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岁女孩早恋跳楼,黄磊:早恋是个混蛋词,用这5个方法比说教有用

作者:主创团·麦小麦

前几天,看到网上一个故事,哭笑不得。
15岁男孩天天,最近行为异常,引起父母的警觉。
原本阳光开朗的他,突然变得沉默;
常躲在被窝里写东西,生怕被看见;
更严重的是,班主任反应,成绩优异的儿子,近来上课老走神,排名骤降。
父母很纳闷,平时也没施加过多压力给他,儿子怎么了?
最后,父母从儿子书房遗留的纸团中,找到了答案。
原来,儿子得了“相思病”,且病得不轻。
情窦初开的儿子,烦恼“她是不是喜欢上别人?”、“她再不理我,我不如死了算了。”
夫妻俩发现儿子的秘密后,如临大敌、如坐针毡、如芒刺背,急得团团转。
再不拉儿子一把,不但重点高中没戏,可能还搭上一条“命”。

晚上他们紧急逼供,想用“武力镇压”。
“她是谁?你学什么不好,学人家早恋?我们花钱供你学习,你就这样回报我们的?”
父母的质问激起了儿子的叛逆,回道:“你们偷看我隐私是犯法的!”
父亲一听,火冒三丈,直接甩了几个耳光,吼道:“你个小兔崽子,还理直气壮教训我们,今天非打断你的腿。”
儿子被逼急了,脱口而出 :“你俩不也是早恋认识的么? 上梁不正下梁歪,我就喜欢她,我要和她结婚,学我不上了,气死你们。”
砰得一声关门声,留下尴尬的父母继续焦头烂额。
青春期的孩子本就叛逆,从各个方面开始挑战父母的权威,对孩子的情感萌芽,父母常左右为难。
放任不管,万一孩子做出出格的事,或为此荒废学业怎么办?
管得太过,万一方法没用对,把孩子逼上绝路,又得不偿失。
所以,怎么管?如何管?一直让父母很揪心。
李玫瑾教授在一次育儿演讲中,曾提出:“孩子早恋,要顺流而治,不能强行堵塞。”
“洪水猛兽”如果真来了,治它最好的策略,不是设置障碍,而是顺势引导,让它沿着安全、合适的路径行走。
所以想治孩子的“相思病”,先找病因,对症下“药”,及时疏导,才是王道。
孩子的青春不全是可怕的“躁动”

说起早恋的危害,父母能对着孩子反复洗脑,“影响学习、冲动后悔一辈子。”
可我们反复提醒,为什么还有很多孩子“以身犯险”?
其实,很多时候,父母眼中的“早恋”和孩子眼中的“喜欢”,不在一个层面。

当孩子进入青春期,他们的生理和心理发育趋于成熟,异性之间,会产生一种发自本能的欣赏和爱慕之情。

这样的情感萌芽,其实不能算作成人世界中的“恋爱”,更多是种纯粹的对美好事物的喜欢。
演员黄磊,曾在节目中,谈到对女儿多多“早恋”的态度。

他说:“其实女儿15岁谈恋爱很正常,我不觉得那是早恋,她开始进入懵懵懂懂的青春期,情窦初开,挺美好的。”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青少年时期是培养孩子健康心理的黄金阶段,青少年今后的各种生活习惯、行为模式、人生态度都是在这一时期奠定的。”
孩子一些正常的情感变化,如果被父母过度解读,开始就被咆哮、质问、打骂冲击,反而让孩子不知所措。
曾看过一部热播剧,孩子间一个简单的动作,被父母无限“遐想”。
女孩在和好哥们谈心时,想起伤心事,好哥们就顺势安慰女孩,给了她一个拥抱。
原本,这只是朋友间单纯的友谊和关怀。
没想到父母看到后,瞬间炸雷,不管孩子怎么解释,他们一个劲儿地认为孩子们就是早恋了。
最后逼得两个孩子“屈打成招”,当着父母的面宣布:“我们在一起了,这下你们满意了?”

孩子成长过程中,因生理发育会造成情绪上的一些波动,情感上他们更趋向于独立,希望从同伴中获得认可和支持。
我们不能把所有的异性相处,都假象为“早恋”,剥夺孩子正常的社交能力。

只有看到孩子内心的真实需求,你才能发现,孩子的青春不全是可怕的“躁动”。
亲子关系的缺失,为“早恋”推波助澜
曾看到一则新闻,悲痛万分。
14岁的花季女孩,因父母的一顿打骂,纵身一跃,告别了世界。
一直以来,女孩成绩不错,性格乖巧,本以为她能在中考中脱颖而出,谁料却因几分之差无缘重点高中,父母失望至极。
后来,父母从女儿的手机通话中发现她竟有早恋的迹象,暴跳如雷。
先责骂了女儿一番,看着温顺的女儿不说话,更是恨铁不成钢。
气愤地打了女儿几耳光,谁料女儿离家出走后再也没回来。

父母“常规”的教育,却成了压死孩子的最后一根稻草。
很多网友看到女孩的故事,都无法理解,现在的孩子怎么这么脆弱?
而事实上,我们不是女孩,无法感同身受她的遭遇。

当一个孩子,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和认同,在否定中不断被迫接受“自己很失败”的事实,她便失去了支撑的重力,那种无力感最终将她吞噬。
什么样的孩子容易陷入早恋?

李玫瑾教授在一期讲座中说:
“安全感缺乏的孩子更容易早恋。
女孩大都缺少父爱,男孩更多和母亲的缺位有关。
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有没有给与孩子充足的关爱,是孩子是否会早恋的重要影响因素。
当我们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对孩子的情感需求不能及时关注,便很容易成为孩子“早恋”的帮凶。
知乎上,看到另一个女孩的故事,唏嘘不已。
因父母很早离异,女儿一直跟着妈妈生活,妈妈把对生活的怨恨都强加给女儿,对女儿的学习和生活,更是控制地不留喘息之地。
母女俩的沟通,只剩下今天吃什么和考试考多少。
长期得不到父母疼爱的女儿,最后被别人的一颗糖就骗走了。
15岁的她,辍学,跟着小混混跑了,留下妈妈懊悔万分。
有人留言替她惋惜,她说:“我太需要温暖了,太缺爱了,但凡有一颗浮木,能让我从海里上岸,我一定会奋不顾身地抓住。”
《奇葩说》曾有段经典对话,柏邦妮问:“心里有很多苦的人,需要多少甜才能把它填满?”
马东说:“只要一点甜就可以了。”
当我们不吝啬给孩子多些甜,他们便不会再满世界找糖果了。

孩子早恋,父母可以是“军师”
黄磊曾说:“早恋是个混蛋的词,男孩女孩纯粹的互相欣赏,一开始没那么不堪。”
其实,恋爱本无所谓早晚,孩子的每次“喜欢”都可以是很好的学习过程,只要父母正确地引导。
1、别妖魔化“早恋”
发现孩子早恋,先要让孩子知道,无论是喜欢别人,还是被喜欢,都是件美好的事,不是羞耻和罪恶。
多和孩子谈谈他“喜欢”和“被喜欢”的原因,挖掘喜欢的本质:优点、气质的相互吸引。
激励孩子做更好的自己,这样的喜欢和被喜欢才更长久。

2、用写信的方式真诚和孩子沟通
李玫瑾教授和女儿讨论“早恋”的话题时,曾给女儿写过一份信。
信中她真诚地和女儿探讨了“爱和责任”的话题。
她把信放在女儿床头,没想到第二天就收到了回应:“妈妈,您的话我看到了,请您放心。”
如果发现孩子早恋,先别急着骂,真诚地和孩子沟通,孩子一定也会真诚地回馈。
当我们不再简单粗暴,孩子便也不会叛逆极端。

3、做孩子青春期的“八卦好友”
事实上,当有人在背后给他支招,用过来人的口吻和他聊这个话题时,孩子多半会更相信父母的判断。

李玫瑾教授说:“如果是女儿,妈妈可以成为女儿的闺蜜,多聊聊当初为什么会看上她爸爸?借此来谈谈男性重要的品质是什么?如果是儿子,爸爸就该上场了,成为儿子的军师,多和儿子讲讲妈妈的优秀品质,进而探讨女孩的优秀品质。”
当我们得到孩子的信任,他们才会敞开心扉,不再隐瞒。
4、给孩子底线教育
青春期的孩子,懵懂也缺乏正确的判断,很多时候会因为好奇、跟风而去偷尝“禁果”。
对此,父母要防患于未然,主动和孩子普及性教育,用案列故事,告诉孩子越界的危害。
同时给孩子定好规则,伤害自己和他人的事不可以做。
5、提升孩子的眼界和思维
强行说教,孩子可能无法完全理解,李玫瑾教授提出,可以借日常生活中的案例,和孩子讲道理。
李玫瑾曾和上初中的女儿一起逛街,走到第一家店时,女儿一眼看中了件衣服。
李玫瑾引导她可以多看几家再决定,在逛街的过程中,女儿很快发现了更好的选择。
于是,李玫瑾借机说:“ 找对象和挑衣服一个道理,中学就是第一家店,如果在中学时期就早恋,那很有可能看不到未来更优秀的男生了。”
女儿听完醍醐灌顶,时刻记得妈妈的教诲。
让孩子对未来憧憬,他们便不会拘泥于现在。
曾看过一位父亲给早恋女儿的“箴言”,充满大智慧。

他知道女儿早恋后,给女儿提出了三个懂得:“懂得自尊,懂得自强,懂得自爱。”
这句话,同样适用于男生。
青春的懵懂,初恋的美好,不是因为你喜欢了什么人,而是当时的你是多么美好。

不卑微到尘埃、努力让自己发光、守住底线,这是我们从小就该给孩子树立的“恋爱观”。

有句话说的好:青春期,就是要让孩子学会,爱与被爱,自尊与隐私,自我认知与保护。
孩子人生的每次成长,都和爱有关,给他明确的方向,再松开他的翅膀,并给他鼓励和支持,孩子终会找到属于自己的美好天空,更会顺利到达终点。
让我们都成为孩子“爱的路上”的引路人吧!
作者:麦小麦,90后宝妈,教育事业爱好者,管理硕士在读,爱生活、爱自由、爱写作,用文字和你一起聊育儿。新东方家庭教育(ID:xdfjtjy) ,传递专业家庭教育理念,提供海内外家庭教育资讯,分享可吸收、可操作的方法和建议。让持续的学习成为家庭的习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