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深入探讨一下藏传天珠的价值
每个国家地区都有独特的信仰独特的文化,同样的也会有特别的物品承载着这些文化信仰。在西藏就有一种珠子,被人们当作世间的至宝,这就是天珠。天珠是藏族的七宝之首,是藏族地区人们心目中的圣物。天珠的身上有着多种祝福,又装庄严肃穆、高 贵优雅、天赐好运等寓意。由于纯天然的天珠非常的稀 少,因此天珠的价格也极其昂贵。

有一个传说,最 先配带天珠(眼)的是释迦牟尼佛的十大弟 子之一阿那律。阿那律是一个双目失明的人,通过配带天珠潜心修佛而两眼重获光明并开天目。所以,天珠的神奇作用从此广为流传。
天珠早年一直不为外人所知,外间对天珠的关注也只有五、六十年的历史,上个世纪中期西方探险家游历西藏,开始著录这些神秘的珠子随着不少藏人去印度、尼泊尔,一些天珠也随之被带到境外,与藏传佛教一起,天珠也流传到西方收藏家的手里。到了八、九十年代,台 湾、香港很多人开始热衷天珠,收藏者也渐多。近年中国大陆经济高速发展,民间累积了大量资本,天珠收藏热悄然兴起。

在天珠珠体的黑色底上蚀绘乳白色纹饰的技术与蚀花红玉髓珠(Etched Carnelian Beads)上白色花纹的获得方法如出一辙。制作蚀花红玉髓珠的技术是哈拉帕文明( Harappan,印度和巴基斯坦的青铜时代文明)的产物,蚀花红玉髓珠早在摩亨佐·达罗和乌尔的属于公元前3000年前期的遗存中就已出现。夏鼐先生是我国最早对蚀花红玉髓珠的蚀花方法进行研究的人,他采用了E.mackey的研究成果,即:将汉地一种野生的白花菜(Capparisarphylla)的嫩茎捣成浆糊状,和以少量的洗涤碱(碳酸钠)的溶液,调成半流状的浆液,用麻布滤过后作为在红玉髓珠上蚀绘白色花纹的颜料。当工匠用笔将上述颜料绘画于磨制光亮的红玉髓珠表面后,需将珠子熏干并将它埋于木炭余烬中,低温加热五分钟后取出,待之冷却,最 后用粗布加以疾擦,即得光亮的蚀花红玉髓珠。由此我们推断:古代工匠制作天珠时,在蚀染完黑色底和乳白色纹饰后,一定也会用粗布急擦珠体,这样不仅有很好的抛光效果以使天珠更加莹亮美丽,更由于急擦珠体带来的局部抛光热引起的层面流动效应会封闭玉髓原有的晶间孔隙,使充斥其间的黑、白色染料离子不会被轻易渗流带出。
这些年天珠的价格越来越高,而且收藏界预测,天珠的价格还会继续翻倍,这些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收藏天珠,难免造成价格飞涨,而且天珠本身也的确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

在西藏,关于天珠的说法有很多种,大多数人都将天珠看作是天神下凡所带来的圣物,当地的人们甚至大多数都没有见过天珠的真实模样,所以很多人把天珠当作是信仰一样对待。
据史料记载,于圆和吐蕃之间的草原信道,是西藏与北方草原文化进行交流的重要途径,这条古道至少在公元前5世纪便已开通。悠久的历史,美丽神秘的传说,加之西藏人虔诚地收藏供养,世代相传,天珠便成为人们心中中珍贵的宝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