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老地图
从一张地图看龙城变迁 民国初太原城形似“菱形”
今日杂谈
03-14 11:56
太原有着2500多年的历史,关于这座城市的过去,我们只能从留存下来的地图窥豹一斑。太原市公安局档案馆,楼道墙壁上挂着一幅太原城地图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记者拿着这幅地图找到了太原市历史文化专家王继祖,听听专家解秘地图。
陆军测绘,特点是精确
地图的纸为土黄色,看着很古旧。但是太原市公安局档案馆的工作人员却笑着说,“这是复制品,千万不要被纸的颜色欺骗了。这张《山西省城详图》为民国8年(1919年)测量,民国9年(1920年)印制。看看,民国初年,太原城只有这么大,最南边大概是现在迎泽大街的位置,最北边到北大街,东起建设路,西到新建路。”
1919年,山西省城详图
记者拿着从太原市公安局档案馆借出的地图来到王继祖家。“你这幅地图不是原图。”王继祖看了一眼就给出这样的结论。“原图是蓝色扫描图,图幅比这个大得多。地图上的字也是后来重写的。”“辛亥革命之后,阎锡山当上了山西军政府的首脑。中华民国建立,孙中山出任临时大总统,后让位给袁世凯。可是袁世凯要复辟帝制,在这个过程中,阎锡山在山西两次“浮沉”。他认为自己坐稳这个位子的关键是把太原守牢。而要以有限的兵力守牢太原,就得凭借太原周边的地理环境,凭借太原城垣和太原的街巷。于是,1919年,他命令军政府下属的山西省陆军测绘局对太原城区进行测绘。一年之后,绘制出这幅地图。”王继祖说,这幅地图最珍贵的是,它是陆军测绘的,十分精确。它是真正的地图,而大部分老地图都是示意图。
之所以叫《山西省城详图》,是因为那个时候,人们习惯将太原称为省城太原,在文字表述时,就把太原省略了,只写省城。其实省城的概念要比太原城的概念大。
老太原人的惆怅
“这里面啥都没有了。”王继祖一边看着地图,一边喃喃自语,记者可以感受到他心中的那份惆怅。
王继祖是地道的太原人,从小就听祖辈们讲述关于老太原的故事。之后由于工作关系,开始研究太原地名、老街巷。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他先后编纂了多部关于地方志、太原街巷、地名的书籍。如今,他已年近七旬,但仍在做着一件事,就是寻太原之人,索太原之事,释太原之疑,解太原之谜。这一切都为了一个目标:明太原之迹。“当时的督军府还在。”听了记者的话,王继祖答道,“你说的是现在省政府的地方。这些只是个体建筑,许多承载当时历史文化的街巷、城墙等没有了,不能算存在。”王继祖说,当时海子边的水通过水道流到城外,如今水道已经没有了。位于太原城西南角的城角,于1979年被拆除,现在的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机关楼就是在它的废墟上建起的。
太原城8道城门7道明朝建
从地图上看,当时的太原城有8道城门,分别为东边的宜春门、迎晖门,南边的首义门、迎泽门,西边的阜城门、振武门,北边的镇远门、拱极门。
明太原府城示意图
据史籍记载,宋太原城,西至今新建路以东,北至今后小河以南;东南城角在今起凤街铁路宿舍内,东北角在今精营街一带。全城北宽南窄,有四个城门,东面叫朝曦,南边叫开远,西边为金肃,北边为怀德。习惯上又以其所在方位分别称作东门、南门、西门,北门。
宋太原示意图
据史籍记载,从北宋到明初,在长达300多年的时间里,城市建设不仅没有发展,反而遭受了战争的严重破坏,城垣残缺严重,城中十室九空。
朱元璋三子朱棡受封晋王后,没有立即来太原,而是先让岳父永平侯谢成到太原修建晋王宫,扩建太原旧城。因旧城西城墙已临近汾河,没有扩展余地,所以只能向东、南、北三面发展。
扩建后的太原新城,城周长12公里,城高近12米,壕沟深10米,城墙里面用土夯实,外面用砖包砌。太原新城共开8道城门,即地图中所示8道城门。其中,除西面振武门是原宋建太原城的金肃门,其他7座城门均为新建。明朝扩建的太原城面积比宋太原城扩大很多,如今迎泽大街、北大街、建设路、新建路大致上就在明太原城南、北、东、西城壕附近。
明朝的太原府城坚固壮丽,城内池沼台榭遍布。城西汾水南流,柳溪妩媚。城周流水潺潺,时称“锦绣太原城”。
因人烟稀少拱极门幸运保留
清宣统三年(1911年),太原辛亥革命起义军攻克承恩门,结束了清政府在太原的封建统治,民国时改承恩门为首义门,以求纪念。
清太原示意图
1949年4月,太原解放战争中,城墙及城内建筑损坏严重。上世纪50年代初,随着城市的发展,旧城墙陆续拆除。1980年之后,水西门(振武门)还保留有少许遗迹,但今天已经不存在。现在仅存小北门(拱极门)一处遗迹。
许多年之后,拱极门也只剩下城门洞及西边十多米城墙。2003年,太原市政府对拱极门城墙遗址进行修复。而提议和推动修复拱极门的正是王继祖。“你知道为什么8道城门只有拱极门保留下来?”王继祖说,其实拱极门是这些城门中最小的。从地图上看,它所在区域没有人住,拱极门内都是草场、菜地。正因为人烟稀少,没有被开发,才得以保存下来。
修缮后的拱极门城楼为砖木结构、三层四檐歇山顶楼阁式建筑,总建筑面积达1491平方米,城楼底层有金柱4根,檐柱16根,廊柱24根,上下各层以木梯相通。它已成为明代太原的象征。
王继祖说,西安城与太原城都有城墙,西安的城墙之所以保留下来是因为人民解放军进入西安城时,国民党守军早已逃跑,不动一枪一炮就解放了。而太原城的国民党守军死不投降,太原战役打了半年,所以太原城墙在战争中被打毁了。
民国初年太原城为“菱形”
尽管许多年前,王继祖已经研究过这幅地图,但当再次看到它时,还是仔细端详起来。
初看这幅地图,记者也疑惑此图上下城墙为什么是斜的。王继祖给出答案:从地图上看,太原城的形状有点像“菱形”,东西城墙基本平行,而南北城墙由西向东上斜。这是建筑师们专门所为,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化。因为方方正正代表了九五之尊,所以除了京城之外,其它都得斜点。
他指着地图南端城墙说:“现在的迎泽大街不是沿着这条城墙平行修建的。而是从西到东,离城墙越来越远,然后在五一广场转起来。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位于东南角的城墙都还在。小时候,我和同伴放了假无事做,就跑到此处玩耍。那时还有战壕和损坏的碉堡,小伙伴们在里面玩打仗游戏。
城市的变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如今的太原市,城区范围已经远远不止民国初的城墙之内。它在不断地向东南西北扩展,随着城市经济、交通等的发展,从城北到城南不再遥不可及,开车十几分钟,就能搞定。从河东到河西,一条条大桥使天堑变通途。
我们城市的发展速度是惊人的。十几年前,住在亲贤街附近的人们感叹自己住在郊区,如今,这里已经成为繁华的商业中心。过去的荒地、村庄,变成宽敞的柏油马路,每天车水马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