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曾是“中戏最美金花”,44岁凭新戏再度翻红:人生下半场,女人这样活才自在!

近期,电影《中国医生》上映,袁泉在里面饰演一个主任医生,有人看了戏评价说:
“影片从头到尾,我的眼泪就没干过。袁泉饰演的重症医学科主任,应该也是抗疫一线很多人的缩影。
这个角色虽然语言不多,但坚毅的眼神演出了一个主任带领全体医务工作者向前冲的模样。”
在这部剧中,袁泉的演技也再次被夸上热搜。
“眼睛里都是戏”是网友对她的评价。
纵观她的演艺生涯,这么多年来,袁泉总是由一部剧翻红,然后又慢慢消失在大众眼前。
有人说,她总是火不起来,似乎永远都是女配角。她常常会在风生水起时,一个转身,云淡风轻地去演自己喜爱的话剧。
对外界的这些评价,她似乎也从不在乎,她曾对外界宣称:
“我是一个挺慢的人,按照习惯和喜欢的节奏,一点一点往前走就好。”
当身边的同龄女星都被外貌、年龄焦虑所包裹时,她选择沉在自己的世界,有条不紊地过着自己的日子。
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岗;
他横由他横,明月照大江;
这种不被外界评判、他人情绪带跑的内在定力,是我们人生自在轻盈的给养。
不温不火的“好”演员
这些年袁泉给大众的印象虽然是“不温不火”,但绝对算得上一个好演员。
她所刻画的很多人物都给观众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无论是《我的前半生》中的唐晶,还是《小鱼儿与花无缺》的苏英,每一个角色,都有着独一无二的灵魂。
可由于她对戏的“挑剔”,她留给大众的总是翻红后的“落寞”
因此,外界给袁泉贴下标签“永远的女配角”“红不起来的女演员”。
但对此,她从未在意。
从上学时开始,她就没有养成与别人比较的习惯。
当初,她作为96级中戏的七朵金花之一被熟知。可她的同学章子怡、梅婷,毕业后很快跟大导演合作,当主演,甚至以最快的速度登上国际舞台,成为所谓“巨星”。
唯独袁泉,还在不慌不忙的走着。
在心里,袁泉笃定着自己选择的道路,不需和他人一样。她按着自己的节奏,在演艺之路上默默前行。
在娱乐圈多年,她坚定地认为:“生活中真的不需要任何的高光,演员就只是一个职业而已。”
于是,在群星追逐大荧幕的时候,她反而回到自己所在的实验话剧团,主演了音乐话剧《琥珀》。
又参演了高品质话剧《简爱》《白蛇》等,扎扎实实地磨练了演技。
这才有了后来的佳作《我的前半生》《中国机长》等,并斩获“年度表演剧星”奖。
她坦言,自己更愿意在一些好作品里演配角,比如《黄金时代》《罗曼蒂克消亡史》等,发挥优势,学习别人所长,从不怕别人给她贴配角标签。
而等到主演机会来临,她才能够自如发挥,比如《中国医生》。
一路走来,面对圈层的竞争,面对别人贴的标签,她并没有陷入内耗。
因为她充分地了解自己的能力,坚定内心的选择,最后凭着精湛演技,征服了观众和诸多专业人士。
与此同时,她的内心,总有源源不尽的力量在补给着自我。
所以,她从不着急向外去证明什么。
在同龄女星纷纷喊话因为“年龄焦虑”接不到好角色时,她直言:“我没有危机感,因为我将演员作为终生职业,什么年龄遇到什么角色,早有心理预期。”
在大家都执着于“少女感”时,她的人生已经向“质感”踏步。
在平常的日子里,她也会装扮朴素,去逛大家都爱的快销时尚品店。
在她看来,刨去“演员”的头衔,自己的日常不需要塑造,真实的生活不需要每天都光鲜。
从袁泉反观到大众身上,内心有力量的女人,一般都保持了与自己内心比较深度的链接,不为外界流言所动,亦不会人云亦云。
而这样的人,大多都认清了:
“压力是你内在对于外界的回应方式,是你自己内在产生的摩擦”。
当你开始向内审视自我,外界的喧闹就会慢慢退潮,你会越来越看见内在的“根”,不为外界而打乱自己的节奏,从而默默用工,加强内力。
学会解离外界“压力”
虽然我们很多人都明白,只要自己的内在足够强大,就能不受他人影响。
但对于外界的压力,却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像袁泉那样应对自如。
有些人的内在力量是天然优势,有些人则需要后天去学习。
像国内公认的演技派小花,金马奖影后马思纯,就是一个典型的“后天努力型选手”。
前段时间马思纯曾自曝患抑郁症,而患病原因很可能来自于从小接受的教育和恋爱挫折。
她从小被教育要听话、懂事,要学会“让着别人”,不能自我。这导致她过分在意别人的感受和看法,不敢表达自己的心声与诉求,哪怕是完全合理、正常的诉求。
从而形成一种对外界的讨好型人格。与人相处时大气都不敢喘,不断承受来自外界的压力,同时自我施压。
由于小时候正常的叛逆、维护自我意识发展的声音,都会被父母以“不懂事,不听话”加以责备、打压。
这可能导致她自我正常而自主的意识无法更舒展,更彻底地表达,过分地放低自己,迁就别人,反而导致她初中就遭遇到严重的校园霸凌。
她的信件被同学拦截,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大声读出来;在她喝的可乐里面增加抹布水、粉笔水等,她还不知情地喝了下去。
但是,父母知情后不但没有安慰她,反而让她学会大度,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让她更不懂得处理人际间的压力,受到极大内伤。
叠加性的心理创伤让她的性格偏执、敏感、多疑,长大后形成了追求完美、不断自我苛责、施压的特点,不敢表达自己的心声……
但现在的马思纯,却通过后天的疗愈,逐渐找到了自己的内在力量。
她勇敢的在媒体上承认自己有抑郁症,也不惧怕将自己最真实的一面展现在观众面前。
上《吐槽大会》,她坦然接受着大众对自己的评判,还学着调侃自己。
因抑郁吃药,她身材走形,被说胖成第二个“贾玲”,她会回击:“胖瘦,为了塑造角色值得,为了塑造形象,没必要。”
在身体遭受抑郁症的猛烈攻击后,她学着刨除从前的纠结,犹豫以及束缚,活得更加轻盈。
公众对她进行“女明星”的标签绑架时,马思纯也告别了过往的唯诺。
她会勇敢地说出自己内心所想:“我不想当一个女明星,被身材左右。我只想当一个女演员,陪大家度过春秋冬夏。”
而这种转变,正是她对自我的接纳,以及懂得了和外界压力的“解离”。
就像ACT接纳承诺疗法认为的那样,心灵成长是一个六边形法则。六边分别是:
接纳(自己所有的面向)、解离(外界的压力)、观察型自我、正念(活在当下,不做评判)、设立价值、行动。
六边法则层层递进,共同推动,才能助人心灵成长。
一个人只有对外界的负面声音和过度压力,采取了接纳、解离的态度,同时培养一个善于观照觉知的自我,才能剥离开不必要的标签,以及阻碍限制自己向前的人或事。
向内看,轻装上阵,活在当下,在自我价值的引领下,做出必要的,导向幸福感和满足感的行动!
锻炼自己的“心灵肌肉”
印度觉者萨古鲁曾说:
“我们总是自己给自己毒药,却希望痛苦的是别人。”
从某种角度来说,这的确是人们最擅长的事情,把自己的痛苦全部归因于外界,好似把内在所有的情绪问题都推向他人时,自己就会轻盈了。
但这其实是一种自我安慰的悖论,我们太擅长自我麻痹,而不敢面对最真实的自己,这其实就是和自己失去链接的表现。
而自我成长的过程,必然是回归内在的过程,这是我们无法逃避的事实。
在德芬空间线下工作坊的很多学员,都反应过一个最深的感受:
在知道和做到之间,差得是数百次的重复练习。
德芬老师也反复提过,我们必须重复锻炼自己的“心灵肌肉”,如此才能穿越自己的习性,在生活的大浪来时才有足够的耐力和毅力去渡过难关。
如果不能反复实践,那么在风浪来时,就会过得非常辛苦。
因为这就是我们过往的重复性思维,旧得习性在“作怪”,我们必须看透习性和思维的负面模式,才能逐步拿回自己的内在力量,做自己人生的主人。
而不是“说一套做一套”,因为“心灵肌肉”没有得到锻炼,身体根本做不到。
欧洲电影《钢琴教师》,就讲述过一个女钢琴教师爱利卡的故事,她从小被专横的母亲苛责、打压。长期和母亲生活在一起,日日相互折磨争吵。
严厉而控制的母亲给的压力,慢慢也进入到爱利卡人格内部,导致她年近四十,形成一种强迫、自我施压、自虐式性格。
她内化了母亲的性格,对自己的学生也异常严厉。一个天资聪慧的女学生,被她以贬抑和辱骂的方式教育,甚至妒火中烧,毁灭其钢琴生涯。
她的负面模式,不但影响到自己的生活,还触及到了旁人,最终害人害己。
这样的案例,散发出的则是满满的“负面能量”,我们需要做的便是认知到这种关系的危害,以此作为内心的提醒。
因为,当一个人长期习惯“向外归因”时,迫害的其实是她自己。
而想要打破固有的习性,活出全新的人生,就必须要掌握并重复练习以下几种方法:
1、觉察压力的源头,向内拿回力量
当你受到外界的施压时,先别急着掉进情绪漩涡。
这个时候,请你不要把注意力一味放在“事情”本身上,而是闭上眼睛,向内审视自己,去搜寻压力的源头,你会发现,源头处站着的其实是一个内化了他人苛责的自己。
去回溯你的过往,看见你的情绪升起的源头。它来自于什么?当你这样去思考时,你便不止是你自己,你已经成为了自己的“观察者”和“自我疗愈师”。
当你长期的练习这个观察方式时,便可以从内在生发出力量,不容易被外界带跑。
2、学会积极关注,看见自己的优点
很多时候,人痛苦的根源是因为无法对自己产生全然的爱。
我们不能认同自己“不够优秀”“不完美”的背后,是一种巨大的内耗。
这非但不会让我们的人生变得更好,反而会消耗内在的能量。
最好的方式,是学会对自己积极关注。
不因为外界的一言一行就改造自己,同时,不断地挖掘内在动力,看见自己的优点,增长自信,发挥自己的内在潜力。
3、不承接别人的心态投射,疏通自我
职场以及家庭生活中,人总会面对不同人的不同声音,但是这些声音其实大多都是别人当下心态的向外投射,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将这些声音和自己分离。
你可以当作一面“镜子”去看,但它不一定全部真实。
著名作家杨绛说:“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简朴的生活、高贵的灵魂,是人生的至高境界。”
练习把别人的评价还给别人,在内心“八风吹不动”,遵循自己的节奏,找准价值点,在行动中去培养自信心。
试着把外界的给的压力还给对方,在内心深处安好自己的家吧,当你长期练习这种觉察和分离的能力后,你的内在力量便会获得巨大的提升。
亲爱的,真正的爱自己,是学会锻炼自己的“心灵肌肉”。
如此,你才能增加生命的厚度,拓宽人生的广度,延展灵魂的深度。
这便是一个人能送给自己的最好的礼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