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光日新1179】君子与小人(图:家乡的山、水、田)

“V” 习惯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知行合一。
每天读(听)书不少于30分钟
遇到烦心事及时转念
对自己微笑3秒钟
每天锻炼一小时
      健康生活一辈子

 学习感悟 

今天早上,学传统文化的宫老师分享了这样一段文字:

在下才疏学浅,真的参悟不透,只是根据自己的阅历体验,随手写了一段文字:“不与小人一般见识,就是君子;跟小人一般见识,自己就有待进一步学习、提高,学习则可以成为君子,不学习,那么自己也就与小人无异。”没想到得到宫老师的认可。于是闲暇之余,又考虑了些关于君子与小人的内容,分享出来并提醒自己:

宫老师分享的君子小人之别,可能是从其发心而论,出于仁、为公(或说是为别人)考虑的就是君子;存心不仁、只求自己私利的就是小人。

我倒觉得,可以用“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来定义君子与小人:心胸坦荡、光明磊落的人就是君子;小肚鸡肠、患得患失,常做一些见不得人的勾当的人就是小人。

私利可以适当考虑,个人可以首先考虑、社会(公众)也应该予以理解、提供保障,就像孔子弟子救人得牛的故事所讲的,子路救人后,欣然接受了被救者为表感激主动赠送的牛,孔子认为子路做得对,鲁国人听说了这件事后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手;有人认为子路救人后,不应该接受别人的赠牛。

试想,如果子路不接受的话,那么以后救人的,会不会接受被救者赠送的物品呢?如果接受,就可能被人“批评”甚至“嘲讽”:“人家子路都不接受,你却接受了,你救人存心不良!你德行不够高!”这样下去做好事的就会越来越少;如果都不接受,那么以后做好事的人会越来越多还是会越来越少?是不是就不会出现这么多冷漠的旁观者?在伸出援手之前就不用考虑“扶?还是不扶?”了呢?

所以,“我心坦荡荡,给我,我就欣然接受,这是我应该得的;不给,我也很高兴,这都是我应该做的。”能做到如此,足矣!

以上,是君子与小人在“自性”方面的区别,也就是自我认知方面的。

另外,君子与小人的区别,还表现在为人处事上。君子凡事常自求,即内求,认为自己德不足;小人常他求,即外求,总是认为所有的错都是别人的,自己永远是对的。所以君子是求诸己,修德,不断提升自己;小人则是求诸人,总是希望别人、外界事物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改变、来顺从自己。自我提升的,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下,事事自然也就能称心如意;总是试图改变别人的人,则会遇到这样那样的不顺、不如意,因此也就只能长戚戚了。

可以说,君子与小人单纯地通过外表来看,大多数人是看不出来的。

大多数情况下,人人都是君子;在某些特定的情境下,很多人就会成了不折不扣的小人。要把他们二者区分开来,只能通过“人”“事”,看他们对待他人的态度、看他们处理事务的发心和方法。

在与人相处的时候,我们左右不了别人,只能做最好的自己,让自己像个君子、成为一个君子,而不要使自己“沦落”成一个小人,这也就是开头的那段话,如果你认为别人不够坦荡,是个小人,那就不要与他一般见识,你就是君子;如果你跟小人一般见识,非要跟他争个对错短长,那么就应了那句话“恶人自有恶人磨”,他是恶人,你也是;所以,面对小人,唯一的选择就是不与他一般见识,学习、提高自己的德行,让自己成为君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