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哲学源流史》原始社会思想之一:经济基础与思想文化

原始社会思想之一:经济基础与思想文化

在远古时代,当类人猿转变成人的时候,猿群也同时转变为人类社会,当时即原始社会。原始社会的生产资料是公共占有的,由于使用的工具主要是石器,生产力十分低下,人们只有依靠联合的力量,才能战胜野兽,战胜自然,获得生存。没有这种联合便会饿死,或被野兽吃掉。而且因为收获物很少,平均分配了,也只能维持最低限度的生活,没有什么剩余产品。这就决定了原始社会必然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当时,生产工具、土地、牲畜、森林、草原、河流等都是集体所有的,房屋由集体修建,也归集体所有。人们共同占有和使用生产资料,是适应当时生产力缓慢发展的要求的。

在原始社会里,凡是有劳动能力的人,都参加共同劳动。只有共同劳动才能获得食物和其他生活资料,勉强维持生活。他们的共同劳动是以简单协作的形式进行的,就是许多人共同进行同一种生产劳动。在生产力十分低下的情况下,简单协作可以使原始人完成单个人不能完成的工作。这种情况在近代澳大利亚土人中仍有它的遗迹。他们围猎野兽的时候,先分散开把广阔的地区包围起来,然后逐渐缩小包围圈,最后把被围在圈子里的动物打死。

有时候他们借助火来打猎。先在很大的地区内分别燃烧起火堆,留下几处黑暗的地方,动物都跑到这些没有火的地方,猎人们就把这里围起来进行猎捕。

原始人在共同劳动中,逐渐出现了自然分工,即按性别和年龄的简单分工。一般是身强力壮的男子负担着打猎、捕鱼、放牧和开恳土地的任务;妇女的主要任务是,采集野生的果实,掘取植物的根茎,还要管理家务。由此可见,在原始社会里,人们之间在劳动中的关系是原始的互助合作关系。由于生产资料是公有的,大家又都共同参加劳动,劳动产品自然就归大家共同消费。

但是,生产的东西很少,连维持最低生活也有困难,人们往往处于半饥饿状态,因此劳动产品只有在集体中平均分配,才能维持每一个成员在集体中共同生存;否则,分得少的人便无法生活,这也会使整个集体遭到削弱和破坏。

在近代的澳大利亚黑尔巴人中,人们曾看到过这种现象:自清早起,男女老幼都外出寻找食物,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大家都带着获得的野兽等食物,到附近的洞穴里去烧。长者将极其有限的食物分给大家吃。吃完后,大家又去寻找食物。有一天一个猎人打死了七只袋鼠,但是这个猎人只分得最后一只袋鼠的一小部分,剩下的那些袋鼠则交集体平均分配。许多地方的情况还说明,原始人有集体存放食物的窖穴和公共储藏室。男子猎获的野兽和捕捞的鱼类,妇女采集的果实、根茎和收获的谷物,都放在这种窖穴和公共储藏室里。集体还设有炉灶,每天的食物烧好以后,由主妇来平均分配给大家。

总起来说,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就是生产资料公有制,人们集体参加生产劳动和平均分配产品。生产关系的基础是以生产力极端低下为前提的原始生产资料公有制。

在上述社会状态下,人类祖先的劳动、生活都处在原始阶段,因而最早反映这种原始阶段的劳动、生活的思想和文化艺术等等也很简单朴素。

1.朴素的唯物思想和集体思想

原始人类的抽象能力和想象能力还不发达,但他们对于自然界有着一种现实的态度。因为只有承认客观,反映客观,按照客观实际情况办事,他们才能从事生产活动,获得生存和发展。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原始人类积累了同自然界作斗争的初步知识。他们已懂得按照生产劳动的实际需要,有意识地制造和改进生产工具。我国小南山出土的石器,生动地反映了这种情况。

小南山位于乌苏里江珍宝岛以北四十五公里的地方。1971年在这里发掘出八十多件石器。我们的祖先根据渔猎生产的实际需要,把石头制造成各种的工具,而每种工具又按照生产的要求,造成不同的式样。例如石矛,有的似桂叶形,器身扁圆,周边一面加工;有的器身厚重,锋部秃钝;有的呈扁桃形,器身宽而薄。各种石器工具的制作说明,人们的思想对生产劳动中的客观需要作出了符合实际的反映。在生产劳动中,我们的祖先还根据对自然界某种因果联系的初浅认识,发展了原始畜牧业和原始农业。他们根据野生的猪、狗、牛、羊等各种动物不同的生长、生活习性,把它们饲养成家畜。生活在草原地区的人们,则根据地理环境条件,放牧畜群。而生活在宜于农耕地区的人们,根据对于气候、土壤、植物种子等相互关系的肤浅认识,栽培了谷物,又经过长期的观察、摸索、试种,发展到能种植好几种庄稼。我们的祖先对待客观世界的现实态度,是朴素的唯物思想,它起着推动人们战胜自然、改造客观世界的积极作用。

原始人生活在生产资料公有、集体劳动和平均分配的氏族、部落之中,很自然地把自己的全部生活同氏族、部落联系在一起。脱离了集体,个人根本不可能生存。他们头脑里还没有形成私有观念,没有个人主义,有的是互助、团结和维护集体利益的思想和习惯。他们在思想、感情和行动上,始终无条件地服从氏族、部落集体生活的需要。氏族成员生前共同劳动、共同生活,因此也认为死后仍是集体的一员,所以死者都毫不例外地被埋葬在同一公共墓地里。这是一种朴素的集体思想,这种限于氏族、部落范围的集体思想,起着维护原始公社氏族制度的重大作用。但是,它是很狭隘的,没有超出部落的范围。他们往往把别的氏族部落视为仇敌,所以氏族之间或部落之间常常发生激烈的冲突。

2.原始宗教和图腾崇拜

在原始社会里,人们的认识能力和生产水平都很低下,思想要正确地反映客观,那是十分困难的。因此,他们虽然有对待客观世界的现实态度,但遇到许多不容易理解的自然现象时,也产生了对客观世界歪曲的、不正确的反映,这便是唯心思想的萌芽。人类的祖先,还完全不知道自己身体的构造和身体内部器官的作用,所以对于梦中出现的景象不可能理解。于是就产生了一种观念,以为人不仅有身体,而且还有一个不同于身体的灵魂。灵魂存在于人的身体之中,人的感觉、思想都是灵魂支配的。而当身体入睡或死亡时,灵魂就离开身体继续活动。这种灵魂不死的观念,是原始的迷信思想。

世界各地发现的埋葬习俗都反映出这种观念。我国西安半坡村有的墓葬中发现,在随葬陶器里放进粟、鱼和猪肉等食物。这显然是相信人死后灵魂还和生前一样地生活。那里公共墓地埋葬的人,头部基本上都是向西。这也是人们相信存在灵魂世界的表现。死者的头向是表示他们的灵魂将要去的另一个世界。早年夭折的小孩,装在大型粗陶罐里,上面盖着细泥陶盆。在盆的底部凿了一个小洞,这可能意味着让小孩的灵魂出入有个通路。

人类的祖先,对许多自然现象也不能理解。他们看到天地日月、山川河流、雷电风雪、飞禽走兽等等自然现象,既给人带来生存之利,又往往给人严重威胁;因而产生了一种神秘感,以为自然现象和人一样,是有意识的,有的来去不定,有的喜怒无常,正是这种有意识的力量在支配着人。" 由于自然力被人格化,最初的神产生了。" 原始人对太阳的崇拜非常普遍,因为太阳带来光明和温暖,带来生命和繁衍,不少氏族、部落把太阳当做自己的来源。佛罗里达的古代阿巴拉支人,当太阳出山落山的时候,唱着颂歌向着太阳致敬,同时祈请它准时回来,使他们能够享受它的光明。古埃及人崇拜太阳神。古希腊和古罗马都建立了日神庙。不仅天地日月、动物植物成为崇拜的对象,还出现了对鬼魂、祖宗的崇拜。不同的氏族、部落都有自己崇拜的神灵,于是产生了各种原始宗教。在法国南部拉塞尔山洞,发现了约二万年前创作的一浮雕,这个浮雕刻着一个右手拿着牛角的妇女。一般认为这是在主持一种与狩猎有关的宗教仪式。

人类在崇拜自然物的时候,又以为他们的氏族与某种自然物有着特殊的关系,把它当作是自己氏族的起源和保护者,因而将这种自然物当作本氏族的象征和保护本氏族的神灵,这就形成了图腾崇拜。在北美洲阿吉布洼部落的方言中," 图腾" 一词就是表示氏族的象征或徽章。这种图腾崇拜往往和生产劳动有着一定联系。主要从事渔猎和畜牧的氏族、部落,多以某种动物为图腾;主要从事农业的氏族、部落,多以某种植物为图腾。阿吉布洼部落共有二十三个氏族名称,都以动物命名,而每个动物的图形,便是这个氏族的图腾。有一些部落中,氏族成员不吃他们作为图腾崇拜的动物,大概就是将这种动物视为他们的祖先的缘故。图腾崇拜起着维护氏族内部团结、统一的作用。同一氏族的成员,以本氏族的图腾为标志,坚信他们有同一的祖先,受着同一神灵的保护,并使本氏族和别的氏族区别开来。但是,在思想上,图腾崇拜也是一种原始宗教迷信。

3.原始的文化和艺术

记数和记事是劳动和生活的需要。那时候还没有文字,人们只能用绳打结、或在木头上刻条等办法帮助记忆和交流彼此要说明的事情。这就是我国古代" 结绳记事" 、" 契木为文" 的传说。这种情况,在世界的一些民族中,甚至残存到近代。印第安人外出打猎,便在房屋旁边横钉着几根木条,一根表示在外过一昼夜,两根表示过两昼夜。易洛魁部落的氏族酋长在开会时常说:" 我的话都保存在贝壳珠带中。" 他们把紫色、白色或其他色彩的贝壳珠排列成各种图形,串联成各种珠带。一定图形的珠带表示特定的意思。氏族酋长在会上讲话后,就把一条一条的贝珠带交出,作为他的言论的记录。

我国半坡村遗址出土的彩陶口沿上,常发现刻画简单而又整齐规则的符号,共有二十多种,可能是为了记事而刻的。

最早的绘画所反映的是自然物、自然现象和原始人的劳动生活。在西班牙的一个山洞里,发现了一幅旧石器时期的画面长约十四公尺的动物图,包括二十多种动物图像,野牛有站着的,有卧着的,野兽的姿势各式各样。在法国的尼奥斯山洞中,发现了几万年前一幅野牛中箭图。野牛用红色和黑色画在岩壁上,几个箭头刺进它的身体,它的前腿跪倒了。在我国各地出土的陶器上,许多绘画,写意生动,色彩鲜明。原始的雕塑品在世界各地发现的也比较多。音乐和舞蹈也伴随着原始人的劳动和生活产生了。比如易洛魁人在宗教节日举行祭典仪式的时候,都唱歌跳舞。每个部落都有十种至三十种舞蹈。每一种舞蹈都有固定的名称,还有一定的乐歌、乐器和服装。如果他们准备出征,就举行一次军事舞蹈,并宣布出征计划,把志愿队伍集中起来。

当大家舞至群情激昂的时候,便立即踏上征途。许多歌、舞都是表演人们打猎、种植植物的情景。这些歌、舞激励着人们的劳动热情,反映了人们祈求丰收的心愿。没有文字记载的神话、传奇、传说和幼稚的诗歌,则是人类最早的文学创作。这些原始的文学创作,靠着人们的口头语言,广为普及,世代流传。

我们从原始社会的遗址遗物中看到那个时代的思想文化状况,可以说它们都带有朴素的、感性直观的和鲜明生动的特点。

(0)

相关推荐

  • 正解汉字 第三十课 忠

    大家好!以字育人,以字正身,我们继续讲解汉字,和大家一起探寻笔画间的逻辑,化繁为简,领略汉字之美.这一节我们学习忠心的"忠"字. 忠zhōng形声.从心,中声.中,既是声旁也是形旁 ...

  • 中原民间虎崇拜风俗解读

    虎,哺乳纲,食肉目,猫科,头大而圆,体长约1.4―2米,前额有似"王"字形斑,会游泳,不会攀爬,性凶猛,有时伤人.由此看,虎应该是人类的天敌.但在我国民间,尤其是在中原地区,虎崇拜 ...

  • 人类社会早期为什么会产生图腾崇拜

    原始社会时,不仅天地日月.动物植物成为人类崇拜的对象,还出现了对鬼魂.祖宗的崇拜.不同的氏族.部落都有自己崇拜的神灵. 人类在崇拜自然物的时候,又以为他们的氏族与某种自然物有着特殊的关系,把它当作是自 ...

  • 《世界哲学源流史》原始社会思想之四:最初哲学

    原始社会思想之四:最初哲学 原始人的思维,反映了在恶劣的环境下争取生存的历程,反映了在他们所不可理解的危险环境中有效地求生存的经历.这种经历,使原始人的思维既有具体.细致观察的倾向,又带着种种神秘思索 ...

  • 《世界哲学源流史》原始社会思想之三:崇拜心理和宗教意识1

    原始社会思想之三:崇拜心理和宗教意识1 " 崇拜" 就一般的语义上讲,乃是指人对外在事物(或其他人)所产生的内在尊敬和钦佩心理,在某种程度上它是一种良性的.但是,当崇拜心理发展到无 ...

  • 《世界哲学源流史》原始社会思想之二:原始思维和语言

    原始社会思想之二:原始思维和语言 原始部落社会中人们的思维,与他们的生活方式一样,同我们有非常巨大的差别.这种思维的特点,首先就在于他们的思维十分感性具体,缺乏抽象力或逻辑能力,或者说,它基本上不进行 ...

  • 《世界哲学源流史》中国秦汉时期哲学之一:秦代法家思想

    中国秦汉时期哲学之一:秦代法家思想 秦汉两朝是中国封建社会巩固并初步发展的阶段.作为哲学思想史,秦汉却是探索形成的阶段.中国在古代奴隶制社会虽然出现了儒墨等显学,但没有为封建社会提供一个统一的统治思想 ...

  • 《世界哲学源流史》中国明代哲学之一:哲学思想及代表人物1

    中国明代哲学之一:哲学思想及代表人物1 明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紧要的时期.明自1368年建国,至1644年被清军灭亡,中间276 年,是一个历时很长的封建王朝. 明朝自建国至灭亡,正值西方文艺复兴时 ...

  • 《世界哲学源流史》中国清代哲学之一:清代启蒙思想

    中国清代哲学之一:清代启蒙思想 这里讲的清代启蒙思想,上起明末,下至鸦片战争.其代表人物始于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止于1841年去世的龚自珍.实际上,其主要活动期包括清代前期.中期两个部分. 清代中 ...

  • 《世界哲学源流史》古罗马哲学之一:古罗马思想文化

    古罗马哲学之一:古罗马思想文化 古罗马哲学在理论上是古希腊哲学的继续,是一脉相承的.这种情况不是偶然的,因为古罗马思想文化的形成受古希腊思想文化的影响比较大.同时,这也与古希腊罗马政治历史的演变有密切 ...

  • 《世界哲学源流史》印度古代哲学之九:数论哲学

    印度古代哲学之九:数论哲学 数论梵音" 僧佉" ,为印度婆罗门正宗6 论之一.僧佉,原意为" 计算" ,后来引申为:思索研究,数论哲学由此得名.<百论疏& ...

  • 《世界哲学源流史》印度古代哲学之八:后期顺世论

    印度古代哲学之八:后期顺世论 顺世论哲学是沙门思潮之一,印度古代唯物主义的主要流派,很早以来就流行在人民中间.到公元前2 至3 世纪,佛教.耆那教走向分裂,而顺世论哲学则愈趋发展成熟. 顺世论不信&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