督二脉的走法,那另外一个东西就是它有分枝出来变成我们身体的能量的表层这个东西,那这个东西就是三焦了。所以三焦是命门所显现出来的另外一个面貌,所以是很尊贵的东西,所以大概是这样子。那六十八难呢,他是说井荥俞经合呢各有各的主治啊。他说如果你是心下满,你就下井穴;然后如果身体热就下荥穴,这是井荥俞经合它本身的一个调性。那这些东西呢,其实针灸的书可能会讲的比较详细一点,我今天只是因为这个地方啊,五输穴我觉得可以稍微带一下,让同学对针灸的理论有一个很粗略的了解。那大概其他的东西我觉得这个的应用同学可以自己找书来看。

总是觉得,阳的世界比阴的世界大,能量比物质重要,就是心情好比身体好重要,就是大概有这样的观点。而如果具体的来用身体的这个结构来说它的话,我们也会知道,比如说我们,所有的阴脉的代表就是任脉,阳脉的代表就是督脉,奇经八脉,任督二脉。那你说,任督二脉是一阴一阳哦,但是实际上呐,任脉比较短,督脉比较长;就是督脉是绕过头顶,然后到这个地方,然后从舌尖开始才是任脉下去;所以感觉上阳脉是比阴脉要大的。而且从名字你也知道,就是阳脉叫督,那阴脉叫任;那督就是监督、督导,那任就是任你欺负,任你摆布啊。就是感觉到在阴阳的世界里面,中国医学都是相信说,人的物质的身体是受能量的身体所主导的,是这样的一个观点。那所以,我们在阳经的世界,好像穴道也比阴经的世界多一个,那而且多的一个就是,也是属于火类的,就是比较是能量,就是能量比较大。那如果我们用这个六经来说的话,我们也说三阳经的能量其实是比三阴经的能量要大的;所以这样一个观念哦,我们至少借这个机会我们再复习一下哦。因为,因为我觉得中医学得越久,越会好像眼光是放在人体的能量这个部分。那这样的观点,我想迟早也是要接触到的。

附录:《难经》:

第六十二难 藏井荥有五,府独有六者,何谓也?然:府者阳也,三焦行於诸阳,故置一俞, 名曰原,府有六者,亦与三焦共一气也。

第六十三难 十变言,五藏六府荥合,皆以井为始者,何也?然:井者,东方春也,万物之始生, 诸 行喘息, 飞蠕动,当生之物,莫不以春生,故岁数始於春,日数始於甲,故以井为始也。

第六十四难 十变又言,阴井木,阳井金;阴荥火,阳荥水;阴俞土,阳俞木;阴经金,阳经火; 阴合水,阳合土。阴阳皆不同,其意何也?然是刚柔之事也。阴井乙木,阳井庚金,阳井庚,庚者,乙之刚也,阴井乙,乙者,庚之柔也,乙为木,故言阴井木也,庚为金,故言阳井金也,馀皆仿此。

第六十五难 经言所出为井,所入为合,其法奈何?然:所出为井,井者,东方春也,万物之始生, 故言所出为井也;所入为合,合者,北方冬也,阳气入藏,故言所入为合也。

第六十六难 经言肺之原出於太渊,心之原出於太陵,肝之原出於太冲,脾之原出於太白, 肾之原出於太溪,少阴之原出於兑骨,胆之原出於丘墟,胃之原出於冲阳,三焦之原出於阳池,膀胱之原出於京骨,大肠之原出於合谷,小肠之原出於腕骨。然:十二经皆以俞为原者何也?然:五藏俞者,三焦之所行,气之所留止也。三焦所行之俞为原者,何也?然:脐下肾间动气者,人之生命也,十二经之根本也,故名曰原。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也,主通行三气,经历於五藏六府,原者,三焦之尊号也,故所止辄为原,五藏六府之有病者,皆取其原也。

第六十七难 五藏募皆在阴,而俞在阳者,何谓也?然:阴病行阳,阳病行阴,故令募在阴, 俞在阳。

第六十八难 五藏六府,皆有井荥俞经合,皆何所主?然:经言所出为井,所流为荥,所注为俞, 所行为经,所入为合。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俞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此五藏六府井荥俞经合所主病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