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员分享 | 关于“人际关系”心理剧的心得体验
导语:
因为在学校有排练了几次心理学情景剧,感觉学生在剧中的情感没有很大的突出出来,加重了我对心理剧的向往。这次也是满怀期待的来到现场,现场是八个学员,一个导师。导师跟以往固定意识中的形象不太一样,导师没有拿麦克风,没有穿“华丽”的服装,没有导师的仪式感,确是那么的亲和,亲切。导师和学员坐的很近,真诚平和的说话语调,让人感觉很舒服,在这个场域下人人平等,似乎没有“导师”的存在,这让我想到了童话故事里一个小姑娘迷了路时出现一个和蔼老人的指路,这里只有指引者。
开场的自我介绍也没有固定的模式规定,第一次来这个场域让我有些紧张。等到了第二个环节叫“替身”。有学员作为我的替身,复述我之前的自我介绍,我的第一感觉是“哇,这个同学倾听能力真好,几乎都记住了。”当她表述完,我身体紧张感下来了。也许那时候我的紧张感来源于我对自己自我介绍的怀疑,经她的复述,似乎我的表达还不赖。
第二个环节是具体化,以上一周的感觉为例,用肢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受,而其他成员去模仿,当其他成员去模仿你的感受时,我深切被共情到,被共情的感觉真好,似乎你的付出一下子都被看见了,那一刻体验到心灵的放松感。
第三个环节是社会原子图,自己相关的社会角色,社会关系,对角角色,体验其中的感受与存在的冲突,将自己目前的所有关系做了一次梳理,梳理问题清晰化,再通过沙具去呈现出来,会呈现人物的现实距离,使问题更清晰化,更能理解现实背景下的深层家庭动力。
第四个环节是角色替换,经由第三个环节清晰化问题,也清晰化问题本源的主角关系,在进行主角与对角之间的角色替换,去了解对方的行为动机,感同身受对方的角色,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结束完一天的体验课,脑子里一片空白,身体却感觉非常轻盈,对自己有了更深层面的解读,发现自己的成长,认知没有赶上心灵的成长。这就是心理剧的魅力,玩了一天,让你玩懂了自己,玩懂了人物关系。有时候就是这样,你认知中得到的越多,反而收获越少,体验到的身体会替你记住,在关键的时候就会发挥作用。
这次因为时间关系没有去导剧,有一些好好的遗憾,也留给下一次更大的期待。
小贴士
自发性与创造性是心理剧的核心。Moreno认为人类社会化之后带来的问题是自发与创造能力被压抑,使人面对问题时不能创造出适当的反应。他说:“自发性是在当下、现时、当场发生的,它触发个体对一个新的情境做出适当的反应,或是对一个旧的情境做出新的反应。”自发性是一种能量,也是创造活动的催化剂。只有自发性非常高时,创造力才会出现。
我们的临床实践发现,心理剧团体和心理剧技术能催化抑郁个体恢复天生的自发性与创造力,使个体更具心理弹性,从而创造性地对旧有文化传承做出新的适当反应。
点一下在看,就多了一份被看见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