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梁画栋:瓜柱、雀替、穿枋,暗藏怎样精美的细节?

提起中国古建筑,人们总是习惯用“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来形容她装修的华美细腻和油画的绚丽斑斓。

这是因为西洋建筑重基础,中国建筑重上梁,柱梁是中国建筑的主体。为了木材的防腐、防蛀、防潮,也为了构件的美观,逐渐形成了两种很有特色的装饰装修类型:彩画和木雕。

潮州金漆木雕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在中国传统木雕体系中独树一帜,别具风采。据《潮阳县志》记载:“潮阳金漆木雕,始于唐,盛于宋。”至明清,邑内官宦、商贾及富有人家,崇尚雕梁画栋,其艺精巧,富丽堂堂。清末,潮阳关埠下底人黄武贤,跟随左宗棠平息新疆叛乱有功,被朝廷加封为云南提督。黄武贤曾以潮阳金漆木雕《福禄寿三星图》奉献慈禧太后,慈禧爱不释手,连称“广南人杰艺精”,后当国宝收藏于故宫。

明清两代,潮州官宦、商贾的住宅多尚雕梁画栋,木雕普遍作为建筑和用具上的装饰,并使用髹漆、贴金的技法。明代李龄在《广济桥赋》中描述道:“五丈一楼,十丈一阁,华棁彤橑,雕榜金角,曲栏斜槛,丹漆涂垩”,可见当年的情景。

由于潮汕地区地处岭东,气候炎热潮湿,为防潮通风,屋架多做成露明结构,于是粱架成为装饰的重点。作为承重构件的梁柱本身,不宜进行镂通雕刻,故潮州木雕在粱上施用金漆画装饰,以烘托、对比其他附粱构件的潮州木雕装饰有了施展才艺的舞台。

所以无论是粱架横向联系的额枋,枋上的横披,枋下的雀替,还是卷棚廊架的花墩,叠斗之间的穿插枋,大都多用金漆镂通雕装饰,玲琅满目,金碧辉煌,再加上祠堂内陈设的祭礼器具,也都以金漆木雕装饰,所以外地人来到潮汕,多有“潮汕村村是木雕博物馆,座座祠堂是木雕陈列室”的感慨。

今天就来看看瓜柱、雀替、穿枋这些传统建筑构件,暗藏着什么样的精美细节吧

随梁枋

随梁枋位于横梁之下,为连贯两柱柱头之间的枋,功能是加强梁柱结构的稳定。粱架上下是潮州居民装饰最重要的部位,所嵌饰的构件多采用镂通雕技法,并作髹漆贴金或彩绘装饰。

清代 通雕彩绘夔龙纹随梁枋

此随梁枋通雕彩绘夔龙纹和花卉,夔龙是水精,置于房屋木构件中,以避火灾。

清代 通雕彩绘夔龙方曲纹及蝙蝠穿花纹随梁枋

此对随梁枋采用夔龙和蝙蝠作装饰,夔龙主阴主水,防火避灾,蝙蝠寓意幸福。

清代 杉木彩雕“玉兔卧芭蕉”随梁枋

清代 杉木彩雕双鹿随梁枋

清代 浮雕彩绘《佘太君挂帅》随梁枋

《佘太君挂帅》是潮州木雕的传统题材和潮剧剧目。在故事中,北宋时西夏进犯边关,主帅杨宗保不幸中箭身亡,边关危急。朝中群臣和战不一,宋仁宗亲王天波府请杨家将赴关御敌。佘太君以百岁高龄毅然挂帅,率一门十二寡女及曾孙杨文广出师,英勇杀敌,得胜回朝。木雕上可见佘太君在天波府与众人商讨局势,以及杨家将在战场上杀敌的情景。

穿插枋

穿枋即柱头上以两端透榫连贯两柱的横木,用以加固两者。

清代 金漆通雕“一路连科”穿枋

此穿枋镂通雕鹭鸶和莲花,寓意“一路连科”,连连高中。

这是一件“一路连科”梁下饰件,装饰于祠堂大厅的横梁之下。整个雕刻作品采用了通雕的技法,以平视体构图展现了一湾莲塘美景。然而在静谧之下却暗藏着一丝杀机,右边的一只鹭鸶鹭鸶鸟从莲花之间突然跳出,嘴里还衔着一只刚刚捕获的青蛙,画面动静相衬,饶有趣味。鹭鸶鸟、莲花、青蛙宝宝蝌蚪共同暗指一路连科,寓意着参加科举考试的考生能够院试到殿试一路高中,考取功名。

民国 金漆通雕“童子戏鹿”“童子戏鹤”穿枋

此对穿插枋构件上刻画了嬉戏中的孩子,人物活灵活现,“童子”寓意多子多福,“仙鹤”寓意长寿,“鹿”寓意俸禄,均为吉祥题材。

清代 金漆通雕折棱书卷梅花穿插枋

这件穿插枋雕刻的是折棱式书卷寄梅花枝,寓意“书香门第”,此外雕刻蔓藤苦瓜,寓意瓜瓞绵长,多子多孙。潮州木雕,雕必有意,意必吉祥的表现特色,由此可见一斑。

清代 金漆多层镂通雕水族动物植物粱架叠斗间穿插枋

这件潮州古建筑粱架上叠斗间的穿插枋。

雕刻的是潮州人喜爱的水族动植物,虽面积有限,但在方寸之间作者发挥巧妙的艺术构思,运用以简胜繁的表现手法,让观者感受到水中一隅活跃的景象。

随波摇曳的水草和随风摇荡的芦苇,肥美的鳜鱼和鲤鱼在水草中欢快的游动,表现了景物的层次和空间深度,富有立体感。一只充满活力的龙虾颤抖着爬上被风吹弯了腰的芦苇,成了构图的焦点,大自然的和谐与美好在木雕师的刀下,呈现在人们的眼前。

梁托

“蟹篓”是当地人喜闻乐见的装饰题材,最早是用于建筑横梁上的垫托装饰,从清代起已成为潮州木雕建筑装饰的题材之一,以多种形式表现,具有浓郁的地域特点。

“蟹篓”往往由整块木雕刻完成,呈现的是小螃蟹从篓内往外爬出的丰收情景。工序通常由内而外逐层雕刻,篓内小螃蟹的雕刻难度非常高,小小氛围营造诙谐生动场景。

民国 金漆通雕蟹篓梁托

此梁托以蟹篓为中心,在口沿、篓身及底部有五只形态各异的螃蟹四散爬行,篓身下部衬以海水江牙,篓身周边以梅枝盖顶。蟹篓酷似竹编而成,整体富有生活气息,反映了潮汕人对水族丰收的期望。

清代 金漆通雕梅花螃蟹梁托

以屈曲欹侧的梅树为架构,中部雕一仰腹的螃蟹,一螯持笔,一螯持瓜蒂,暗喻必登甲第之意,表达了科举时代人们对功名的追求。

雀替

雀替是位于房屋外檐柱与梁枋相交处的构件,它自柱内伸出,承托梁枋两头,起到减少梁枋跨度,防止立柱与横梁垂直相交的倾斜变形。

清代 浮雕彩绘人物雀替

这两件雀替采用浮雕、沉雕和彩绘技法,雕刻场面生动的潮剧《唐明皇游月宫》及《琵琶记》戏出。

左方雀替可见侍女在广寒宫奏乐和起舞的情景。(马上就要到中秋节了,这个场景倒是挺应景的)

右方雀替则见《琵琶记》讲述蔡伯喈被逼上京赴考,意外高中状元后赴宴受赏的情节。

清代 浮雕彩绘《荔镜记》雀替

《荔镜记》又名《陈三五娘》,是著名的潮剧戏码,故事讲述泉州人陈三元宵赏灯时巧遇潮州闺女黄五娘,互生爱慕。二人几经波折,在婢女益春暗中相助下,最终缔结良缘。

左方雀替刻画了五娘赏夏巧遇陈三掷荔示爱的情景,右方雀替则见黄父正怒打陈三。

陈三的身段、五娘的手式,可以看出是明显模仿潮州戏舞台表演的姿式的。

它的构图虽然繁复,却不会让人感到笨重。人物或出没于山峦曲径,或穿插在亭台楼阁,或行走在舟桥木石,或活跃在厅堂庭院之间,气氛热闹,但互相掩映,不露痕迹。

插角

插角应用于器物和家具横竖构件的交角处,可缩短构件悬空跨距,具有加固作用。

清代 金漆通雕“仙姬下凡”插角

此对插角画面作多层次镂通,重重叠叠。两位仙女神态自然,手持如意分立门前,一侍女手持羽扇静立其后,另一侍女手捧宝盒立于身旁。

清代 金漆通雕“喜结佳果”插角

此插角镂通雕岭南佳果杨桃及喜鹊,寓意“喜结佳果”。

清代 金漆通雕“太狮少狮”插角

“太狮少狮”为传统寓意纹样,以一大狮与数小狮构成,与古代官名“太师”“少师”同音,寓意官禄代代相传。

瓜柱

瓜柱是一种立于梁枋之上的短柱,由垫木演变而来,用于支承脊檩( lǐn,屋脊上最高的一根横木)。瓜柱在潮汕传统民居中被广泛使用,除了瓜形,亦有方形和动物等形状,装饰有髹漆、彩绘和贴金。木雕艺人将立柱雕刻成瓜状,寓意子孙繁衍,瓜瓞绵绵。

清代 圆雕彩绘瓜柱

关于这个展,就为大家分享到这了。感谢关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