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许不好接受的后喻时代的教育
今天给大家科普下一个比较新的概念------后喻时代
所谓后喻时代,指的是在当今高科技时代的某种条件下,晚辈(或学生)由于掌握了一定的新知识新技能,给先辈(或教师)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时代。
文化反哺是后喻时代的最基本特征。
美国社会学家玛格丽特·米德在《文化与承诺》一书中,将人类社会划分为"前喻文化"、"并喻文化"和"后喻文化"三个时代。
在"前喻文化"中,晚辈主要向长辈学习;"并喻文化"中晚辈和长辈的学习都发生在同辈人之间。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技革命的蓬勃发展使整个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社会由此进入了长辈反过来向晚辈学习的"后喻文化"时期。"如果说过去存在若干长者,凭着在特定的文化系统中日积月累的经验而比青年们知道得多些。那今天却不再如此"。米德在文章中如是总结道。
在"后喻时代",学生通过网络或其他手段会比家长、老师更早、更多地获得信息,当学生对事物的感知与教师所教知识发生冲突时,学生会大胆或无情地对教师的"教育"进行评价或批判。
世界正朝着高科技、网络化、信息化、全球一体化迅猛发展,进入到了一个知识创新和"学习型社会"时代以及"后喻文化时代"。人们总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但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很多孩子在网络技术、信息获取能力等方面都已超过父母。有人说当下家庭中出现了一种"后喻"现象,即孩子开始在信息技术、文化消费和娱乐方式等方面影响着父母,出现了"孩子教父母"的现象。
随着信息网络的迅速发展,知识传授的方式和教育主客体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更新观念,不断完善自我,是后喻时代当好教师不可回避的问题。面对后喻时代,教师的信息量和信息提前量少与学生获得信息的手段先进和信息超前构成了一对矛盾。时代要求教师转变传统观念,树立教师既是学生的导师、学生的朋友,也是学生的学生的新观念。不耻下问将成为教师的普遍美德。同时,教师要重视学生对自己的评价。
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教师的思想、知识往往会停留在一定的基础上,而学生通过网络或其他手段会更早、更多地获得信息。当学生对事物的感知与教师所教知识发生冲突时,学生会大胆或无情地对教师的"教育"进行评价或批判。这时,教师必须以良好的心态放下架子恭听,并予以评判或吸取,同时要讲究对学生评价的艺术。只有这样,教师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后喻时代教师观念的转变更是教学观的转变。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学不再是输与吸的活动,而是通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动机,让学生挖掘自身潜力而实现掌握知识的目标的双边活动。教师也应当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
网络时代,教师的角色会被学生自己、学生父母、因特网等所取代。学生需要的不再是灌输知识的教师,而是引导者,即告诉学生应该学什么,往哪儿发展,剩下的就靠学生自己创造性地发挥了。课堂教学离不开思想性,教师通过具体的教学,指导学生辨别是非、真假、善恶,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任何枯燥的说教都是事倍功半的。后喻时代教师的知识观转变也不可或缺。知识就是真理的时代已经远去。
变革就在眼前,你不自己改变,就会被人改变,但是不可能不变。唯一的区别是主动的是快乐一些,被动的超级痛苦的。
更多注意力、快速记忆、快速阅读、思维导图文章
更多福利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