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笑话引发的
看到了一个笑话:
1-3年级家长最凶,因为自己都会。
4-6年级家长有时侯骂不出来,好多题自己都不会,甚至被打脸。
初中以后基本没法骂了,孩子分分钟给脸色看,因为自己都不会!这时侯就不要摆家长权威了,心平气和的和孩子交流沟通!
高中以后被孩子鄙视,这么容易的都不会,不知道以前怎么读的书?只能煲个汤做好后勤!
有木有,中了几条?
笑过之后,我开始难过了,不是因为小明上了初中,分分钟给我摆脸色,而是上面说的情况确实常见,太悲哀了。
说来说去,还是家庭教育的问题。
最近,一想到工作情绪容易不好,不是因为难,而是一般注意力不好、记忆力不好、学习不好的孩子家长,更容易意识到该给孩子训练下注意力、记忆力课,但是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标本兼治不容易。
那早点意识到注意力记忆力的重要性行不行,早点更容易培优。
有人说了,不行,我家孩子注意力,记忆力挺好的,为啥要报班呢?
简直是灵魂拷问。
我能说啥,说注意力好和好的差别其实挺大的,如果有100个级别的话,小学1、2年级有8、9个就看起来不错?其实里边有很多注意力30、40的孩子也混在里面?等三四年级成绩开始往下出溜了,其实有点晚了?五六年级再培优就更不容易了?
春秋战国的时候,人才基本都是贵族,因为只有贵族才有资格学习文化知识、礼仪等;从隋开始有了科举制度,一举打破了贵族的人才垄断,让普通人也有机会成为新的贵族。
科举制一直沿袭到清末有了现代化的学校,不过,那会儿普通人也是没机会上学的;直到改革开放后,中国才逐渐开始了现代化的进程。表现之一就是九年义务教育,让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高级人才。
愿望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
即使大家都学习很好,也一定会有个排名啊,小升初,中考、高考就成了众多人人生的命运分水岭。
每次50%的刷选,筛下去的不仅仅是50%,据说衡水中学去年一本上线率是99%,清华北大在河北的招生时300人多点,衡中占了250多个。
所以筛下去的永远是一般初中的一般学生,一般高中的一般学生。
不是说考不好就没有未来了,而是说,你可能在上学这条路径上不是很擅长,不太能按常规最小路径获得轻松的成长机会。
比如你虽然上学一般,但是事业很成功,那你是会让孩子重复你的成长路径,还是先让孩子读个名牌大学再说,你的孙子呢?以后让他怎么选?
毋庸置疑,所有的无论是顶级富豪、还是明星政客,无一例外选择先让孩子上名牌大学再说。
不走寻常路的人注定是少数,太艰难了,你不会忍心让孩子选择的。
在任何领域都一样,一定是赢家通吃的,遗传、家庭教育、自律、内驱力这些是成功的标配。
如果你觉得压力没那么大啊,只能说明几种情况
1.你周围优秀的人太少,圈层不够。
2.你太优秀了,一览众山小。
3.你佛系了,无意苦争春。
4.你超脱了,认识到了生物的本质。
5.你没察觉,认知不够。
K12培训的本质是愿意改变的家长和愿意改变的孩子,找到能提供相应帮助的教练经过一起努力,提高、改善了孩子的学习状况。
里面涉及到的变量太多,有一个条件不够可能都会影响到最终的效果。
1.家长只是愿意还是不行的,还能跟着一起推动家庭生态的改变行动才行。毕竟把一个阳光美少年培养的不爱学习或者学习遇到很大困难了,那也是一个系统的工程。生态的毒不去掉,进步很难。
2.孩子愿意改变只是个开始,重要的还有持续的行动。可怕的是,有些孩子真的习得性无助严重,不愿意面对学习了。建立自我认同比较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