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化通志》记载的蒯通之墓

作者:王亭贯

据光绪版《遵化通志》记载:齐辩士蒯彻之墓在遵化直隶州西南六十里柳贯庄东南山坡下。县志记载说知府傅修毫不掩饰敬仰之心,写下了二百二十余字的《蒯文通墓行》:“少读迁书与班史,即知辩士齐蒯生。……千载长留辩士名,吊古苍茫无限情。”

蒯通(生卒年不详),本名蒯彻,幽州范阳(今河北省定兴县固城镇)人。秦末汉初辩士。其辩才无双,善于陈说利害,曾为韩信谋士,先后献灭齐之策和三分天下之计。韩信死后,遭到刘邦捉拿后,无罪释放,成为相国曹参的宾客,富贵终老。蒯通是个非常有谋略的人,他曾为韩信分析天下大势,差点成就了三国鼎立的大局,即使他的建议不被采纳,他也能以装疯卖傻的形式来避祸,哪怕避无可避了,还能以其超凡的智慧从容脱身。

蒯通之墓在遵化州西南

柳贯庄,即今天的天津蓟州区西龙虎峪镇柳官庄村,此庄西汉成村,以村民编织柳罐为生,名柳罐庄,民国改现名。清朝时属于遵化州,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1979年)才划归蓟县。

当地人都知道蒯通的故事,认为他是个神仙,很了不起,其坟无人敢动,即使在上个世纪文化大革命中也没被破坏。现在蒯通墓现仍在柳官庄东南山坡下果树园中,为了粘上福气,当地村民先人的坟也在蒯通墓周围。蒯通墓正堂面对着一条长且宽的“神仙坟沟”,以前村民在这里祈福占卜。查看蒯彻墓,后有燕山余脉作为靠山,前有沙河,北有朝山,也是一处依山旁水的风水之地。蒯通墓一直由柳官庄村边静音寺的和尚负责添坟,两千多年来,不乏前来上香之人。

柳官庄村蒯通墓

柳官庄村委会

附:蒯通三分天下之计

1、蒯通分析了项羽、刘邦当时的处境。

他说:“项羽在彭城打败刘邦后,一直追刘邦到荥阳,取得了一系列胜利,威震天下。但是现在项羽的军队被刘邦阻击在京、索(今河南郑州市)之间,由于地形不利,三年都无所进展。项羽军队的锐气,已经在刘邦险要的军事防线前受挫,粮食供应也很困难,后方的百姓厌倦战争,项羽难以再持续坚持下去。”

蒯通又分析了刘邦的处境说:“刘邦拥有数十万人马,依据山河的险要之势,在巩县、洛阳一带建立起防线,一天要打几仗,但在军事上毫无进展。他败走荥阳,又在成皋受伤,不得不转而在宛县、叶县活动,智勇都已受困,无法得到施展。”

蒯通接着又归结说:“现在刘邦和项羽的锐气,都已在长期的对垒中受挫,他们的粮食供应都很困难,后方的百姓都疲惫而厌战,不知何时能尽快结束这场战争。依我看,必须有贤能之土出面干预,才能结束这场战争的祸害。刘邦和项羽的命运,都决定在你手里。你支持刘邦,刘邦就会战胜项羽;你支持项羽,项羽就会成为胜利者。”

2、蒯通向韩信献三分天下之计。

蒯通接着向韩信献计说:“我从你目前的地位和利益考虑,诚心实意地为你设想,最好的选择是与刘邦与项羽都和好,采取平衡的外交,你自己独立,与刘邦和项羽三分天下,鼎足而居,谁也吃不掉谁。”

他说:“以你的智谋,有这么多兵力,占据了齐国这样富庶的地方,燕,赵又听从你的指挥,控制了刘邦和项羽的大后方,你再按照百姓的愿望,出面制止刘邦与项羽间的战斗,恢复暂时的和平,天下谁敢不听你的话。你再趁此机会,分割大的诸侯的封地,支持和分封弱小的诸侯立国,各路诸侯各就其位后,大家都会感谢你的恩德,谁还敢不听你的话。”

蒯通说:“齐国据有淮河、泗水流域富饶的地方,你只要整顿内政,安抚百姓,对各个诸侯王都怀之以德,尊重他们的利益,那时你就可以称霸诸侯,大家都听从齐国的命令了。

蒯通怕韩信犹豫不决,最后还反复告诫他说:“我听谚语说,'天赐你不取,反而会受其害;时机到了不抓住,反而会遭殃’,你现在遇到了最好的良机,请你好好考虑,不要失掉这个机会。”

韩信听了蒯通的话,觉得很有道理,但心里又很矛盾,犹豫不决。他对蒯通说:“刘邦待我很好。他让我坐他的自用车,把他最好的衣服给我穿,还送我他最爱吃的东西。我常听人说,坐了别人的车就要负担别人的患难,穿了别人的衣服就要常想人家的忧愁,吃了别人的东西就要冒死为人家办事。刘邦这样厚待我,我哪能为了自己的利益对他背信弃义呢!”

3、蒯通见他主要是掰不开与刘邦的交情,又对他分析了这种朋友之交的不可长久。

蒯通说:“你自以为和刘邦是好朋友,想永久和好下去,我认为你的想法错了。张耳和陈余当百姓时,两人为刎颈之交,后来因为在巨鹿之战中发生了误会,他俩成为仇敌。张耳被陈余打败后,逃到了刘邦处,陈余还不死心,非要刘邦杀了张耳才肯出兵打项羽。刘邦欺骗了陈余,没有杀张耳,你与张耳又在击赵时,杀陈余于泜水之南。他们两人相交之厚,天下人都知道,可后来终于决裂,互相残杀,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原因在于他们两人都有很高的欲望,当彼此间的欲望发生了冲突时,就会发生矛盾,变成仇人,人心难测呀!你今天以忠信之交对待刘邦,可也未必能超过张耳与陈余当时的交情,而你们之间发生的矛盾,肯定会有不少大于张耳和陈余在巨鹿之战中发生的误会。所以你认为靠与刘邦之间的交情,刘邦今后决不会危害你,这种估计是错误的。”

蒯通在举了张耳和陈余的例子后,又举了战国时文种、范鼓与越王勾践的例子,说明君臣之间也是一种互相政治利用的关系,并无不变的友谊可言。

蒯通说:“战国的时候,越王勾践被吴王打败。越国的大夫文种和范蠡与勾践同生死共甘苦,帮助他振兴了越国,击败了吴王后,范蠡很聪明,趁着勾践胜利之时,不辞而别,逃离了越国,而文种却被勾践赐死。当时布句谚所说:'野禽打完,就要烹食猎犬;敌国破灭,就该杀害谋臣,’以朋友之交而言,你与刘邦的交情不会超过张耳与陈余;以对朴乇的忠诚来说,你又不会超过文种和范蠡。从这两个例子,也就可以看到你今后的下场。请你现在还是要好好考虑选择,不然可就失掉了机会。”

蒯通接着又分析了韩信因为战功显赫,已引起主人的不安,他今后很难再协调和刘邦的关系。

蒯通说:“勇敢谋略超过自己主人的,自身的处境就很危险;功劳盖天下者,就不会得到赏赐。你这次出兵,渡过黄河后,俘虏了魏王豹,擒拿住代相夏说,又在并陉口一战,杀了陈余,平定了赵国,接着又威胁燕国投降,最后在讨伐齐国中,还打败了项羽的二十万援军,杀了他的统帅龙且。你立了天下无二的大功劳,计谋也没有人可以与你相比。你现在的威望已经危及主人的地位,立下了无法赏赐的功劳。投降了项羽,项羽不敢信任你;依靠了刘邦,刘邦又会害怕你。你现在处于人臣的地位,而名望却高出了你的主人,谁也不敢容纳你。你找不到靠山,只有独立,这才是你可以选择的唯一出路。你现在还犹豫不决,处境可就愈来愈危险了。”

韩信听了蒯通这一番既有事实又讲道理的分析,心里很矛盾,虽然心动,可仍然下不了背叛刘邦的决心。他认为自己功劳大,刘邦不会夺去他齐王的地位。所以考虑的结果,还是决定依靠刘邦。

他见韩信听不进他的建议,就离韩信而去。如果韩信听蒯通的,结果很可能会形成三分天下的格局,也可能韩信也会成为新的霸主。

遵化文史,探寻历史古迹,传承灿烂文化,感受灵动而隽永的千年古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