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是男左女右?古人尚左还是尚右?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左右博弈

“左”与“右”最直白的意思就是指方位,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左与右更有多重象征意义,如服饰文化中的右衽与左衽分别代表了中原文化与蛮夷(中原周边)文化,左与右还能代表死生、男和女、位卑者与位尊者、官职大小等等,究其根本还是与古人的“尊右卑左”或“尊左卑右”思想有关。下面就来给大家扒一扒善变的古人是怎么一会崇尚右,又一会崇尚左的。

服饰中的左衽与右衽:尊右卑左的思想

对于古代服饰中的右衽与左衽,有一个比较一致的认识,即中原文化崇尚右衽,着左衽是蛮夷的习惯。“衽”即衣襟,“右衽”指的是外侧衣襟向右,也就是左衣襟压在右衣襟的上面,“左衽”则正好相反,是右衣襟压在左衣襟上,外侧衣襟向左。要明确的是左衽和右衽都是以穿着者而言的,具体形制如下图:

  • 右衽(庖厨俑·汉代):
  • 左衽(曾被错印的屈原像):

在古代,中原文化是正统文化的象征,而周边未受到中原文化辐射的地区都是蛮夷。那么,古人是从何时开始以衣服的左右衽来区分华夏与蛮夷的呢?在河南安阳殷墟的商朝遗址中出土了多件着右衽的人像。有双手拱置腰前,身穿长袍,交领右衽的玉人,推测这可能是妇好本人的形象,有头戴高巾帽、穿右衽交领窄袖衣的商朝贵族像,还有梳着总角的可爱孩童也是着右衽。

  • 商朝贵族像
  • 梳着总角的孩童玉雕,安阳文化馆藏

而在三星堆遗址中出土的青铜人像则正好是体现了相反的情况,人像所着多为左衽,个别为右衽。所以,中原文化尚右衽的思想很可能是在商朝就已经萌芽了。而到了西周这个尤其尚礼的时代,服饰中的礼制就更加的严格了。同衣服、禁异服、明贵贱、序等列的思想也将中国的服饰制度推向了“服以旌礼”的高峰,中原文化尚右衽的思想自此正式确立,在此之后几乎贯穿了整个古代封建王朝。在《论语》中有: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孔子的意思就是说如果没有管仲辅佐齐桓公,我们都成为披头散发、穿左衽的蛮夷了。可见当时,右衽、左衽分别代表华、夷的思想已经根深蒂固了。《后汉书·羌胡传》中也有:“羌胡被发左衽,而与汉人杂处”的描述。左衽除了是蛮夷的象征,在中原文化中死者也着左衽,这也是古人忌讳左衽的原因之一。所以,在服饰上古人有明显的尊右的倾向性。但以《礼记》等文献中的记载为例,古人尊左还是尊右又是捉摸不定的。

尚左还是尚右?传统文化中的左右博弈

在文章的开头说到左右还代表了男女,在左右别男女方面,古人有时尊左,有时尊右。在《礼记·内则》中有这样的描述:“男子设弧于门左,女子设帨于门右。”也就是说一户人家的新生儿如果是男婴就在门的左边悬挂弓,如果生了女婴就在门的右边悬挂佩巾,也就说男左女右。在男尊女卑的古代,左代表男子,右代表女子,其中的尚左思想是不言而喻的。男左女右还体现在行礼的时候,男子尚左手,即左手放在右手上面,女子尚右手,即右手放在左手上面。然而《礼记》中又规定在道路上行走,男子走在右边,女子走在左边,这是因为古人有“地道尚右”的思想,所以才要男子走在右边。“旁门左道”而不是“旁门右道”正是与此有关。

除此之外,左右的尊卑博弈还体现在古代官制上。古代的官职往往分左右,比如据郭沫若考证,西周时有六大官职,在这六大官职中官职比较的大宰、大宗、大士居右,而官职较小的大史、大祝、大卜则居左,这就体现了其尊右卑左的思想。商鞅变法时建立的二十等军功制中“十左庶长,十一右庶长,十二左更,十三中更,十四右更。”右庶长的爵位高于左庶长,右更的爵位也高于左更。这也体现了当时尊右的思想。还有大家都熟悉的廉颇与蔺相如的故事,在《廉颇与蔺相如列传》中有这样几句:

“既罢归国,(赵王)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这里没直接说蔺相如比廉颇官大,而是用“ 位在廉颇之右”来隐晦。有几件文物也体现了春秋战国时右官为大的思想,如杜虎符。杜虎符是战国时秦国的兵符,在这件虎符上有错金铭文:“右在君,左在杜”等40字,也就是说当时的兵符是一分为二的,右半由君王保管,而左半在用兵者手中。

  • 杜虎符,陕西历史博物

无独有偶,阳陵虎符上也有类似的铭文,其铭文为:“甲兵之符,右在皇帝,左在阳陵。”再次佐证了当时尊右卑左的思想。

  • 阳陵虎符,中国国家博物馆

到了秦汉时期,在官制上依旧是尊右的。汉文帝有句治国名言:“右贤左戚,先民后己,至明之极也。”这句话体现了汉文帝的用人思想,“右”的官职要比“左”大,所以要任用真正有贤能的人,其次才是皇亲国戚。所以一般降职了会用“左迁”这个词来代替。

这样尊右卑左的思想一直延续到唐代以前。到了唐宋的官场突然开始尊左卑右了,比如左、右仆射中左仆射的官职要大于右仆射。元朝又再次以右官为大,并且元朝时就连科举取士的左右榜也分出了个尊卑,右榜公布的是蒙古人的科举成绩,而左榜则是汉人的,其中的尊卑不言而喻。明朝时再次翻转,开启了尊左模式,明代的六部都是左官大于右官的,也就是说左侍郎的官职要高于右侍郎。

古人的书写习惯某种程度上也反应了尊右的思想,古人在纸上的书写是以竖列的形式呈现的,也是从右向左写的。这样的书写方式,职位高的就会在前(右),而职位低的会在后(左),这样也是与以“左迁”代替降职的说法相佐证的。从以上种种中不难看出,古人尚左还是尚右是视具体情形而定的,也因时因地而变。尊左还是尊右不单隐含了古人的男尊女卑思想,更是古人崇礼的表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