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李济补脾益肠丸[陈李济补脾益肠丸]

适用症状
溃疡性结肠炎
1、概念
(1)溃疡性结肠炎(UC) 临床以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和里急后重等为主要症状,以结肠黏膜慢性炎症和溃疡形成为病理特点的一种消化道疾病,以直肠和乙状结肠为多见,也见于全结肠和回盲部。
(2)本病病因尚不十分清楚,治愈难度大,复发率高,且有较高的癌变率,WHO将其列为现代难治疾病之一。(3)溃疡性结肠炎,属中医“脾虚泄泻证”范畴。
2、症状表现
(1)腹泻:轻重不一。轻者每日3-4次,重者每日排便次数多达30余次。粪质多糊状及稀水状,混有粘液、脓血。
(2)轻型及病变缓解期可无腹痛,或呈轻度至中度隐痛,少数绞痛。
(3)其他症状: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全身表现:急性期及急性发作期有低度或低中度发热,重者有高热及心动过速,病程发展可出现消瘦、衰弱、贫血、水与电解质平衡失调及营养不良的表现。肠外表现 :常有结节性红斑、关节炎,口腔粘膜溃疡、慢性活动性肝炎,溶血性贫血等免疫状态异常之改变。
3、体征轻型患者左下腹有轻压痛,部分病人可触及痉挛或肠壁增厚的乙状结肠或降结肠。重型和爆发型者有明显鼓肠、腹肌紧张、腹部压痛及反跳痛。
4、临床分型按病情轻中重度分
(1)轻型:临床多见。起病缓慢,症状轻微,除腹泻与便秘交替,粘液血便外,无全身症状,病变局限在直肠及乙状结肠。
(2)重型:少见。急性起病,症状重,有全身症状及肠道外表现,结肠病变呈进行性加重,累及全结肠,并发症也较多见。
(3)暴发型:最少见。
5、西医治疗
(1)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首选柳氮磺胺吡啶(SASP)口服,剂量从大到小,维持服药1-2年。
(2)重型或暴发型患者应选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如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强的松等),可静脉滴注或口服,也可保留灌肠,视病情而定,一旦症状缓解,改福SASP。
(3)特别严重,肠穿孔,顽固性全结肠炎等内科治疗无效,或并发癌变,需转外科手术治疗。
6、中医诊断治疗
(1)脾虚泄泻证是指因脾阳气虚而致运化失常、作泻的中医病证。
(2)表现为食后脘腹饱胀、腹泻、泻下不消化物,常伴消瘦、神疲倦怠、面色萎黄,手足皆冷,舌淡苔白,脉细弱。
(3)溃疡性结肠炎(脾虚泄泻证)常反复发作,时作时止,有发作期、缓解期之分:发作期以标实为主,湿热、积滞之邪壅,见脓血便、发热、全身肌肉、关节疼痛、腹痛、里急后重;缓解期以正虚为主, 脓血便、腹痛、里急后重症状消失,仅偶有腹泻、或便秘、或偶有少量黏液便等症状。
(4)病因病机饮食不当、情志失调 、体弱久病 —》湿邪困脾、清浊不分、运化失常—》脾虚运迟—》久泻。(5)治疗原则:脾主运化,脾虚则水谷不能化为精微而致泄泻,故中医认为脾虚泄泻证以脾虚为本。湿热、气滞、血瘀是其标。治以补脾为先,佐以化湿、行气、去瘀、止泻;因此补脾是关键。
肠易激综合征
1、概念
肠易激综合征(irrtable bowel syndrome,IBS) 是指与排便习惯改变与排便紊乱,同时无形态学、生化学异常改变和其他明显原因可以解释症状的产生。我国城市发病率为5%,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青壮年为多,女性高于男性。肠易激综合征是继感冒后的第二大常见疾病,在消化专科门诊中就诊比例达20%-50%.。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属中医“脾虚泄泻证”范畴。
2、分型IBS-便秘型
IBS-腹泻型IBS-混合型IBS-不确定型
3、IBS诊断标准IBS罗马Ⅲ诊断标准:反复发作的腹痛或不适,3个月内每个月至少有3天出现症状,合并一下2条或多条。
(1)排便后症状改善;
(2)发作时伴有排便频率改变;
(3)发作时伴有粪便性状(外观)改变。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近3个月满足以上标准。
4、IBS症状表现
(1)胃肠道症状(三大症状): 腹部疼痛/不适;腹胀;排便习惯改变;
(2)肠外表现;
(3)头痛;非心源性心痛;纤维肌痛综合征;功能性消化不良;腰背痛;排尿困难;慢性疲劳综合征等。
5、IBS中医病名诊断
(1)大便粪质清晰为主症 ,属于中医“泄泻”范畴;
(2)排便困难,粪便干结为主症,属于中医“便秘”范畴;
(3)腹痛、腹部不适为主症,属于中医“腹痛”范畴;
6、IBS治疗原则
(1)西医:针对三大症状的治疗,腹泻使用调节肠道药和止泻药,腹痛使用解痉药及抗抑郁、抗焦虑药,便秘使用缓泻药及促动力药。
(2)中医:多由素体脾胃虚弱或久病伤脾:饮食不节,损伤脾胃;情志不遂,肝气郁结,久而横逆犯脾;水湿不行,痰湿内阻;日久失治,损伤脾胃等所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