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新年快乐

原创/氧气是个地铁(大梦)

人每一年有四次过年:元旦、春节和国农历生日。
农历新年快乐,就是春节快乐。尽管新时代由于精神和物质的双重质量级增长,春节这样隆重的传统节日不再继承太多强调幸福的价值,但还是富有意义的。回家以及去聚会,就能缓冲一年积累的相关春节的自定义。另外还有一些互联网形式主义的膨胀,带来有区别于上个世纪的体验。
比如花费一堆时间和精力在各种效仿出来的平台做类似收集五福开那么一两块钱红包这样的做法,就是新的过年方式。或者参与、听取和围观屋外特别呈现春节气息的烟花和鞭炮,再不然就是接收社交媒体呈现出来的别人家的春节。还有一些群发的祝福。当然这些基本都是走流程,所以关系如果淡化也懒得有这个行为。
我可以用比较理想的想法同时根据现实生活来以一种客观的角度定义过年,但没必要。过年基本要靠交际圈来推动,尽管大部分情况下这样的现象在成员大部分都是广义局外人的情况下,会造成不太流畅的意识冲突。像一些亲戚朋友间流行的话题,就具备这样的本质。可如果按照春节的基础元素算,如果被定义的基础元素必须不能修改的话,那所有一切都要流通。
好在春节还有其他一些友好或者说舒畅的认知能释放,但我现在没兴趣写这些。毕竟人生都是不同的,而且诸位就有各自美好的快乐。新年快乐是一个固定句式,绑定这个传统节日,对应着各种仪式感,去拜访老熟人或者亲自参与一些时间范围内的操作。但快乐本身,作为概念,可以独立新年运转的。
春节还是春节,但人每一次度过的情景和思想都不同。这些跟年龄和现状有特别大以及直接的关系,真正的我们并未写在脸上,也缺乏资本被更多人感兴趣地解读,旁观者会按照他们的记忆和对社科加心理学最简单的理解(当然当事人是不会对应这些概念的),来进行判断。
互联网和地球村也赋予春节更大的活动范围。互联网会让素未谋面的陌生人成为可以互动的广义朋友,相对广泛的群体还是有相同支持人事物的爱好者们。不过互联网充满恶意,很难确保像现实生活中那样至少表面和谐,基本不会搞晦气。地球村只是夸张,当然也有人接触到国际友人,能以科普的方式拜年。“地球村”定义下的交际,范围只是以工作和学习过的对象为主,基础还是现实,说到底就是社交活动。
互联网的另一个呈现,就是像你我这样的交流。我写一篇文章,利用有限的影响力(未必还使用到这个词),来跟都点击到这里的读者们产生缘分。我希望自己变成真正的意见领袖,能够有更多话语权,还有支持者,以及一些像我对意见领袖那种想要交流情绪的读者。对我来说,年月日从来不是周期,所以新年并未能最大程度赋予本人第一档强烈的情绪冲动。
“新年快乐”。这是一句特别走流程却又融入现实生活的句子,就长篇大论一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