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昔|上海红十字会煤业救护队

“八一三”淞沪会战开始后不久,在战地救护的第一线活跃着一支特殊的队伍,即上海红十字会煤业救护队。救护队绝大多数成员是上海煤业界的热血青年,在为期三个月的战事救护过程中,救护队员全力以赴,竭力施救。沪战结束后不久,多数队员参加了新四军,并最终走上了抗日救亡的道路。

全面抗战伊始,战事救护成为中国红十字会的主要任务。1937年7月20日,中国红十字会联络上海众多团体,重组“中国红十字会上海市救护委员会”,以期集中力量,整合资源,为战时救护准备条件,而社会各界对红十字会的工作亦予以积极援助。

上海煤业救护队从温州、南昌等地

运往新四军伤兵医院的卫生用品

8月9日,煤业公会为救济难民设立煤业界“救护委员会”,潘以三、魏志大、鲍哲芗、陈渭滨、王文正任委员。“救护委员会”下设上海煤业救护队,田萼芳、罗希三、罗德传、金振华任正副大队长,大队下辖15个中队和分队。至沪战爆发前夕,登记上前线进行战地救护的煤业职工多至500名,汽车约50辆。沪战爆发前夜,煤业公会举办为期一周的战地救护训练班,上海市救护委员会特派教员陈珩、朱运骏担任教练。

8月13日,淞沪会战开始,战地救护正式拉开帷幕。中国驻军在北四川路等处与日本侵略军展开激战,刚筹组不久的上海煤业救护队当晚就出动十几辆救护卡车,每车5人编成一个救护分队,上前线进行服务。数百名热血青年携带着担架、急救包、慰劳品,辗转于八字桥、江湾、虹口公园、大场、罗店、嘉定以至昆山前线,几十辆救护车往返于伤兵医院、难民收容所和前沿阵地之间。

上海红十字会煤业救护队转运难民

上海煤业救护队得到了红十字会和煤业公会的支持,8月16日,为便于救护活动,煤业救护队与红十字会取得联系,旋改称“上海红十字会煤业救护队”,并从红十字会领取汽油和经费。随着沪战的展开,救护队汽车遍及淞沪各个战场,期间,队员冒险抢救伤员,居功至伟。

就在煤业救护队成员竭力施救的同时,中国红十字会也在积极进行战场救护工作。淞沪会战的三个月间,中国红十字会联合上海市救护委员会,“组织救护队十队,急救队十二队,救护医院二十四所,征集救护汽车九十八辆”。时任上海市商会童子军五十团的教练蒋传源所带第三小队部分队员被红十字会派往大华路(今南汇路)伤兵救护运输站工作,负责登记车辆、人数、去向。不久,蒋传源受命组织一支童子军救护队,并被红十字会定名为第11急救队,蒋兼任队长,每天带领救护车出入战地抢救伤员。

11月12日,上海沦陷,数千名伤兵集聚于上海公共租界,转运伤兵至内陆成为当务之急。在救护委员会的委托下,蒋传源率四名队员奔赴宁波接洽转运事宜。与此同时,总会又委派红十字会交通股事务长乐时鸣来此协商,筹设伤兵接运站,专门接运和医治运至内陆的伤兵。

为加速外运伤兵,增强接运力量,红十字会和煤业公会决定将煤业救护队和接运站合并,仍沿用“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交通股”名称,金芝轩任交通股主任,田萼芳为副主任。“交通股”下设两组,原接收站人员为第一组,由乐时鸣任组长,杨梦雁、孟雁堂为副组长;原煤业救护队为二组,忻元锡任组长,叶进明、陈昌吉为副组长。为便于战时救护,第二组对外仍沿用“上海红十字会煤业救护队”的名号,救护车辆统一刷印红十字会交通股字样及红十字徽记。

上海煤业救护队奔赴皖南岩寺途中

上海成为“孤岛”后,在昆山前线服务的煤业救护队成员100多人因交通阻隔,在田萼芳、罗希三以及中共地下党员王公道、周中奎等带队下,从淞沪前线转战到苏州、宜兴、南京、长兴、宣城进入皖南山区。为解决给养困难,救护队大队长田萼芳和队员周中奎先后赴沪求援,鉴于忻元锡在战地救护的出色表现,红十字会和煤业公会决定由忻元锡出任煤业救护队前方大队长,并商定由叶进明、忻元锡、周中奎等15人去屯溪运送给养和接运伤兵。不久,忻元锡等一行与乐时鸣所部伤兵接运站救护人员会师于宁波。

12月,在转运伤兵后,忻元锡、叶进明等返回屯溪,针对部分队员分裂煤业救护队转欲投向国民党的错误企图,忻元锡、叶进明、王公道、周中奎等为了争取队员团结一致,在救护队内公开提出“坚持抗敌救亡,反对出卖救护队”等口号。随之,忻元锡等向煤业公会发出“红十字会一、二组即日开赴南昌休整”的电报,并将全队重新整编为十队,每队二或三辆卡车。

1938年1月,上海煤业救护队100多人带着20多辆救护汽车来到南昌,不久,大部份队员皆参加新四军,而救护队地下党支部组织关系亦转入新四军军部。对于建军初期的新四军来说,煤业救护队的到来无疑是雪中送炭。救护队一方面负责南方八省游击健儿的伤病员救护工作,一方面需将分散在南方各地的新四军战士接运到皖南岩寺,从1937年12月至1938年5月间,救护队巧妙避开国民党军队的阻挠和破坏,陆续把散落各地的成千上万的战士运送到目的地,集运任务如期顺利完成。

为巩固抗日统一战线,便于争取社会各界支持,叶进明、忻元锡、陈昌吉三人并未立即参加部队集体生活,上海红十字会煤业救护队的名义依然继续保持。虽然救护队只存在了短短的三年,但是,国难当头,从参加红十字会、进行战时救护,到最终集体参加新四军,上海煤业救护队“从一个群众性的救亡组织,发展成为一支抗日革命队伍”,这无疑是抗日救亡时势和爱国热情融合的结果,也是艰难时世下爱国青年的必然选择。

(0)

相关推荐

  • 世界红十字日|红十字的前世今生

    有这样一个组织,它不分种族.疆域.宗教及政治见解,始终发扬.践行人道主义精神,活跃在渴望得到帮助的人群中--它就是红十字. 明天是第74个世界红十字日.今天就和螺蛳君一起回顾世界红十字的前世今生-- ...

  • 往昔|上海万国红十字会救济日俄战灾

    1904年3月10日,上海万国红十字会(中国红十字会的前身)成立后,立即着手日俄之战的救护. 红会之设,"首在筹款",否则,救援行动无从谈起.3月11日,施则敬邀集各华董集会于丝业 ...

  • 往昔|中国红十字会名称及驻地变迁

    1904年3月10日,"万国红十字会上海支会"在上海英租界工部局正式成立,后更名为"中国红十字会". 1910年6月,清政府将"中国红十字会" ...

  • 往昔|中国红十字会会徽渐变录

    对于全国红十字工作者来说,有一个标志是再熟悉不过了,这就是中国红十字会会徽:金黄色橄榄枝环绕的白底红十字. 在现有可查的历史资料中,最早出现与现今采用的会徽外形上相近的图案,是1913年出版的< ...

  • 往昔|中国红十字会协助日侨回国

    1953年3月至1958年7月,在周恩来总理的直接领导下,中国政府委托中国红十字会出面,协助日本侨民回国,是当时两国之间一件比较大的事件.它既妥善解决了中日战争的一个遗留问题,也开通了战后中日民间交流 ...

  • 往昔|中国红十字会协商改组会议

    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少数上层人士赴台,秘书长胡兰生留在上海.留在南京的总会职工成立职工会,以中国红十字会职工会的名义对外联络.上海解放后,5月28日总会人员全部由南京迁往上 ...

  • 往昔|中国红十字会成为国际红十字大家庭中的一员

    1912年是中华民国元年,万象更新,充满希望.也是这一年,中国红十字会被正式批准加入国际红十字运动,中国红十字运动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1912年新年伊始,传来佳音:1月12日瑞士国日内瓦红十字会会长 ...

  • 往昔|中国红十字会“统一”大会

    1912年1月1日,大清帝国灭亡,中华民国诞生,中国红十字会面临新的转折.鉴于在辛亥革命救护中的巨大功绩,中国红十字会的"立案"申请很快得到了民国政府的批准.9月29日,中国红十字 ...

  • 往昔|中国红十字会首届会员大会

    1912年无疑是中国红十字运动史上的关键之年.1月12日,中国红十字会得到"国际红会"的正式承认.这是对中国红十字会自1904年成立以来不断完善自我并在人道主义领域取得辉煌业绩的嘉 ...

  • 往昔|上海红十字历史文化陈列馆 ——全国首家红十字历史文化传播教育基地

    2016年5月8日,是第69个"5·8"世界红十字日,上海红十字历史文化陈列馆经过近三年的筹建,正式开馆. 上海红十字历史文化陈列馆坐落于位于青浦区赵巷镇的上海市红十字备灾救灾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