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殿堂 | 青铜器人物造形之谜
中华文明中的青铜器时代,造形艺术的工艺技术之精良以及造形艺术之精美在人类文明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青铜器的历史遗存不是少数,从大量的实物来看,不仅当时的工艺技术水平之高中有许多令今人费解的谜团,艺术造形方面同样有许许多多令今人不可思议的谜题。
例如,与西方雕塑等艺术造形中以人为主体的现象相比较,中国青铜器的造形艺术品中人物的比例非常低。中国青铜器无论是工艺技术还是艺术造诣都已经达到极高的水平,动物以及人物造形艺术也炉火纯青,显然不是不可为而是不为,例如青铜器中没有广泛地出现商王、周王、春秋战国诸王侯这些统治者或当时的名人的人物造形。
青铜器的人物造形有,但是很有限,且似乎都是女性,她们是谁?铸造她们的形象目的何在?笔者孤陋寡闻这方面的研究资料还没有见到过。我们来欣赏几件此类青铜器吧!
(1)商代神人方面鼎,典型的蒙古人种面部特征,女性,她是谁?
(2)下图的“虎食人卣”,这个名字显然是错误的,从造形表达上看,不是老虎在吃人,而是虎在保护人,一个童子紧抱住老虎,神态不是惊恐而是安堵。所以叫做““商代青铜器神虎佑童子提梁卣”是否更贴切一些?
(3)“商代青铜器神人佑童子提梁卣”,一个女性在保护一个童子,面部特征似乎与复原描述的北京猿人相近。她的人种来源?她是谁?完全不知道,姑且叫做神人吧。
(4)春秋青铜器力士举鼓摆件,高400×长200×宽170mm 薄壁,重量轻,仅2.9kg。
此器形最早见于商周的青铜器和玉器,但存世量很少。其后的唐代有此类器形的唐三彩器,举鼓的人物有的是力士,也有是雷公电母的,造形无不生动精美,如下图。
此器的年代从纹饰特征上看为春秋时期的,顶部有雌雄两只相背卧姿的凤鸟,引颈挺身,神采奕奕,遍披羽纹和云纹。鼓身满布云雷纹地,鼓的顶部区域为春秋时期流行的蟠龙纹,鼓腹主纹饰是一个兽面纹的神人,牛角、牛耳,腹部为蝉纹,四肢呈变形展开。鼓的两端蒙鼓皮,铆鼓钉。
鼓的下方两个裸体大力士相背跪姿托举着大鼓,由于负重,头部倾斜,浑身肌腱绷紧。大力士身上饰云纹为主,肩部前后各饰一夔龙,臀部至膝盖浮雕一条长龙,典型的商周时期的纹饰风格。尽管远古祖先们没有解剖学知识,但是伟大的无名艺术家们对人体结构、骨骼、肌肉的理解和表达却非常准确——这两个大力士承受重压的躯体姿态、面部肌肉、锁骨、肋骨、胸肌、腹肌都表达得逼真和力度感。发丝、眉毛、牙齿、眼珠等的表现无不细致入微。
由此可以看得出青铜器时代的人体造形艺术造诣是相当高深的,人物造形不是事儿。可为什么青铜器时代的人物造形却很少呢?
(部分图片源于网络)
收藏家对藏品不但要有“看得懂”的能力,
还应该具备“会欣赏”的素质,
进而达到“能陶醉”的境界。
微信号aoshima0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