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经武学为什么说修真要练金气与阳气?
丹经武学非常重视金气与阳气的修炼,或者可以说这种理念的出现,是修真史上的最伟大成就之一。
我们知道修真的目的是成就长生,以纯阳为用。但是在修炼的过程中,却要求阴阳平衡。如黄帝内经所言:“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老子也说过:“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孔子也言道:“一阴一阳之谓道。” 中华的修真是以太上为祖,自然要以他的所言为最终指导。
那么“以纯阳为用”错了吗?没错!可能写到这里,有人说我是不是糊涂了:尽说前后矛盾的话。
这个就得从中国的传统文化说起,古人认为万类、万物、万事都是相对而言的。
比如说神与气,神为阳而气为阴。但是到了气与血的时候,就是气为阳,血为阴了。
在修真里面,轻灵之气上升则为神,阴浊之气下降则为精。修真之道是以炼神为上,炼气次之,炼形又次之,所以说要纯阳为用。
但是在实际练功过程中,我们就会发现一些问题。比如说你练元明八式,你要是只练采阳气的“掌托日月”,那么练久了,身体中的元气就会很涣散,不能收敛,聚拢成形。
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同时练好采地气的“灵芝现瑞”一式,这样就阴阳平衡了。
真阴真阳之气在体内产生了化合,就是混元之气,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金气。金气有混元内敛之用,所以古人才说,凡气化之物,不得金气,无以坚强。
在这里要了解一点的是,只有真阴和真阳之气产生了化合,才能形成金气。按《真元宝笈》里面小炼形九第衡真所说,则是要能达到第六个境界“真元振动”,才能开始不断地增加体内的金气数量和质量。
而在“真元振动”这一境界之前则是“内壮混元”阶段,这一阶段在修真里面又叫“太乙循经”。也就是说,你必须达到太乙循经之后,才能有机会锻炼出金气。
金气又叫黄芽,在丹经里面说得很清楚了:“黄芽是丹始,黄芽不是丹”。所以从这里可以知道,太乙循经是入道之根本。你连循经都没有达到,说自己结成金丹了,那就是一个笑话,自欺欺人罢了。
丹道为什么经常说“无师不成道”?除了古人所说的“只为丹经无口诀,教君何处结灵胎”(没有口诀,你都不知道怎么练丹)之外,其实还有更特殊的内涵。
丹经有言:“黄金种子年年种,几人能得畅玄乡”?这里说的就是传统丹道是怎么传承的。
修为有成的师父,他收徒弟的时候,不是说光教功夫的动作、口诀就完了的。还得把自己辛苦修炼出来的这团金气打入到徒弟当中,形成黄金种子。
徒弟通过努力修炼,这颗种子生根发芽了,才能结成金丹,乃至“金丹玄化成太乙”,这就是开始“畅玄乡”了。
这颗黄金种子,它能在徒弟修炼的过程中,不断地纯化徒弟修为出来的低层次真气。或者也可以说,不断地吸引徒弟修炼出来的后天之气,转化为先天之气(也就是金气),从而能更快地成长。如果师父教完功法了,光靠徒弟自己练,想要达到高深的层次,是非常难的。
人生区区数十年,单纯靠自己练到太乙循经都非常难了。等达到这个境界的时候,人已经老迈,再结成丹道,就已经没有什么时间继续向上提升境界了。
所以真正的玄门正宗,为什么每一代都有传人。甚至随着时间的推移,功夫境界也能不断地提升?
这都是每一代的继承者,在教徒弟的时候,不懈地付出,把自己练出来的金气打入到徒弟身体当中。
这也是为什么说师徒如父子的原因,在世俗社会里,父子是血缘关系,父子血脉相承。在修真的传承中,则是法脉的相传,师徒是灵性生命的延续。
那么为什么要真阴、真阳之气化合才能形成金气呢?因为人体之气是分为后天和先天的。
宗气,卫气,营气,这些是后天之气。先天之气就是元气,也可以说是肾气。后天之气,不管是分出来的是阴气,还是阳气,跟先天元气相比,都是阴浊的。
在修真当中,把肾气也称之为“坎中真阳水中金”。也就是说,金气和阳气在这里已经是一体的了。这是一种最本源的先天元气,它既是金气,也是阳气。
先天的元气,它非常的精微,非常的清灵,层次非常的高。它可以重新分化为阴阳,但是当它分化出阴气的时候,它已经没有了那种浊重,与没有修真之前的阴浊之气不同了。
这团元气在太乙循缠经的过程中,不断地分化阴阳,然后又不断地阴阳化合,产生更加精微的混元之气,使这团金气更加壮大,更加凝练,不断地向上升华。
金气和阳气理念的提出,很好地让修真的后来学子明白了,修真是积阳成神,但是神中要有形。
从而有了更好地修真理论,可以很好地指引功夫的修炼,所以说这种理念是修真史上的最伟大成就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