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村太宁革命历史综述(二)
1928年秋,埔北区委书记谢快能等与中共大埔县委失去联系,在永定县委张鼎丞的领导下开展斗争。张鼎丞派郑醒亚来埔,建立中共太宁特别支部,谢快能任书记,江弼群、郑醒亚任委员。太宁党组织日益扩大,建立了溪东、溪西两个支部,妇女会等组织也迅速地恢复发展起来。[8]
1929年10月,红四军出击虎市后,埔北的斗争形势迅速好转。以太宁、觉连塘为中心的土地革命斗争迅速恢复,太宁、觉连塘为中心的区域内建立了曹存芳任主席的长东乡苏维埃政府。此时,东江红军第四十六团扩充兵员,建立“红十二连”,太宁党组织接县委指示,将之前饶寿田埋藏的五十多支汉阳造步枪取出,为“红十二连”充实武器,并动员赤卫队队员参加“红十二连”。 [9]次月,县委改组调整,江弼群任埔北区委书记。
次年5月,闽西红十二军分三路出击东江,攻打县城茶阳,与洋万岗守敌一个营激战三个小时,江弼群率太宁等地的赤卫队和革命群众全力支援。敌人溃败后,红十二军直指茶阳,但因我军配合不好,未能攻克,只好退回闽西。
受闽西红军进攻大埔的鼓舞,太宁再次开展轰轰烈烈的抗租斗争,各地地主豪绅不敢到太宁收租,人民的生活略有好转。6月,在上级指导下,太宁再次成立乡苏维埃政权——太宁乡苏维埃政府,府址设塔坑老屋(今曹氏宗祠纯嘏堂),曹存芳任主席,红旗在塔坑老屋迎风招展,显示了太宁人民英勇斗争的雄姿。[10]
1930年12月中旬,饶和埔县委成立饶和埔县革委会,太宁谢勉英被选为县委委员。将全县统一划分为11区,大埔之埔北(青溪至岩上)为第八区,江弼群为区委书记。次年1月21日(农历)饶平、平和、大埔三县在大东畔溪丘氏宗祠召开县农民代表大会,成立饶和埔苏维埃政府。太宁选派曹日初、曹海、谢勉英、谢娣英等四人出席代表大会,谢勉英被选为县苏委员。会议第三天,饶和埔县苏维埃政府所在地,被西河反动首恶张悟真进攻,原计划召开7天的代表大会不得不终止,县委机关和苏维埃政府及各代表分散突围转移。不久,突围出来的第八区委代表回到太宁团村。因与饶和埔县委失去联系,饶和埔县第八区(埔北)改由中共闽粤赣省委直接领导。第八区委召开区委会议,健全区委机制,由江弼群、谢快能(1931年7月江弼群牺牲后接任、曹壬元1932年春接任)等先后任书记,改第八区称为埔北区委,设区委机关于太宁北坎一带。
1931年5月8日凌晨(农历),北坎头机关驻地罗随家遭敌人偷袭,[11]太宁团支书张球贤(罗随之子、張高友之侄)当场牺牲,谢勉英、钟义祥、谢汉新、丘云露、张文锻等被捕。不久,埔北区委书记江弼群也遭叛徒杀害。转入永定的原工农革命军(东路)第十五团第一营营长饶寿田,在闽西肃反扩大化中被错杀。8月中旬,太宁特支(特别支部)移设下觉连塘,曹壬元(即曹国光)任书记,决定隐蔽下来,积蓄力量,与敌搏斗,并直接与埔永区委(设埔北铁坑)取得联系。
1932年春,曹壬元接任埔北区委书记(仍兼任太宁特支书记)。在曹壬元的领导下,埔北在党组织遭到破坏,同志接连被杀害的严峻形势下,曹壬元把当年的中心工作定为巩固革命组织,铲除叛徒,重振群众的革命信心和决心。同时输送一批身份暴露的太宁特支工作人员朱壁双、曹海等到别地坚持革命。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埔北恢复了斗争,接连处决了几个叛徒。
1933年10月,大埔县北部(简称埔北)已成为中共福建省委领导下的县级区域。[12]根据中央苏区福建省委分配的名额,埔北派曹托生、曹哲夫、曹权香等代表出席了中共福建省第三次临时代表会议,并承担福建省委分配扩红任务100名。[13]会后,曹托生送中央党校学习,曹哲夫等回乡工作,埔北苏区根据大会确定的扩大红军,征集粮食,推销公债,发展苏区生产中心任务,立即着手发动进步青年参加红军,选送了朱壁双、邓乃举(邓举)等一批赤卫队员、游击队员北上闽西参加中央红军。
1934年1月,埔北代表赖济华还出席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14] 10月,中央红军撤出了中央苏区开始长征,太宁籍曹托生、朱壁双等奉命跟随中央红军参加长征。翌年1月,太宁党组织派曹日初、曹友石到闽西向留守原中央苏区的张鼎丞等汇报太宁党的情况并请示工作方针。张鼎丞不久即以“苏德元”的化名发出指示信,要求埔北、太宁的党组织“密切联系群众,坚持隐蔽斗争,切实渡过难关,迎接革命新高潮的到来。”[15]
1935年6月,闽西南军政委员会决定在大埔北部的茶阳近汀江西岸的西湖村田瓜寮与闽粤交界的恋墩塔坑村建立闽西南军政委员会交通站。塔坑交通站设在曹阿彩(曹彩欣)家,由曹阿彩任特支书记兼交通站站长,曹开振、饶玉珍等为交通员。塔坑交通站的主要任务是:地下交通联络,收集敌人情报,联系周围群众,团结埔永边的党组织和革命者,掩护地下党员活动,接送领导干部。
(三)
1937年8月,饶练(亦昌)在广州入党后,与曹哲夫、张光烈(即张福昌)等回到太宁,通过塔坑交通站曹开振、曹阿彩找到了闽西南军政委员会,在张鼎丞指导下组建埔北工作团,曹哲夫任埔北工作团主任,饶练、曹开振参加埔北工作团的领导工作。埔北工作团成立中共太宁支部,[16]饶练任书记,支委有李以雪、饶福昌、曹开振等。是冬,太宁支部扩建为中共埔北区委,由曹哲夫任书记,饶练任组织委员,曹开振任宣传委员,委员有张友义、赖文华。
1938年暑假期间,太宁党组织根据上级指示,集中全村枪支,以党组织为核心,成立抗日救亡自卫队,在八驳桥召开成立大会。大会庄严宣告成立抗日救亡自卫队,并发起购枪运动,筹得枪支60支。次年7月间,方方为书记的中共闽西南潮梅特委机关迁至太宁下店李屋,太宁成为闽粤赣边抗日救亡运动的临时指挥中心。
南委事件后,为贯彻落实停止组织活动的精神,埔北副特派员古关贤将饶练等人派到江西,李以雪等留太宁坚持地下斗争。南委联络员李碧山派黎广可负责太宁、青溪、坪沙一带的联络。
(四)
1946年1月,太宁地下党配合王涛支队袭击古村团防,活捉了团防头子钟崔贞。同年6月,抗日游击队韩江纵队第一支队在郑石寮成立,以埔北为中心,建立情报网络,吸收青年入伍。把埔北建成韩纵的一块重要游击据点,太宁乡的党员李以雪、张尝英(李以雪之妻)、李隆吉(李以雪堂弟)等积极开展动员青年入伍,设法解决部队给养等工作。其间他们共同的家既是交通站又是接兵站。
11月,中共闽粤边区工委指派永和埔边的罗炳钦、饶良新为交通员,在长治建立永埔工作团,通过建立交通据点,与埔北特派员区衔接。太宁村的党员以塔坑曹开振家、溪西李以雪家、散石里赖业招家为党组织的活动据点。这些活动据点,发挥着闽粤边区工委和梅埔、闽西、闽南党组织联络的纽带与桥梁,政治交通联络员饶良新常出入来往这些活动据点。张克昌、陈群、巫少平、邹子招等领导同志常常往来于太宁、西河和坪沙之间。尤其是李以雪、张上英两人负责的溪西店上李屋活动据点,许多党的领导人和游击队员都经常住在他家里,并由李以雪同志护送他们到要去的目的地。谢必真等由粤东到闽西也是经太宁李屋活动据点,由李以雪同志护送。这些活动据点,随着粤东、闽西、闽南、埔北斗争的开展,逐渐成为闽粤边重要交通站。
太宁公学、仰文学校等主要阵地,一直掌握在共产党的手里。很多地下党的同志,包括一些党的县,区级干部,都在这些地方以教书作掩护而开展各项工作,如张光,黄惠容,蔡仕仁,胡象娣,卓横南,李隆吉,曹仲祥,曹克昌等都先后在太宁公学、仰文学校进行隐蔽。
太宁乡公所和保甲组织及乡保自卫队也都基本上掌握在党员或党的同情分子,开明进步人士的手上。乡长曹哲夫、游鑫章,保长饶福昌、曹定贤、李以铁、甲长李隆炯等,都是经过党组织研究同意才出任的,他们当了乡保甲长及自卫队长后,都积极配合我党的地下活动和游击队的活动。
1947年12月22日,埔永游击队、工作队及边工委武装交通员等,在曹哲夫、饶福昌等人配合下,出击太宁乡公所,收缴乡保政权的枪支,计长短枪63支,子弹300多发,破县政府设在乡公所的田赋谷仓,宣布实行减租减息。是冬,永和埔独立大队成立,太宁党组织动员了曹振朴等二十多人加入队伍。
1948年1月,永和埔独立大队在太宁塔坑公开进行练兵整训,太宁人民协助搭山寮安置部队。2月,中共永和埔县委在闽粤赣边区工委书记魏金水的指导下,于太宁塔坑召开扩大全委会议,永和埔县委委员、独立大队、工作队主要干部参加会议。会议决定建立武装工作队,太宁建立了长富工作队,李以雪任队长,饶练任指导员。次月下旬,永和埔独立大队事务长兼二中队指导员李隆吉在马头山动员群众,组织军粮时遇敌,壮烈牺牲。4月,永和埔县区基干队和长富武工队(李以雪任队长,饶练任指导员)于埔永边三层岭设伏截获国民党涂思宗剿总军粮3万多斤。
1949年1月,在解放大埔重镇湖寮的战斗中,长富(太宁)武工队担任在县城茶阳羊子岗头牵制和骚扰县城敌人的任务。5月14日,解放大埔县城的战斗打响。负责攻打城北的独六大队在洋万岗设立作战指挥部,从太宁出击,任务是拿下土头岗炮楼, 阻止北路增援敌军, 防止在城敌人逃窜。6月13日晚,在闽西南联合司令部指挥下,四支队十三团、七支队十五团、十七团和接管团共2000多人在排楼坝河滩集中,举行解放、接管闽西南誓师大会。(作者饶超然为梅州市红色文化研究会理事)
注:
[8]《太宁农民解放斗争》,收录于《大埔党史资料》(1921-1937)。
[9]《太宁革命斗争史》第9页,原件藏大埔县档案馆。
[10]《太宁农民解放斗争》,收录于《大埔党史资料》(1921-1937)、曹定贤回忆材料。
[11]《大埔县志》、《太宁革命斗争史》、《太宁人民革命斗争史略》记载,这时期北坎头驻有县委机关,饶练、李以雪材料则指县委机关驻北坎头罗随家。但据《大埔县组织史》,这里驻的是由闽粤赣省委直接领导下的埔北区委,级别相当于县委。
[12]古田会议纪念馆编《闽西革命史资料》第八辑第342页。
[13]福建省革命历史纪念馆馆藏文物资料。古田会议纪念馆编《闽西革命史资料》第八辑第342页。
[14]福建省革命历史纪念馆馆藏文物资料。古田会议纪念馆编《闽西革命史资料》第八辑第342页。
[15]《太宁农民解放斗争》,收录于《大埔党史资料》(1921-1937)。
[16]有历史资料称塔坑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