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美女诗人马文秀双语诗歌︱《高更最后的大溪地》
(视频来源于BBC纪录片,侵权则删)
高更最后的大溪地
文︱马文秀
译︱陆道夫
胸腔的色彩,世间的繁华
皆敌不过一场流浪
抛却妻与子,走向荒野异域
将沸腾的血液融进激浪
咽下,亲人最后的啼哭声
横渡太平洋,简化
茅舍、玫瑰,还有丰硕的女人
让原始的欲望离呼吸更近
八荒之外追逐另一个影子
而画笔稀疏、淡淡在纸上恣意
交汇的色彩
像极了凯旋归来者
却掩盖不住骨头撕裂的声音
The Final Tahiti of Paul Gauguin
---By MA Wenxiu
---Translated by LU Daofu
The rich color in the heart,
the hustle and bustle of the world here
and there
Nothing could be matched to a vagrant
life from afar. Leaving alone
his wife and son, for an exotic
atmosphere of the primitive island.
Gradually
his unrestrained coursing blood began
to melt into surfs in the end.
Gulping everything down, and the final
cries of his kinsfolk---
by means of determining to sail across
the Pacific, thus would be
simplified into a thatched cottage,
the Wild Rugosa Rose , and
the voluptuous women.
The more primitive desire he has,
the more affinity he will be
to the respiration.
Whatever happens, he is trying very hard
tocapture anther shadow in Marquessas
beyond a remote place. Even if
he can finish his paintings with a few
deft strokes of the willfulness brush.
Even if
layers of rich colors look like those
victorious team back home,
the sound of bone laceration can still
be quietly heard with no fear.
背 / 景 / 知 / 识
保罗·高更(Paul Gauguin,1848—1903年)法国后印象派画家、雕塑家、陶艺家及版画家。与塞尚、梵高合称是“后印象派”艺术三杰。他的画作用色大胆前卫,注重色彩平涂的画技,崇尚和谐,弱化对比。
《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1897年),是一幅充满哲理性的大型油画。据画家本人透露,这是他报之以最大热情完成的一幅画。因为在此之前,高更极度地贫困,绝望到了想要自杀的地步。被救活之后,他就产生了强烈的创作欲望。他把在梦中的幻想与在大溪地生活的感受综合为这样的构图。画面色彩单纯而富神秘气息,斑驳绚丽、如梦如幻,平面手法使之富有东方的装饰性与浪漫色彩。
在高更眼中,大溪地岛是一片尚未开发的,充满原始生命力的人类最后 "乐园"。因为,当他面对着大溪地岛上那些未失去原始面貌的大自然风光,面对那些肤色黝黑,体格健壮,显示着原始人的野性美,心地善良,面孔笃诚,因思想简单淳朴而格外虔敬的土蓍人时,他为此激动不已,认为这正是他所追寻的"乐土"。
高更自己说他在画这幅画时是:“不加任何修改地画着,一个那样纯净的幻象,以致不完满地消失掉而生命升了上来,我的装饰性绘画我不用可以理解的隐喻画着和梦着。在我的梦里和整个大自然结合着,立在我们的来源和将来的面前。在觉醒的时候,当我的作品已完成了,我对我说: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往哪里去。” 他还说过:“希望能在临死之前完成一幅巨作。在整整一个月内,我几乎不分昼夜地以我前所未有的热情从事创作。我完全不用模特儿,在粗糙的麻袋布上直接作画,以至于看来十分粗糙,笔触相当草率,恐怕会被认为是未完成的作品。确实,我自己也无法十分明确地断定。可是我认为这幅画比我以前的任何作品都要优秀。今后也许再也画不出比它更好的或同样好的作品了。我在死之前把我全部精力都倾注在这幅作品中了。在恶劣的环境中,以痛苦的热情和清晰的幻觉来描绘,因此画面看起来毫无急躁的迹象,反而洋溢着生气。没有模特儿,没有画技,没有一般所谓的绘画规则。”
这幅画的婴儿意指人类诞生,中间摘果是暗示亚当采摘智慧果寓人类生存发展,尔后是老人,整个形象意示人类从生到死的命运,画出人生三部曲。他曾经说过,他画这幅画时仿佛做了一场梦,当梦醒了时,他才对着完成了他的作品,道出了贯穿始终的构思。形象、色彩和构图俨然就是神话或传说,体现出一张难得的异域风情和静悄悄的神秘意境。这幅画可以说是高更多年来对大溪地岛印象最全的透视与观察,是高更献给他自己的墓志铭。
【诗人简介】
马文秀,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组诗发表在《诗刊》《中国作家》《民族文学》《星星》《上海文学》《绿风》等国内外400余家报刊杂志。著有诗集《雪域回声》,长诗《老街口》入选中国作协2019年度少数民族文学重点扶持项目。现为中诗网编辑部主任、《中国汉诗》执行主编。
【译者简介】
陆道夫,文学博士,英语语言文学教授、汉语语言文学教授,在中国多家大学任教,教育部课题项目通迅评委,国务院学位办硕博士论文抽检专家,硕士研究生导师。自由翻译家,人文风光摄影玩家,环球旅行36个国家与地区。曾留学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研修当代西方文艺思潮,英美当代小说。近年来致力于翻译哲学名著、艺术史、文化史、小说诗歌等。主要译著有《利维坦》《西方迷信传说辞典》《亚文化:风格的意义》《人际交往的艺术》《造假者的声望》《真品与赝品》《英伦下午茶(汉英对照)》《爱伦坡经典小说名篇新译》《汉英名诗名篇新译》等,翻译字数超过300万字,坊间誉称“译百万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