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起,莫迟疑!
有一个戏称,今年的上海车展是“上海电器展”。在诸多展台的C位,电动车是当之无愧的焦点。所谓“拥抱未来”,我们拥抱的是那个“电动化、智能化”已成大势的未来。
中国是最大的新能源车市场,也是最有活力的智能汽车前沿阵地。
最开始,我们讲“新能源弯道超车”。因为在燃油车领域,我们有太多的功课要补,所以,在重塑产业链的新能源市场,我们策马狂奔。
后来,“弯道超车”这个概念提的少了。人们在争论电动车是不是真环保,以及电动车的性能、安全是不是符合我们的预期。有质疑,有否定,但只要开始讨论,那就有声量,有希望。
你再回忆一下前两届的上海车展,我们或许还在说新能源是试水之作,但如今已是遍地开花。
那个时候,智能化是新四化之一,但我们常常提的,还是“互联网汽车”。能上网的,似乎就已经是智能汽车的范畴了。
站在今天这个视角来看,很多概念越来越清晰,赛道也越来越明确。
智能+电动,渐成共识,并将持续影响整个汽车行业的变局方向。智能,要涵盖自动驾驶和智能座舱,电动,则指向了纯电动,内燃机电气化终究是一个过渡手段。
这就是行业的变化。
你如果再去细细揣摩,行业趋势的形成,往往有汽车行业外的技术作为新的推手。而每一次在浪潮中抓住机遇,且时时刻刻拥有危机感的是自主品牌。
在这次上海车展中,尤为明显。
自主品牌向上突破,一直都是进行时。领克、WEY是一次阶段性的胜利。当来到电动车时代,固有的品牌壁垒被推翻,电动高端化成为可能。
所以,东风推出了岚图,上汽推出了智己,就连领克,也将SEA浩瀚架构独立出来,推出了极氪品牌。
这条路,郁郁葱葱,生生不息。以电动车属性,智能化体验,有可能划出一片新天地。
没有固守成规,愿意做出改变,无论成功与否,总是值得鼓励的。
中国汽车市场跨过快速增长期,已经步入一个长期稳定期。靠吃整体大盘的增长红利,已经不可能了。
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在细分市场“琢磨出花来”,去细分市场的乾坤中辗转腾挪。
最有特色的有这么三家自主品牌,坦克、欧拉、五菱。
如果不是坦克300踏出这一步,大概没有人敢轻易下论断,原来硬派SUV市场的潜力这么大。但坦克确实抓住了这一批“大城大叔”的消费需求,早几年未必顺势,晚几年又可能错过这波增长机会。有趣的是,坦克谋得了这一细分市场。
欧拉是另外一个典型,心无旁骛,一门心思做好“她经济”。所以,欧拉玩色彩,玩萌物改装,这次展台上还有一台“复古喵”和“帕拉梅喵”,展台下有香水体验区,以及美甲体验区。摸准她喜欢什么,欧拉忽然打开了市场。
还有五菱品牌,凭借宏光MINI EV寻找的细分市场更独特。五万以下的电动小车,一直都被正规军所忽略。但五菱换了种思路,做一款潮品,收获了意外之喜。
这次车展,再次带来了一款敞篷版宏光MINI EV。当思路打开之后,做潮品的方式真的无穷尽。
不出格,规规矩矩顺着老路做产品,好像越来越没有机会了。
这是一种隐隐的感觉,海外品牌的展台很大,但总有些冷清。
他们深知变化的趋势已经来临,但在拥抱变化的决心上,却显得有些踌躇。
你有没有发现,在车展上推出的燃油车,已经淹没在了新电动车的海洋中。今年上海车展的新车又非常多,如果不做刻意提醒,大家已经很难记住新推出了哪些燃油车。
如今,在海外品牌的展台上,也会摆上一台电动概念车。但在自主品牌纷纷推出电动量产车型的时候,无不显得,海外品牌似乎在重复自主品牌两年前的旧动作。
引领者与追随者的角色互换了,而这个拐点,就发生在这几年。
谈智能化的时候也是如此,很多中国品牌已经要搭载激光雷达了,也会不断地强化智能座舱的概念,但海外品牌俨然还在习惯这种快节奏,甚至于逐渐开始普及大屏。
海外市场与中国市场的不同,导致海外品牌的决策慢半拍。本土化思维的缺位,也拖累了他们的判断。或许,身在谷底,才会奋然反击。东风雪铁龙的“凡尔赛”车型,应该是最好的例子了。
甚至于,有新造车头雁之名的特斯拉,应该也是本土化思维的迷失者。零件可以本土化,制造可以本土化,但特斯拉的诸多做法,却一次次暴露出对中国国情的不熟悉,而且会因为这种不熟悉,继续做出错误的判断。
车展维权一事,之前可以有无数个环节完成和解,但特斯拉似乎没有做什么。即使做了,好像也没有真正安抚整个舆论。傲慢也好,轻视也罢,维权事件还将继续发酵,任其蔓延的特斯拉式作风,真有可能被彻底反噬。
相比之下,海外豪华品牌,在大势面前,反而走得更加决绝。
奔驰首当其冲,EQS如约而至,它仍然在以自己的方式,捍卫豪华的定义权。很多人路过奔驰展台,还是会走上前去看一看,需要熟悉的新造型,有些夸张的全面屏,这是传统燃油车的王者,在切换赛道时的新答案。
还有凯迪拉克的LYRIQ,使用了Ultium平台,应用了VIP电子架构,也承载了上汽通用的诸多期待。俨然在大众ID系列之后,人们也期待着通用汽车会拿出怎样的产品。毕竟,推出第一台量产电动车EV1,以及第一次提出城市智慧概念展厅的,那都是通用。
在今年的上海车展中,你会发现很多“新面孔”。他们是智能电动车背后的隐形参与者,但也正一步步走到台前来,开始小步快跑地进入赛道。
华为、百度、地平线,自动驾驶领域的几大玩家,均出现在了上海车展上,与诸多汽车品牌分布在同一个展厅。
智能电动车带来的改变是什么?发动机、变速箱成为历史,电池、电机走上新舞台,在之后,芯片、算法打开新的竞争窗口。
曾经的传统车企有些发慌了,昔日最为倚重的核心技术,居然要被淘汰了。新的价值在新的领域升起,他们很陌生,既需要外界力量的推动,又担心他们夺走主动权。
所以,华为一次次提出“不造车”。在华为的理念中,智能汽车是在电脑的外面包了一个汽车的壳,而不是汽车的壳里植入了电脑。
这样的区别很重要,就算华为不造车,华为仍然可以主导汽车价值链的转移。而且,这个趋势很难阻挡,仍需要专业的人,继续做专业的事。
大疆也在新宝骏的发布会上刷了存在感,双方合作下的智能车,将在今年正式量产。
常常在想,我们为什么主推新能源,之前的答案是能源安全,现在答案或许是碳中和。但“弯道超车”似乎也在成为现实,只是,中国品牌不仅在电动化上做到了引领,更在智能化上有所超越。
拥抱变化,是因为这样的变化已经蔚然成风。跨过拐点,自然是全力奔跑。下一轮竞赛,中国品牌可以做引领,实为幸事。
乘风起,莫迟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