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回忆录》27 : 弗洛伊德

常思勇 感悟常识 今天

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是影响二十世纪文学的大心理学家,也是精神病医生,精神分析学派的创立者。生于奥地利,父母犹太人。四岁迁居维也纳,童年由父亲教课。天赋高,后转入维也纳医学院学医。得博士学位。

他有好友名布洛伊尔(Josef Breuer),教授,也是医学家,为一位女病人治疗歇斯底里,用催眠术医好。弗洛伊德得到启示,想到人的意识背后另有潜在的强烈意识,乃创立自己学说。他认为人类分三种意识:意识,前意识,潜意识。例如,治好精神病人,要让病人自由联想,挖出潜意识里压下去的不能满足的欲望,这欲望不能满足,遂发疯。他所指的潜意识,主要是指性意识。当一欲望抑制到自己都不觉得时,就可能导向发疯。催眠,是让你解脱,控制住意识,于是潜意识的动机、欲望上升,得到满足,病愈。1895年,他和布洛伊尔合出一书《歇斯底里的研究》(Studien über Hysterie),奠定精神分析学的基础。他又自我分析,发现自己恋母,嫉妒父亲,遂发明“俄狄浦斯情结”(Oedipus complex),即恋母情结。他的朋友不同意此说,分开。弗洛伊德遂与另一朋友佛里斯(Willhelm Fliess)共同研究。木心评论,凡伟大者,得到一个奇妙的角度,见人所未见。

十九世纪九十年代,犹太人在欧洲已受到迫害,弗洛伊德坚持研究出《梦的解析》(Die Traumdeutung),时1900年。此书是精神分析学的代表作。可当时遭到冷遇,只印六百本,卖了八年才卖完。但二十世纪初,他名满天下。1923年患口腔癌,三十年代法西斯兴起,他逃到英国。1939年死于英国。另有书《精神分析引论》、《精神分析引论新编》、《精神分析学》。

木心说,近代诸小说都脱不开弗洛伊德影响。什么是弗洛伊德的文艺观?文艺,是人的本能冲动的净化和升华。弗洛伊德举二例,先是希腊悲剧家索福克勒斯的代表作《俄狄浦斯王》,后是《哈姆雷特》。他说:人在儿童时代,第一个性冲动对象是母亲,因此恨父亲。俄狄浦斯弑父,是童年愿望的达成。之所以引起共鸣,是因为我们也有同样的情结。弗洛伊德此说为著名的“俄狄浦斯情结”。哈姆雷特能做种种事,却对弑父娶母的王无可奈何,因他内心也想弑父。弗洛伊德说哈姆雷特比叔叔好不了多少。弗洛伊德又说,所有女孩都恋父,恨母。

木心认为,弗洛伊德举的这两例,举得很坏。说严重一点,是诬陷了两位文学人物。《俄狄浦斯》剧主角明明不知道他杀的是父亲。该剧所强调的是希腊悲剧的主题“命运”。《哈姆雷特》的一个主题,是思维太发达,行为太软弱,To be or not to be。弗洛伊德有两重错误:一,为说明他的理论,强拉文学名著附会。二,他对两文学主角的想法,是卑污的。可是世上小人多,弗洛伊德的学说大为流行。二十世纪实在是个平民的恶俗的世纪,谁把神圣伟大的东西拉下去,搞臭,大家就鼓掌。恋母、恋父,是有的。但无伦之爱与情欲之爱,毕竟不同的。一切爱都以性欲为基础,也不对。人类有很多种感情。儿子爱母亲,是一种孺慕,大人对小孩的爱,是慈爱。当然,最强烈的爱必含性欲,但最高贵的爱完全不涉性欲。古代“朋友”间的义气,虽死不辞,弗洛伊德该如何解释?

做学术探讨,木心以为,弗洛伊德的艺术是“本能宣泄说”,这是大家可以同意的,也可说是“苦闷的象征”。弗洛伊德的艺术是白日梦,对吗?对,也不对。我们平时不能满足的,在梦里哪里能得到满足,也可能中国人还不如外国人吧?我们在现实中不能满足的,在梦中未必能得到满足。在生活中可以用智慧等等解决许多问题,而在梦中却往往愚蠢。木心以为人生和梦都是不可停留的,因此人生之虚空和梦是一样。生活中的官能感觉,比梦中强得多了。梦里比较不灵敏,生活中比较灵敏。梦里的我是胆小自卑,没有主见的。弗洛伊德说艺术家与神经病相差无几。可是神经病走的是不归路,艺术家是要回到现实的。现实主义的艺术家,比一般人更参透现实。而一个艺术家如果疯了,不可能创造乐曲、文章。弗洛伊德是生物的心理学派。“不幸的童年可以造就作家”(海明威语)是属人文的心理学派。弗洛伊德把幻想分两类:野性的,性欲的。不满足,即发生精神官能症。实际上艺术家的幻想,就是幻想,是精神活动,不是欲求,艺术家幸福满足时,也幻想。弗洛伊德太平民气。

木心以为更好的说法,是我们悲伤,是因为哭,因为哭,我们更悲伤。他们,心理学家们,是把鱼拿到桌上来观察。我们,艺术家,是从水中观察。论情操,艺术家宗教情操最高,论哲学思考,艺术家思考得最深,论心理分析,艺术家的心理分析最透。

(0)

相关推荐

  • 精神分析学国际性词典:认同

    认同  <国际精神分析辞典>p.787 译者:张弢 拉康派精神分析研习与实践者 认同是一种无意识的心理过程,通过这个过程,一个人使自己的一部分人格与另一个人的人格相一致,而另一个人就像一个 ...

  • 梦、症状与精神分析

    大多数关于精神分析的内容,要么简介理论,要么简介临床概念,要么非常简化地带过一个小个案(例如:这类个案很快对应肛门期,口欲期,却无法说明为什么:或者分析家给出非常关键的解释,我们也不知道为什么这么神奇 ...

  • 《文学回忆录》 木心 (节选37)

    第三十七讲     歌德.席勒及十八世纪欧洲文学 找精神上的血统,尤其是年轻时,要在世界上多少大人物中,找亲属.这是安身立命.成功成就的依托.找不到,一生茫然,找到后,用之不尽. 约翰·沃尔夫冈·冯· ...

  • 《文学回忆录》 木心 (节选38)

    第三十八讲     十八世纪中国文学与曹雪芹 康熙的后半期,至嘉庆初年, 值十八世纪.时出<康熙字典>,出<古今图书集成>--乾隆,编<四库全书书>.汉赋.六朝骈文 ...

  • 《文学回忆录》 木心 (节选39、40、41、42)

    第三十九讲      十九世纪英国文学(一) 十九世纪,想起来真是音乐.文学的嘉年华(二十世纪是绘画的嘉年华). 当十九世纪曙光初露时,英国诞生了几位天才诗人: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骚塞.三人并称为&q ...

  • 《文学回忆录》 木心 (节选34)

    第三十四讲 中国古代小说(二) 中国小说第二期,光辉灿烂.历十五至十七世纪,从明建文帝到清康熙帝后半,是前后三百多年小说上的成就. 自古汉文化从西北往东南流,到"五四",到1949 ...

  • 《文学回忆录》 木心 (节选31)

    第三十一讲        文艺复兴与莎士比亚 讲到文艺复兴,是指意大利文艺复兴.欧洲文艺复兴,是指别国.(公元15~16世纪之间) 敲钟唤醒文艺复兴的人,是意大利但丁和英国的乔叟.(中世纪的人) 蒸汽 ...

  • 《文学回忆录》 木心 (节选29)

    第二十九   讲中国古代小说(一) 中国小说萌芽其比戏曲还早,但比戏曲成熟得晚. 中国人的民族性,很善说故事.中国哲学家比西方哲学家更喜以形象说理,放进很多神话.传说.寓言.甚至笑话--这或许就是先秦 ...

  • 《文学回忆录》 木心 (节选48、49、50、51)

    第四十九讲     十九世纪德国文学.俄国文学 小说在古代德国(古典文学时期)不足道,浪漫主义时期也不见不朽的大作.十九世纪,小说活跃起来.一是主观命题,以古茨科为代表,代表作<精神的骑士> ...

  • 《文学回忆录》 木心 (节选24-25)

    第二十四讲   宋词(一) 诗,格律严谨,有流弊.好处是深谙格律后,任何事皆可入诗,更比不必说抒情诗. 爱情,蛮有意思的,一举一动都带有诗性--文雅-- 绝句.律诗,自齐到唐,到全盛期,渐渐太过成熟而 ...

  • 《文学回忆录》 木心 (节选22-23)

    第二十二讲      唐诗(二 ) 唐代诗人谁最有代表性?排下名来,只能是以下(硬硬心肠): 王勃.王之涣.王昌龄.高适.陈子昂.孟浩然.王维.崔颢.李白.杜甫.韩翃.孟郊.刘禹锡.白居易.柳宗元.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