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乐 |​​闲适人间美

哈哈

丝路新散文

siluxinsanwen

1

渭南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办

闲适人间美


------读崔斌的《人间四月》有感

以历史为蓝本的《天龙八部》中,慕容复,也就是历史上的慕容德,一心想光复大燕。历史上的南燕政权,曾经历青州,只是没站稳脚跟。齐高帝萧道成于“青冀豪右,崔刘望族,先睹人雄,希风结义”,这个青冀豪右崔刘望族的崔,便是清河崔氏的崔,青州的崔。
魏晋时形容青州:“四塞之固,负海之饶,可谓用武之国”,驻守在此地的豪强大族、士族,他们护卫着身后的百姓安身之处。这其中,也包括大户崔氏。
据《新唐书》统计,有唐一代,清河崔氏在文学创作方面,共有22人留下超过300部传世经典文集。纵观清河崔氏自魏晋至隋唐近700年间的家族荣耀,尽管与当朝统治者和社会阶层变化具有很大关联性,但以“研习经史”为核心的门风,始终对家族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崔斌,崔氏,文武之道的斌,一个人名字的意义,平凡而深远。
青州城的图片、摄影、书画与各式各样的宣传资料,都流于视觉和味觉表象。因为崔斌,青州城的美好感觉,再也离不开挥不去!青州城的崔氏在绵延不断的文明进程中,一代代文化繁衍相承,沉淀了古城深厚的人文底蕴与世家风范;又因为《人间四月》,使我隔空行走在青砖黛瓦、古色古香之间。
历经时光淬炼与时代加持,充满故事和厚重感的青州,一个有着1800多年建城史的青州,至今仍在华夏大地擘画着她的历史与灵魂,崔斌用自己的方式,记录在《人间四月》。青州那些萤火虫,向日葵,梧桐树,街道与寺庙,随手可拾的古风遗拾,随处都有的历史名人名址名迹,都在崔斌的《人间四月》天里呈现,不再遥远。
齐鲁大地厚重的历史人文,自带光环与灵性,被岁月留存下的建筑与文化,崔斌来告诉每一个生活在青州城或不在青州城的人:历朝兵家必争之地的烟火,沾惹的气息里,袅袅清喜,馨香浅欢,隐藏笔墨的物、景、人,凤箫声动,玉壶光转,有着历史的沉淀,有着古人的风华。
他周游在外,青州城山涧鸟语呢喃,林泉澄徹,眉间岁月,梦里繁华,就算是一处细小的视角,崔斌都相见如故!他流连于大江南北,半城烟沙,幽幽绿苔石阶,风花旖旎,雪月沧桑,在字里行间,在日落的余晖里,层层叠落。一生浮世嘈杂,兜兜转转含蓄温婉地绵延着历史脉络,花草树木人与物,都有故事。他和青州城一样,寻找雪泥里的鸿爪,来追寻烽火之中淡定的大格局。
《人间四月》,落笔有远方,回首如初见,热烈、毫无顾忌无言的静美。
张岱说:“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崔斌沉于码字这么一个“癖”,是一种玩乐。他将玩乐上升到玩世、谐世、适世的高度,以此来调合人生,独自逍遥。庄子就喜欢称这种生活为“无用之用”。无用之用的生活方式,却是久处繁华的今人一生的奢求。人世浮沉中,把闲情赋予生活,把闲居留给自己,便是对生命最好的赞颂。他把这浑身散发的不沾带生活气偏又极烟火近人的那种光芒,感染到了周围的人。
那一年的南国聚会,某人在开着那白色花的花树下,养着一身桃色气质,不是一个男子喜欢花,而是那花,是北方不曾有的品种。北方的屋檐上化了的雪水滴答滴答的串着珠子,南方,春意里不能问今夕何夕,不问苍生与喜忧,他较真地寻民俗问花的前世今生。他从一草一木中见大千世界,映照之下,他说一叶一菩提一叶一如来,他顿悟与澄明,我都是信的。
与崔斌一同走过了一些地,走过某个女子的歌声,走过了某个书家的村,走过烟火气息浓厚的街,最重要的是,他用不是他年龄的老成,严谨对待甚至是指导我写的文字。发给他的文,他是改了再改,以至于斟文酌字或标点。
林语堂曾说,中国人的生活艺术,归结起来不过两个字——闲适。这是一种无关名利,安顿身心的哲学。正是崔斌的这种闲适,打动了我。大文章之所以大,是由一个个体的小来体现的。
正视着生命的个体里孤独是相同的,孤独的结果却不尽相同。崔斌在这个捉蝶捕花的人间,将孤独视为了乐园。看着万物天然的真相,打破了日常生活的传统习惯,崔斌自由自在、天真烂漫、豁然开朗的心境,一如我们在一起喝酒。酒中冷暖,正是任大冷小冷辗转,他写着大暖小暖。
人间四月,花间小字感受的美好,恰似无色无雪与崔斌相见时,风正在吹动的衣角。

作者简介:黎乐(澳门),自由撰稿人,美术评论,深圳市侨联委员。曾就职于《深圳商报》,高剑父纪念馆学术主持,瀚墨重彩画院院主任,炎黄画院艺术评论,杂志编委、编辑,专栏作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