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突出玄奘大师的伟大贡献,《西游记》在哪些数字上做了改变?

(博士论西游第七五三讲,选自《西游谜中谜》(583)第十章――太宗年号之谜)

在上一讲,我们提到,从玄奘大师的生平和事迹记载来看,自贞观三年从长安出发,到贞观十九年返回大唐,他前往印度求法历时十七年,与西游中唐僧西行取经十四年相比,整整多了三年有余。

那么,《西游记》作者为何不将唐僧的取经时间也定为十四年呢?本人认为,作者为了突出玄奘大师的突出贡献,而在数字方面做出了改变!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如果事实确实如此,为了同样的目的,《西游记》又在其他的哪些数字上做了改变呢?

在第九章“如来佛经之谜”中,我们曾对书中的一些数字进行了讨论。通过讨论,我们发现,《西游记》作为一部志怪神魔小说,为了表现出法宝的强大功能,以及人物的高超神通,经常会在一些数字上做一些文章。

比如,悟空的七十二变对应“地煞之数”,八戒的三十六变对应“天罡之数”,以表明二人的变化术极为高明;悟空的金箍棒重量和地府排名对应“一三五”天道之数,以表明悟空拥有降妖除魔的强大能力;八戒和沙僧的武器重量对应“一藏之数”5048,以表明二人有能力保护唐僧拜佛成功。

不仅如此,为了表明对某些人物的好恶态度,作者也会对其生平年月进行改变。比如,我们在第580讲中谈到,作者为了突出李世民的贡献,以及贬低李渊的成就,硬生生地将李渊在位的时划给李世民,使其在位时间从二十三年大幅度增加到三十三年。

同样,玄奘大师十七年的伟大求法经历,以及以后二十年的译经传法过程,不仅令人无限敬仰,更是有着极大功德。作者自然也是对其极为敬仰的,他为了突出大师的伟大贡献,在以下的数字上做了改变!

其一,他让唐僧经历九九八十一难。作者是在表明,唐僧在西行取经过程中,他历难苦修,终成大道!所谓“九九归一”,而“惟初太极,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凡一之属皆从”,可以这样说,“一即是道”,“道即是一”。

其二,他让唐僧取经路程达到十万八千里。十万八千,就是一千个一百零八,其寓意唐僧在西行求法的过程中,精进不已,祛除了心中的一百零八种烦恼,最终到达灵山,悟道成佛。正所谓“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

其三,他让唐僧取经花费了十四年的时间。历史上的玄奘大师西行求法,他经历了十七年的时间,而《西游记》的作者却减去三年,变成了十四年,五千零四十八天,按照观音的说法,是要让取经天数合于“一藏之数”。

而通过第九章的“如来之谜”的讨论,我们已经知道,所谓“一藏之数”是指,在玄奘大师之后的开元年间,所有汉文佛教经卷的总数为5048卷,被称为“一藏”。以后该数字在汉传佛教中成为定例,只要修订佛经,就只选取“一藏之数”5048。,

尽管玄奘大师带回的经卷为“五百二十夹,六百五十七部”,翻译的经卷为“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但是,《西游记》作者为了突出玄奘大师的极大功德,不仅将唐僧取回的真经数量设定为“一藏之数”,以表明大师对丰富汉文佛经数量的贡献。

同时,作者还将玄奘大师取经的时间减了三年,将唐僧取经的时间同样设定为“一藏之数”的5048天,进一步突出大师、取经在教化人心方面的巨大贡献。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