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浮萍王竹斋( 4)参与修筑桂黄公路

原创: 伍祖华    周雪梅

1926年,曾当过广西政务厅长、广东财政厅长的蒋继伊(即蒋伯文)奉派修筑桂黄公路(从桂林北门至全县黄沙河南岸)。

全州地处广西最北端,扼湘桂走廊之咽喉,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到了20世纪20年代,汽车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最方便快捷的陆路运输工具。因此,修筑桂黄公路,让全州与桂林通上汽车,可以说是时代进步的需要,更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好事。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要修筑一条长达160余公里的公路,困难之大也是可想而知的。不说工程技术问题,光是做通民众思想、协调好各种关系,就是一大难题。因为修路工作中,不但那些山林土地受到损害的人有意见,就是相当一部分有知识的人也不理解。为此,灵川、兴安、灌阳、全州四个受益的县组织了董事会,并共同推举一名董事长,“协议创修”桂黄公路。王竹斋因年富力强,被选为董事长。

修筑公路,在当时的广西来说还是一项新兴事业。在蒋继伊、 王竹斋等人的主持、协调下,民国十五年(1926)8月3日桂黄公路正式动工修建。据《全州县志》记载,桂黄公路是“沿袭旧驿道,适当截弯取直,征民工3000人,费工日1.16万个,开凿大小石坳15处,挖土岭140座,填土石126.43万立方米。耗资79.31万元(国币)。四县按田赋倍征40.84万元,省政府拨款329万元,营业收入444万元,商贩交1.03万元。”

民国十七年(1928)年底,经过近30个月的艰苦建设,桂黄公路终于建成通车,全县官民同庆。作为董事长的王竹斋,更是高兴之极。通车当天,便驱车巡视公路。行至家乡才湾境内,他一边频频挥手与父老乡亲打招呼,一边直呼“过瘾”、“爽快”。到了脚山铺的二里半(地名),一路下坡,车速更快,王竹斋大呼“好快啊,好快啊!”话刚落音,车猛地一颠,往右冲出路基,侧翻入两三米深的山涧,造成一人遇难,王竹斋手臂骨折。

当年脚山铺试车路段非常险要

为纪念造福一方的桂黄路建成,蒋继伊与王竹斋及邑人马本昱(前清举人)都题了词,刻于城西磐石脚之山崖石壁上。蒋继伊的题词“人在大罗天,寿与无量佛”,刻在三官堂左侧石壁上;马本昱题联“磐石俯岩前,劈径曾闻资佛力;飞车驰大道,凿山毕竟赖人功。”刻于其右;王竹斋的题词为:“临崖需着意,大路本无私。”与赵炳麟在乙卯年(1915)游磐石脚感怀联“独立兴悠然,世事逼人闲最乐;偶来观自在,孤峰比我冷何如?”,同刻于距小石塔不远的崖石上。

蒋继伊和马本昱的题词(联),都关联到全州一个古老的佛门。传说。也许是亲历了修路的艰辛,又经受了车祸带来的伤痛,王竹斋的题词则显得更现实,也更富有哲理。路虽通了,但盘石脚的公路,仍然是很窄很险的,因为有些地方,石头几乎把公路完全罩住了。车辆行人至此,都得小心。

可惜这些题词崖刻,现已不复存。除了在磐石脚题词刻石纪念外,在才湾脚山铺的二里半路旁,唐杰英(绍卿)王竹斋公路试车出事故处的对面草坪上,也树碑立传。两层四四方方的台基中央,一块矩形石碑,高高矗立,上面镌刻记载着有关修路的事例、过程、人物、款项等。

如今题词石碑虽无踪影,但只要桂黄公路还存在,它便是最好的记录。就在桂黄公路建设如火如荼之时,1927年春,赵炳麟因积劳成疾,在北京国会馆病逝,终年55岁。王竹斋闻讯,悲痛欲绝,亲往吊唁,并于19290年将赵炳麟先生的灵柩迎回全州,披麻戴孝,亲自主持操办丧事,为陵墓作跋,撰写碑文,并以门人之身份,隆重地将这一代耿臣安葬于城西湘山之阳。坟茔至今仍在。

乱世浮萍王竹斋(3)山西之行无功而返

民国全州风云人物蒋余荪26:再次遭软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