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案:阴虚湿热案
【临床医案:阴虚湿热案】
男,32岁,2015年10月13日初诊。
病史:口咽干燥一周,咽稍痛,口唇起皮,面部潮热,素饮水多,纳可梦多,二便调。舌红苔黄稍腻,脉细滑。
辨证:阴虚湿热,治拟养阴生津,清热利湿
桑叶15g、炙杷叶15g、芦根30g、白茅根30g
桑皮15g、地骨皮30g、百合30g、甘草6g
生地20g、玄参30g、 枳壳12g、黄芩12g
射干15g、薏苡仁15g、茵陈10g 5剂
随诊:药后口眼干燥及咽痛消失,面部潮热好转。
按语:入秋北方多干燥少雨,且雾霾时常笼罩,此皆易伤津耗液,然目前人又多嗜食油腻辛辣,湿热亦屡见不鲜。阴虚湿热,临床客观存在,治疗历来棘手,养阴则易助湿,利湿则易伤阴。
和剂局方有“甘露饮”一方,生熟地、天麦冬、石斛伍黄芩、茵陈、枇杷叶、枳壳而成,笔者师其意,自去年秋制定一方,组成:桑叶、枇杷叶;芦根、白茅根;桑皮、地骨皮;百合、生地;黄芩、竹叶;甘草。全方去熟地滋腻,以桑叶、枇杷叶润肺清热,芦根、白茅根清热生津,桑皮、地骨皮泄热,桑皮本可利水,水去则湿除,地骨皮内经主治热中消渴,有养阴之功,且不滋腻;百合、生地为百合地黄汤组成,养阴清热生津;黄芩清热燥湿,竹叶清热利湿通淋,甘草调和诸药。
本方实有泻白散、二鲜饮、百合地黄汤而成,着眼点重在治肺。因肺为华盖,主于秋令,燥邪最易伤肺;且肺为水之上源,水湿之化,湿热之生,与肺关系密切,诚如他医所言“湿热治肺,千古不易”。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