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一个“汉字”,一文学家被民国女人骂了3年,如今大家都在用

中国汉字文化历史悠久,从最初的象形文字甲骨文、繁体字过渡到简体汉字,中间的过程坎坷曲折。

中国的汉字本身就是一门艺术,每一个汉字结构都代表了不同的意义,虽有各朝各代不断更迭,但汉字作为形象符号的功能,它表达的意义始终并没有改变。

在汉字从繁体过度到简体中,很多文人志士都纷纷做出了贡献,这是一项伟大而又艰巨的任务,这些文人志士不仅要掌握繁体字图像的含义,还要想到如何不改变其中内含,变成简体字。

在众多伟大为人志士中,有一位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是民国时期的文学家,也是简体汉字的积极参与者,其中他发明的一个简体字,竟然饱受争议,被民国时期的妇女骂了三年,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字,能引来这么多女性的反感呢?

01出身知识分子家庭,心系民族,参与新文化运动

此人名叫刘半农,与其他文人志士相比,刘半农出身很优越,父母都是江苏的知识分子,受到家庭教育的影响,小时候的刘半农就比同龄人非常聪明,唐诗宋词他都能倒背如流。

毕业以后刘半农先后当过小学任教,加入过部队,对于他来说最擅长的还是写文字著作,先后发表翻译40多篇小说,在文学界中,提到刘半农这个名字,似乎广为人知。

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刘半农为了提高见识,选择了出国留学去欧洲深造,在国外新文化的影响下,他决定要把新鲜的文化带回国内。

这段留学经历给刘半农带来了很深的影响,毕竟他是最先接触新文化运动的开端。在回国之前,刘半农通过书信往来的形式,先后联系到了胡适,梁启超等人,可以说我国当时的新文化运动是这些人在书信之中通过各种交流来进行推进的。

心系国家、心系民族的刘半农农对于当时国内文学改革下定决心,在当时社会中很多人都不认识汉字,所以刘半农最先提出了走拼音化道路,通过拼音认识汉字,逐渐把繁体字变成简体汉字。

02提出女字旁的“她”,加入到字典中,本义是倡导男女平等,却遭女性唾骂

在国外留学中,刘半农发现法国人在一些著作中把“他”划分了两种含义,一种代表男性,另外一种代表女性,所以在最初阶段,刘半农抱着男女平等的思想,创造出来一个女字旁的“她”并一心决定把这个汉字加入到字典中。

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女字旁这个“她”一出现后,很多女性心里起了抱怨,虽然男性没有发表太多的不满,但是能引来众多女性的唾骂,原因是为何呢?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中,在女性心理能有文人志士为女性发明汉字,是一种不平等的表现,赋予了女性的特权,把男女区分看待,对女性就是一种侮辱,虽然刘半农也把自己的本意做了解释,但并没有得到谅解。

再加上刘半农提出把汉字加上拼音,更是遭到了一些人的辱骂,大家认为他崇洋内外,不尊重中国文化,即便是这样,刘半农还是坚持自己的意见,不顾一切把拼音以及女字旁这个“她”加入到字典中。

因为这件事,刘半农遭到唾骂三年之久,不过至今我们现在还在用刘半农发明的“她”字,可以说这个汉字的产生是刘半农对当时社会男女平等的推广,开创了我们这个简体字的新时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