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关怀,莫过于帮助一个人好好死亡

文丨贾文慧 · 主播丨涂山

“没有哪一种布施,会大过帮助一个人好好死亡”。

———《西藏生死书》

作为一个呼吸科的大夫,我见过很多死亡,却愈发感觉到,好好的死去和好好活着一样重要,只有选择好好的死去,才能好好的活着。

呼吸科的全称是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这意味着很多患者将会在这里走完人生的最后一段路程,也意味着,在这里抢救和死亡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

很多次抢救结束的时候我都在想,医学真的很伟大,它能够帮助人们好好活下去,但有些时候,医学的存在却阻止着人们好好的死去。

对于大部分的家属来说,放任患者离开似乎是冷漠无情的?但是利用医学技术维持着没有质量,缺乏尊严的生命就真的可取吗?

后来我想,阻止我们好好的死去的不是医学,而是我们的无知和抗拒。

真正的医学

尊重每一个人好好死去的权利

医学,确实是为了延长人类生命而存在的学科,但医学延长的不应该是没有质量的生命。医学让人好好活着,而不仅仅是活着,这一点,看看医疗模式的转变就能发现。

现代医学模式指的是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随着医学的发展,医学变得更加重视社会和心理维度。对于现代医学来说,一个身心健康的人才是一个健康的人,如果仅仅强调肉体的存在而不考虑心灵的痛苦,是违背医学存在的意义的。

很多医生在面对享受生命最后的时光和利用医疗手段维持生命的选择时,总是不约而同的选择前者。

他们明白,强行利用医疗手段维持生命体征的方式,并不是医学所倡导的理念,相反,当医疗无力回天的时候,让生命有尊严的结束才是真正的敬畏生命。

死亡永远是一个沉重的话题

但你一生都别想逃避这个话题

中国人对于死亡总是避讳的,似乎谈起这个话题就是大逆不道的事情,因此我们总是回避它,尤其是对病重的人。以至于当死亡真的来临的时候,做选择的人被迫沉默,沉默的接受别人的安排,无论他是否愿意。

当生命机械性的延长,当生命存在的意义变得模糊不清,心电监护上面显示的数字,不断流入身体的药物,甚至插入身体的管子,慰藉的究竟是谁?答案似乎不言而喻。

可惜死亡是个不能回避的话题,因为人都是会死的,死亡不会因为回避就不会到来。

不要因为抗拒这个话题,剥夺正在经历这个过程的人做选择的权利,好好的听听他们的选择是尊重他们好好的离开的开始。

好好的死去是陪伴

是接受,是向死而生

好好的死去绝不是放任自流,不管不顾,而是接受死亡,在爱和陪伴中安详的离开。当生命真的走到尽头,需要的是冷冰冰的器械还是温情的陪伴?

每个人都会恐惧死亡,但死亡并不是不能接受的事情。对病人的临终关怀,和他们一起面对死亡的恐惧,帮助他们摆脱恐惧,学会和死亡和平共处才是好好死去的真谛。

要知道,无穷无尽的治疗并不是对抗死亡,减少痛苦的方式。相反,它延长了痛苦,增加了恐惧,让死亡的面孔变得狰狞,把临终者的尊严撕的粉碎。生命的句号不应该这样草草,生命的结尾也当阳光明媚,充满温暖。

说到底,我们选择好好的死去,也是为了好好的活着。只有淡然了死亡,才不会被恐惧扼住咽喉,在无边无际的苦海里浮浮沉沉,才能在最后的日子里好好生活,才能向死而生。

让生命挣脱肉体的束缚

我曾经碰到过一个主动提出去安宁病房的癌症患者。他告诉我他的母亲就是在安宁病房过世的,走的很安详。那个时刻我才明白,原来好好死去是一种精神的传递。

选择好好死去的人,他们豁达乐观的精神会陪伴着家人一起继续存在。让留下的人更加珍惜生活的美好,让留下的人学会坦然接受死亡,也让自己的生命挣脱死亡的束缚。

虽然死亡是肉体的尽头,但死亡无法束缚精神的延续。好好的死亡就是一种精神,不断的延续,不断的传递。这种精神会时时刻刻陪伴着被感染的人,给他们生的勇气,也给他们死的从容。

当我们谈起死亡

我们究竟在谈些什么

我们避讳死亡,是因为我们不愿意承认这世界上有我们即使努力了也无法掌控的事情,是因为遗憾总是不能避免。

那么当我们谈起死亡,除了死亡本身,我们还谈起了什么呢?

谈起死亡,我们谈起的是承担的勇气。动物都是趋利避害的,人也不例外。放弃不必要的救治选择平静的走向死亡意味着什么?对于面临死亡的人,这意味着人不得不承受生命逝去却无法把握的失落感,不得不抛弃祈祷奇迹降临的侥幸心理;

对于代替他做出选择的家属,这意味着良心上的负疚,意味着世俗的不理解。面对死亡,承担死亡,对于生命而言实在太过沉重。我们面临生死的抉择,就是从痛苦中淬出承担生命的重量的勇气。

谈起死亡,我们谈起的是生的意义。我们怎样定义一个生命的存在,又如何定义死亡的来临。医学的概念是不是适用于每个时刻,我想这个答案每个人都不尽相同。

如果生和死的界限被模糊,生命的存在是否还有意义?当一个人被剥夺了思考的权利,被剥夺了自我的意志,被迫终日躺在病床上,这样的生命意义在哪里呢?我们谈起死亡,是为了更明白生的意义,是为了更好的生,因为生命的厚度才是生存的意义所在。

作为医生,我不否认延长生命的治疗存在的意义,也尊重家属做出的选择。但是,人从自然中来,终究要回到自然中去。拥有面对死亡的勇气并从中体会生的意义才是我们探讨死亡的最终目的。

正心正举

健康与发展公益讲堂开讲啦

(0)

相关推荐

  • 关于死亡,本片必看

    中国有句老话:"好死不如赖活着." 爱拿这句话说事的人想必大都没有经历过久病不愈的痛苦. 当生命走到终点,你愿意插着管子苟延残喘,还是有尊严地体面死去? 9月份上线的国产纪录片&l ...

  • 医学伦理备考资料-临终关怀伦理考点总结

    医学伦理学在考试中相对比较简单,但是细节的地方对我们医务人员而言也是容易忽视的,其中临终关怀伦理是常考且比较容易的知识点,但其中的小细节又不容我们忽视,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下临终关怀伦理吧. 1. ...

  • 人活着需要勇气,更需要真理

    塞外的天亮得早,尽管窗外下着雨,但四点多的时候,室内就能看清家具了. 睡不着了,起床洗漱.祷告,打开笔记本电脑打理文字,然后打开一本书. 外面的雨淅淅沥沥,似乎越下越大,房檐的雨滴在地上,发出嘀嘀嗒嗒 ...

  • 心理学:死亡并非一瞬间,而是一个过程!濒死体验者的真实感受!

    首卷语: 面对死亡每个人都是未知的,老话说:"好死不如赖活着",每个人都不愿意面临死亡,更不愿意接受死亡,所以会对死亡充满着巨大的恐惧. 而对死亡任何人都会有很多未知,不知道死亡时 ...

  • 爱的行动莫过于关怀

    佛陀教我们要时时付出爱心,爱的行动莫过于关怀."一切功德中,以看病功德为第一."这是佛陀对我们的鞭策.鼓励,希望我们时时付出关怀,关怀一切的人,特别是病人. 短短的几句话,让我想起 ...

  • 德国战俘的噩梦“莱茵大营”究竟死亡了多少人?

    从1945年4月至9月,英美盟军陆续在德国境内建造了19个大型战俘营,这些营地沿着莱茵河西岸坐落在350公里的范围内,统称为"莱茵大营".莱茵大营设施简陋.环境恶劣,不少德国战俘因 ...

  • 【印度单日新增超40万例,死亡 4187人新记录】

    寰亚SYHP #印度单日新增新冠病例超40万例#单日死亡病例达到4187人新记录. 印度卫生部门报告,在过去的24小时内,印度新增401078例(昨天414188)新冠肺炎病例,累计诊21892676 ...

  • 日本一养老机构暴发疫情,超百人集体感染,10人以上死亡

    养老运营消消乐 中国养老行业的管理资讯资料提供者. 388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据日本<读卖新闻>6日晚消息,日本神户市长田区一家养老机构暴发集体感染,入住该机构者超过100人感染新冠病毒, ...

  • 过失致人死亡罪的立案标准是什么

    生命权是自然人以其生命维持安全利益为内容的人格权.其神圣不可侵犯,已为宪法所肯同,理应由其子法贯彻.过失致人死亡罪剥夺了他人的生命,侵犯了生命权,应受刑法惩罚.那么过失致人死亡罪的立案标准是什么呢? ...

  • 2021过失致人死亡罪量刑标准

    现在的社会人都很心浮气躁,一有冲突就想灭了对方,这就是故意杀人,那要是不小心导致人死亡呢,就属于过失致人死亡.那么过失致人死亡罪如何量刑? 律师解答: 过失致人死亡一般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 ...

  • 过失致人死亡如何认定

    过失致人死亡罪,是指因过失而致人死亡的行为.该罪侵犯了他人的生命权,剥夺他人生命权的行为,无论是故意,还是过失,均具有社会危害性,应受刑法打击.那么过失致人死亡应当如何认定呢? 律师解答: 该罪是过失 ...

  • 最新过失致人死亡罪的量刑标准是什么

    过失致人死亡也许是在不经意间发生,但是总归是剥夺了他人的生命,不受刑法保护,是应当受到刑法处罚的.那么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该怎么量刑呢 律师解答: 只要是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

  • 重读缠论3:你的喜好是死亡陷阱,如何把喜好隐藏起来

    缠论的第三章,是非常非常短的一章,我在读了十遍之前,对这章也是草草读完了事,感觉这一章没有什么用处. 但是,细读之后,感觉就变了. 这一章,用处真的是不大,哈哈哈哈.开个玩笑. 一共四段,就构成了简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