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悟 | 我与书法之间最长情的告白
通临《昆山淮云院记》有感
每次临帖,完成最后一个字的那一刻总是内心雀跃,像一个给颗糖就喜笑颜开的小姑娘,然后开始坐在地上盯着摆好的一张张纸放空……
估计是觉得累吧,可是真的累并快乐着,一切都是值得的。
又或许是想到了书写的整个过程,有的时候心情舒朗,有的时候平和坦荡,有的时候小情绪反反复复缠绕,说出口多少会觉得矫情,于是一点点将这些情绪托于笔尖,落于纸上。
好像我与赵孟頫大人,我们互相陪伴,互相倾诉,互相宽慰,互相庆祝,一起走过昆山淮云院,一起完成这跨时空的灵魂交流:做自己是一件很酷却很冒险的事,外部的世界有太多框框,我们多少需要言不由衷克制着,隐忍着,可是那个自己又总是按捺不住时不时招招手,就是要在这样的克制隐忍中执拗地融入了做自己的张扬与灵动。
由于上次思辨作业我拖地有点儿久,导致通临的时间缩短,我尽量利用好每个晚上的时间,但只能完成一次通临。它是存在很多瑕疵的:
1. 写门字结构总是心理暗示一样的紧张;
2.细长的竖总是一不小心歪歪扭扭,提笔的尖儿总是提不好;
3.有些字的整体结构第一遍仍然把握不好;
4.还有一不小心漏了字的情况(估计是我读帖的时候太喜欢下一个字了);
5.有一些字的笔画经常要读好久,才会捋清楚它的笔画顺序,这些字写出来总是多了点儿生涩。
然而,大成若缺,完成本身比完美更重要。有所不得也意味着有所得:
1.执笔的时候要放松,而且执笔不能太低,手指指肚的灵活使用真的会给予我们意想不到的惊喜;
2.写字时,坐姿端正,身体始终与所写的字在一条直线。身正心正,落在纸上的字才会舒朗有风骨;
3.不要慌,不能急,保持相对平和的环境,我经常会选择听蒋勋老师的音频,他的声音不疾不徐,缓缓道来,如沐春风,让人心朗气清;
4.时间用在哪是看得见的,书法这件事,无他,唯手熟尔。
一直很喜欢“当下的真心”这个说法,总觉得赤诚,坦荡,真挚,不做作,充分的享受,不负好时光。那我想,临帖的过程,大概就是淋漓尽致感受“当下真心”的过程,不去纠结于上一笔是否完美,也不忧惧下一笔会不会不如意,只是专注于写好当下这一笔,落笔无悔,只是让这一刻的情绪一点点儿氤氲于纸上……喜欢这样通临的过程,那是完全把自己交付于自己的过程,一颗心坦坦荡荡毫无保留地去感知喜怒嗔痴……
最了解我内心的大概就是书法,比我自己更了解我,它逼着我正视自己的脆弱,但又不离不弃陪着我一点点儿变坚强。它让我直面内心的恐惧,然后逼着我去勇敢。它听我倾诉,陪我孤独,或许这就是我们之间最长情的告白吧!
唯愿真心长住,未完待续……
2020.3.27 春和景明,天朗气清
作者:彦雯,无所住境2020春季班同学
自省和坚持,是通往一切的路
终于完成赵孟頫《昆山淮云院记》的通临,虽然写的过程中各种嫌弃自己,但是当全部写完后铺在客厅地板上拍下全貌,还是觉得自己挺了不起的!因为一年前我连拿毛笔都不会,一年后的今天,已经能有这样的输出,很不可思议!
这一次的通临,是让我思考最多,也感触最深的。回顾一年的书法学习,颜真卿的《郭虚己墓志》是个分水岭,在此之前练习时间多,作业总能按时超量完成,非常有热情和成就感。在此之后,由于工作和家庭发生了不少事情,练字时间被大大压缩了,本来楷书就比较难,习惯追求完美的自己,看着自己写得越来越差,畏难情绪也与日俱增。
春节后由于疫情持续蔓延,这段时间都在家办公,而且前两周妈妈也过来跟我们一起生活了。妈妈支持我写字,我练习的时候她就帮我带孩子,甚至还时不时来看看我写得怎么样,所以通临的这十来天,我很放松,也很专注。忍不住想说,妈妈真好啊!
《昆山淮云院记》给我的感觉是苍劲有力,细节变化很多,楷书中有行书的清逸洒脱。由于前期练习不足,所以写起来很吃力,表现在认真读帖之后,心中明白要怎么写,可是下笔写出来的却是另外一个样子,最大的问题在于总是不知不觉就把字写得太大,线条粗细对比不明显,下笔犹豫,做不到爽利果断。但是最让我开心的是写到最后几张,我发现书写速度变快了,节奏感慢慢出来了,那种越来越顺畅的感觉真的给了我很大的喜悦!
这一个多星期以来,每一次临帖,其实都是与自己对话的时间,也是这段时间,我走进内心更深处去面对自己。
1、从前我做什么事都很追求完美,也会刻意规避自己不拿手的事情,不敢面对自己做得不够好的事实。这一次临帖,我的心态很平静,某一个字写得不好,也没有耿耿于怀,而是把注意力集中到下一个字上。不管写得怎么样,这是真实的我的水平,欣赏自己的专注,发现自己的不足,有所进步比完美更有价值。
2、整个过程中,几乎每一天我都会为之前楷书练字得少而感到后悔,也为现在重新坚持写字而感到开心。学习是慢功夫,没有一蹴而就,只有细水长流。学任何一项技能,都要步履不停,如果出现断层,重新拾起就需要很大的驱动力才能做到。
3、生活需要独处的时光。琐碎的疲惫,日复一日的无力感,都消融在阅读、写字、听音乐中。练字的时候我觉得自己是清醒着的,思考着的。最涵养人的还是艺术,如果有可能,我还想学国画,学篆刻,学吉他,不过这些都是后话,现在要先把练书法这一件事专心做好。
4、这次通临,有了一个想法,或者说新的期待,那就是现在所临的每一本帖子,都要找机会去博物馆或美术馆看看真迹,光想想就很激动呢!通临《昆山淮云院记》,写到末尾的几个字,发现有很多行书的笔法,竟然也写得挺顺畅的,对接下来的学习也有更多的信心和期待。
中年妇女的世界,最让自己安心的就是修正自我。谢谢《昆山淮云院记》,谢谢西西老师和优秀的同学们,也谢谢自己。希望自己一直记得:
自省和坚持,是通往一切的路!
作者:Jell 无所住境2020春季班同学
赵孟頫《昆山淮云院记》通临有感
庚子年跨入“无所住境”,满怀期待与信心。这来源于书社更新迭代、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来源于西西老师的引导与启发,来源于自己过去一年的坚持、较真与总结反思。新一年的学习,已经不需要做太多心理建设,会出现什么问题、如何解决以及何时能解决,都在过去的一年反复出现并被验证。而是需要尽可能留出完整的时间段持续练习、纠错再巩固。也就是说,踏实地练好基本功。这也是这次通临最深的体会。
之前的学习都是随堂适当学习,我很少去通临整个帖。终于能趁热打铁好好体验一番,几点感悟记录如下:
1.手过一遍胜过眼过千遍。通过实践,对所临帖的特点,或具体的说,对书者这一时期的书写特点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这和我们在开始接触时看到书者及作品简介时的感受完全不一样。同样,也会对书者产生更深厚的情感,甚至在某个静谧的深夜,还会出现和千古书者心灵相通的一瞬。
2.写了足够多的字,对于相同结构字的处理,根本不用刻意地背记,脑中就自动浮现出来了。而对于相同字的不同处理,经过书写加深印象并能转化为临创素材加以运用。此次通临前期进度很慢的原因在于,每临写新的一页,都要练习一遍,虽不如之前精临那么细致,但也总要过一过才安心。如此这般进行了一周之后 ,后续仅需个别字需要提前练习,因为我发现很多字都写过,或者结构相似,大同小异。
3.通临之始还很拘谨,大致过半以后就酣畅淋漓、欲罢不能。临得虽不是很精准,但这种流畅感和节奏感让人身心舒畅。同时也发现,精临时每每达不到的那些丝丝韵味是速度没跟上,节奏感没有把握住。这就回到了那个初始的问题,扎实练好基本功才得以更充实地享受到书写的美妙。
赵孟頫用笔得古法很多,结字尤其精熟,对古代名帖能烂熟于心。他的弟子柳贯在《跋赵文敏帖》里记载到,有一年冬天,柳贯留宿在赵孟頫的书斋中,赵孟頫谈论书法之余,试笔掭墨,不看字帖,凭记忆临写(背临)颜真卿、柳公权、徐浩、李邕各人的字帖。临完后,叫人拿来真迹一个个对照,不仅转折向背,无不相似,而且神采飞扬。
柳贯问赵孟頫:“老师您怎么能达到这样的程度?”
赵孟頫说:“也不过是很临得很熟罢了。”对古代名帖必须勤奋临写,才能烂熟于心,进而熟能生巧。这个道理很朴素,但是做到的人太少。
我们总是感叹古人怎么能写出如此惊人的作品,殊不知千古名家下了多少功夫,我们尚不及九牛一毛。所以多说无用,也不要寻找捷径,还是踏实写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