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云南驿】云南之源,茶马古道、滇缅公路、驼峰航线的故事
【云南·云南驿】
云南之源,茶马古道、滇缅公路、驼峰航线的故事
云南,除了美丽的自然风光,还有一些地方,叫我心念心牵。
那些地方,无关风景,只有历史......譬如,云南驿。
无论怎样,这次一定要去云南驿,以了却我长久以来的心愿。
相信每一个有茶马古道、滇缅抗战史情结的人,
都不会错过这里——云南驿!
云南驿,我必须为你而记录、吟诵......
也请你,我的朋友,带着一颗沉静而澎湃的心,
随我行走在这古老的驿道,
听一听那些茶马古道、滇缅公路、驼峰航线的故事......
云南驿 古驿道
“云南驿”绝对是个特别的小镇子。它位于距离昆明200多公里的祥云县境内。“云南驿”,至今仍保存着云南省中“云南”的原称。
“ 云南驿”古镇属汉代云南县和魏晋云南郡的故地, 因元明清三代设置云南驿而得名,是“彩云之南”的故里。可谓“云南之源”!
从公元前二世纪到上世纪初年,在长达22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云南驿先后历经县、郡、节度使、州、赕、城和驿站的设置,并一直以“云南”作为地名,见证了无数的沧桑巨变。
云南驿作为南方丝绸之路“蜀身毒道”和“茶马古道”的重镇,多少年来,途经云南驿的商贾马帮络绎不绝,过往客商熙熙攘攘,大大小小的马店曾经发展到三十多家,云南驿成了真正意义上的西南丝绸之路上漂泊的"马帮的家园"。
二次大战期间,对中国生死攸关、举世闻名的驼峰航线、滇缅公路、中印输油管和古老的驿道都奇迹般的在云南驿这个弹丸之地汇集,使这里成为盟军在远东最重要的战略反攻基地。云南驿古镇也因此载入西方的史册。
云南驿是当今唯一集中了马帮运输,公路运输、铁路运输与航空运输等各同时代运输方式的地方,故被称之为“人类交通发展史的活化石”。
云南驿入口,前后有两幅对联。
一幅为:
马帮铃响店小二迎来送往,
这两副对联形象生动地点睛出了“云南驿”的地理和历史特质:云南驿不仅是滇藏茶马古道上一个马帮打尖埋锅造饭的地方,还是二战时期驼峰航线、滇缅公路、中印输油管与古老的茶马古道的交汇处。
这里长达1公里的青石板铺就的古驿道仍保存完好。
在这路上来来回回走着,脑海里却在翻阅千年岁月。
这条静静躺在脚下的古老青石路,就是被称为“五尺道”的南方丝绸之路。
它经贵阳,转昆明,至云南驿。再由云南驿分别向临沧和腾冲延伸,从两地出境。
以云南驿为界,古道以东史称“茶马古道”,以西则为“博;古道”。
通过这条古道,中国的丝绸、茶叶和瓷器等远销缅甸、印度、阿拉伯国家以及罗马帝国,同时玛瑙、象牙和珠宝等器物也源源不断来到中国。
信步走在青石板上,仿佛听到了“山间铃响马帮来”。
街道两旁陈旧而萧条的铺面,街心中的“引马石”上,依稀可见的马蹄印,仿佛又在印证着那段正在消失的历史。
在抗日战争期间,大量的抗战物资通过云南驿运送到了抗日前线,云南驿也因此而更加奠定了西南交通重镇的地位。
随着历史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火车、飞机和高速公路的相继开通,马帮原始的运输功能已经成为历史,云南驿便是云南交通史的见证。
人类越拓越宽的道路,把“云南”两个字渐渐放大。让一个小镇的乳名变成了一个省的大名。
而人类越来越快的脚步,又把驿栈甩到了历史的某个角落。
正值春节,除了我们两位不速之客,再无外人。
依然原貌的古民居——
马帮文化博物馆
清代民国期间,云南驿成为茶马古道上最重要和最繁华的集散地。每天都有许多马帮从云南驿经过,大的马帮有三百多匹马,最小的马帮也有五六匹马。这些马帮往东驮运皮革和药材,往西驮运茶叶、布匹、食盐和百货等。史料记载林则徐到云南时就曾住在云南驿。
今天的“马帮文化博物馆”,是在当年最大的一家马店遗址上建立。
门前对联是:昔日繁华百宝街,雄商大贾挟货来。气势可见一斑。
当年的滇茶马古道路线图——
正如这块木牌上的简介所说:“此马店创于清初,衰于民国。是茶马古道上最大也是保存最完好的马店。往事如烟,马帮成为故事。你在这里看到的只是马帮文化残留的碎片,而承载这些文化的人们已经消失……”
静悄悄空无一人,仿佛为我们一脚踏进当年马帮驿站营造了特别的意境:
旧时铃响马帮来,如今石板长青苔——
走进去,如同走进了百年前的一个夜晚:每一根柱子上都亮着马灯,灯下拴着的马正在槽中吃着草料,马驮子排放在地上,装着普洱茶、锅盐、土产山货。从几口式样不同的旧皮箱、木箱,可以知道有不同身份的客人与马帮一起上路。账房里,油灯下摊开的账本,账房先生像是刚刚离开去招呼北院的客人,院中井水依旧清冽,铡刀边的草料还未铡完,磨上的粮食刚刚堆上……
马帮们喝茶休憩的地方。可以想象: 傍晚,伴随着落日的余辉,一队队马帮在叮当作响的马铃声中,进驻这座古老的驿站。天还未黑,客房就住满了南来北往的赶马人,他们虽然已经在崎岖的山路上跋涉了一整天,仍饶有兴致地聚集在一起,一面喝着香喷喷的烤茶,一面吹嘘着各自在路上的见闻和奇遇……
迎着次日的黎明,在一片吆喝声中,一批批驮着各种物资的马队又匆匆奔向它方。
迎着次日的黎明,在一片吆喝声中,一批批驮着各种物资的马队又匆匆奔向它方。
墙上写着旧时赶马人唱的歌谣,像是马锅头信手涂壁:有豪迈骄傲的“头骡打扮玻璃镜,千珠穿满马套头。一朵红缨遮吃口,脑门心上扎绣球”;有思亲感伤的“身着大地头顶天,星星月亮伴我眠。阿哥赶马走四方,阿妹空房守半年”、“砍柴莫砍苦葛藤,有囡莫给赶马人。三十晚上讨媳妇,初一初二就出门”。
楼上正房供着山神、路神、桥神的牌位,马锅头到来离去都要在这里祭拜——
几张箱式的床,花铺盖斑驳的艳红,仿佛留着南北客人痕迹。从前客商们贵重的物品都是放在这些箱床里,人在上面才睡得踏实——
洗漱架上的铜盆、窗台上的水罐,好像还在冒着袅袅热气——
而最击中人心的莫过于那回荡在历史的山谷间,清脆悠长而寂寞孤独的马铃声了。
可是,这些马铃,却是永远闭声了——
曾经的繁盛终成了沉寂的历史。叫人情何以堪,如何承受。
二战中印缅战区交通史纪念馆
与“云南马帮文化博物馆”隔街相望的是“二战中印缅战区交通史纪念馆”。纪念馆设在一幢近百年的老宅院里,占地339平方米,土木结构两层一进四合院,建筑面积724平方米。抗战时期这里曾用作盟军的一个指挥部。
门上对联:史笔如铁评二战成败;年华似水说一代英雄——
庭院里,东西厢房分设四个小展室,讲述着二战时期云南驿的故事。
天井里漏泄的阳光,仿佛时光,让人退回到那个永不泯灭的历史段落。倏地,敬畏之心油然而起,甚而让人没有勇气、无力再揭开那一段壮怀激烈历史的帷幕。
进入纪念馆,过厅墙上的前言开宗明义表明了主题:“交通决定战争”。请允许我再重复一下里面的文字:二战期间,对中国生死攸关、举世闻名的驼峰航线、滇缅公路、中印输油管和古老的驿道都奇迹般地在云南驿这个弹丸之地汇集。使得这里成了盟军在东南亚最重要的战略反攻基地。这个古老的村庄也因此在西方被载入史册——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云南驿成为中缅战区的重要军事基地,举世闻名的滇缅公路(今320国道)由此通过。云南驿机场则是著名的驼峰航线的航空转运站,是国民党空军第38站驻地和从杭州迁来的国民党中央航空军官学校校址。
1941年,美国空军基地司令部率美空军第四航空队的第25战斗队和第23运输队各类型飞机200余架进驻,支援中国抗日战争,直到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战败后才撤离。1942年5月,日本侵略军从缅甸入侵我国,美国援华飞行大队——飞虎队驻守云南驿机场,并在云南驿建立了“纽约村”、“美国红医院”等专用场所,主要医治抗战时从前线转来的伤病员。有连续数十里的军事设施,开了两家“纽约餐厅”和“华美餐厅”洋味饮食店,一时间云南驿在县内外享有“小香港”、“小纽约”之誉。据说许多来华参战的美国军人不知道云南,但都知道云南驿。
“驼峰航线”是1942年中美两国为抗击日本侵略军开辟的。在3年零3个月的时间里
,通过这条线路共向中国运送了80多万吨战略物资,但也付出了坠毁和失踪飞机609架,牺牲和失踪近2000名飞行员的惊人代价。这条航线对保证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著名的史迪威公路——
墙上老照片:云南驿这段古道也是著名的滇缅公路的一部分。如今滇缅公路重新修葺,只留下这一小段原始的石板路。抗战后期,日本军队经过缅甸占领滇西怒江以西。滇缅公路运输中断,紧急开辟的驼峰航线代价高昂,运量有限,千年茶马古道奇迹般地发挥了作用。藏族商人用牦牛队从印度、尼泊尔到拉萨,再用马棒到滇藏交界的香格里拉,藏、彝、白、纳西各族马帮接续到大理或云南驿,汉、回、彝等族的马帮又继续接力到昆明。万里路程,组织了上百万头牦牛、马匹、骡子和毛驴。西南各族人民用最古老的运输方式,紧张抢运援华物资和生活必需品。顽强地支撑着中国抗战的艰难岁月。史载,云南驿的所有马帮都参加了这次光荣的终结运输。
纪念馆的大厅布置充分展现了云南驿古今交通要冲的战略地位。十多平米的大沙盘清晰的标示出:滇缅公路、驼峰航线云南驿机场和中印输油管,以及组织了上百万匹骡马和牦牛进行抢运的千年茶马古道,四种交通运输路线在小小的村镇汇集。
二楼整整一个大厅用来陈列飞虎队的英勇事迹;另一个大厅开放式陈列了100多件云南驿居民保存下来的二战实物:既有来自大洋彼岸的生活用品,也有战时的通讯等设备和器物。许多物品完好如初,手摇发电机、电话机等仍然可以使用——
回去的路上:一路春的气息,田野一片新绿,油菜花金黄。可是我的心情却无法轻快起来。我想起了纪念馆前言里的一段话:
“今天,当年的那些浴血奋战早已灰飞烟灭。岁岁枯荣的青绿掩盖了昔日的伤疤。云南驿也已重归千年的静谧。但我们仍然讲述这段依然光芒万丈的历史。因为保存昨天是为了明天。纪念永远是人类通往未来的桥梁。”
(本文撰写查阅借用了诸多史实资料。特此说明。)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