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农民变股东,打工种地两不误
山东推广“土地股份合作+全程托管服务”模式
农民变股东,打工种地两不误
7月5日,济南市章丘区黄河街道迎来一件喜事——街道5个村的土地股份合作社成立快一年了,这天要举行第一次分红大会。
去年8月,黄河街道位于黄河滩区范围内的21个村全部搬迁,其中有5个村子成立了土地股份合作社。如今麦收已过,合作社效益如何也将揭晓答案。
入社的董高村村民董兆刚早早来到黄河街道为民服务中心的分红大会现场,村党支部书记董家兵公布了分红明细:董高村去年入社土地455.5亩,第一季全村共分红29万元;个人分红在扣除每亩保底400元每季基础上,剩余小麦收入本季每亩还能分到90元。董兆刚按当时入股的6亩地计算,小麦季将分得2940元。“全程没出一分力,还能分到这么多钱,比自己种地划算多了!”董兆刚喜滋滋地说。
土地股份合作社是如何让村民不出力就拿钱的?董家兵向记者道出其中原由:土地股份合作社将农民、村集体和供销社形成稳定的利益共同体——农民以土地经营权入股,村集体以水利农田设施及增溢土地经营权入股,供销社提供后续的全程托管服务。农民只需签字入股,后续就可以撒手不管,静候每季收获之后分红。
“这个办法接地气,真正解决了农民的心病!”黄河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李建春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黄河街道离济南市区较近,当地农民外出务工的也多,夫妻俩在外忙活一天挣三百元不成问题。如果单纯在家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去除化肥等成本,完全不算人工费用,一年下来一亩地收入最多一千元。种不种地也变成了当地村民的一块心病——种,费时费力;不种,地荒着心疼。即使种上了,后期的管理也无暇顾及,最后收成难以保证。这一现象并非个例,记者了解到,在农村年轻人不愿种地,老年人种不了地,“谁来种地”和“地怎么种”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有了供销社全程托管,农民能够安心进城打工。省供销社组建成立山东供销现代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在各地设立子公司负责当地的全程托管服务。农民和村集体入股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后,供销社先将分散的入社土地连方成片整合起来,再选取适合当地种植的粮食作物,采用现代大型农机具统一耕种管收,实现了农业规模化经营。
“我们不光替农民把地种了,还一定种得更好。”山东供销现代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孙开强说,除了有先进机械,公司还专门聘请专家指导农田科学种植,另外从当地选出种植能手担任“网格员”,每人负责300亩左右入社农田的日常巡视管理,发现问题及时上报。
土地股份合作社对村民来说是个新鲜事儿,要让村民认可并主动入社,还要依靠村里的党组织。在莒南县兴旺庄村,村民不懂土地股份合作社和土地流转的区别,村党支部书记李向明挨家挨户作讲解,在村民完全自愿基础上签订入股协议。有位村民不愿入股,但他的地却影响了土地连片耕种,为了不让村民吃亏,李向明把自己父亲精心打理的好地换给该村民。在李向明的带动下,2019年11月,142户村民以180亩土地经营权、村集体以未发包的30亩土地和土地整合后增溢的20亩土地入股合作社,统一种植红薯等作物。一年下来,村民和村集体入股的土地不仅拿到了保底收益,还获得了每亩90元的盈余分红。
“以前村'两委’有心办事却常常拿不出钱,现在村集体通过合作社也分到4.5万元收入,能为村里办更多实事了。”李向明自豪地说,现在村里已安装了10盏路灯,打通了国道横穿村庄的地下通道,老百姓因此对村“两委”的工作更加认可,村里的凝聚力也更强了。
有较高额度的承诺保底,农民入股合作社成“稳赚不赔”。土地股份合作社种植的均是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除了政策保险还有额外的商业保险,一亩地即使颗粒无收每年也有保底收入,在此基础上加上分红,可以远超流转费用。
“双保险的好处我们合作社早就尝到了!”莒南县岭泉镇淇岔河村党支部书记徐淑胜说,2019年村里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后来因为旱灾,第一季水稻减产,第二季玉米又受到洪灾,几乎绝产,但是因为有保险托底,社员每亩按约定拿到了800元保底,再加上小麦盈余资金等,二次分红每亩又拿到大约100元。87户还在观望的本村农户主动要求入股,还带动了附近的官庄村、梨杭村分别成立了土地股份合作社,入股土地500亩。
“从2017年成立第一个试点以来,凡是参与土地股份合作社的农民和村集体没有不增收的。”省供销社理事会主任付伟表示,如今“土地股份合作+全程托管服务”模式在反复实践中已走向成熟,在全省迅速复制推广。不到一年时间,章丘区已有8个街道2.6万亩土地签约入股。放眼全省,省供销社已与25个县(市、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成立农业服务公司21家,带动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360多家,全程托管土地股份合作社土地21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