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日报数字报刊平台
□ 盛祥贵
黟县中医源远流长,世代传承。明清时期,徽商步入鼎盛,文化教育发达,黟县中医得到大发展。据有关史料不完全统计,黟县明代以前有名医家7人,清代有名医家65人。革命战争年代,“红军的生命天使”张履中、红色药号店主李继松的事迹广为流传。黟县名医或承世代家学,或受师门秘术,他们专攻经典,阐发医理,有的涉足百家,融会贯通。有的重于临床,深究一科,有的悬壶四方,仁心济世。他们治学严谨、医术高明、医德高尚、医著丰富。黟县历代医家或设堂业医本土以济乡邻,或随徽商足迹负笈行医于四方,有的受荐充当御医,有的受聘诊治于军中,都以行医济世为其悬壶之准则,为新安医学历史写下了辉煌篇章,在新安医学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宋代名医有汪四七,字从先,黟县宏村人。宋太学士,精医学,治病施药数十年不辍。时年大疫,汪公倾其家财,精制“避瘟丹”,求治者日以千计,时人称之“天医星君”。
元明时宏村名医汪佳一,字明道,元顺帝元统二年,旱疫并作,尸横遍野,他按先祖四七公之家传秘方,广施“避瘟丹”,同时输仓米百石施粥赈灾。
元末明初黟城名医余氏,撰有《余氏外科家藏秘本》,明河南仪封医家王撰,据余氏家藏本,辑成《宝元斋世传外科》,采诸家之总述疮痈发生部位、症状、病因和治方,图文并述,其后裔予以参订刊行《采搜奇方余氏家藏》二卷传世。
明洪武时县城东街名医万高甫,以医鸣于时,洪武二十四年,辟授医学训术,子孙世承其业,其裔孙万福袭医官职,共历七世,其后裔或精医术,活人不责其报,或通经术,有儒行,乡人诵之,缙绅推重,堪称医学世家,其子友仁,孙腾远、腾懋,曾孙文清,均承家学,精医术。
明万历时县城西隅人余淳,字效父(敦天),初习儒,博综经史,工于吟咏,父时启,善针灸,淳尝从父习医,尽得其传,益精医术,善治时疫,曾于休宁海阳“经术下帷”,明万历十六年黟、休一带疾疫流行,出家藏秘方治之,救活甚众。
明代黟人黄古潭,少业儒,通五经,师从祁门名医汪机,著有《赤水元珠医旨》,休宁医家孙一奎,后求学于黄古潭,医术大进,治病常获良效。
明代黟人史谋,善针灸,求疗灸者日以百数,从不收受一钱,出游江浙时,求治者甚众。
明代黟人黄鉴,幼丧父,事母以孝,颖敏好学,博涉经史,通儒工医,著有《医林摘粹》。
明代黟人程宗默,嘉靖初,随道人入终南山,越十年始返故里,带回药方书一卷,将书中毒害物命之药物剔除不用,替人治病多具效验,尤痼病请治者,着手即愈。
明代名医李廷玉,黟县美溪人(建国前属太平县弦歌乡),少习举子业,明嘉靖授太医院吏目。
明末清初县城北隅人鲍子文,精小儿科,尤长于痘疹,有邻家儿三岁,出痘,颗粒细碎,红紫不分,请子文给医治,曰“若医治,反而难活,不医治,小孩将双目失明。”后果如其言。
清康雍年间十都人汪纯粹,科场失意而发愤医学建树颇多,雍正十一年,疫病流行,“诊之沉疴辄起,遇贫不能具药者,予以汤剂”,其对张仲景《伤寒论》应用阐发、普及、施治等均有独到之处,著有《孝慈备览》《伤寒论编》《游秦医案》。清黟人程国瑞,康熙五十五年入太医院供奉,授御医官首领,著有《难经释义》,门人休宁汪钰传其学。
清康雍间卢村人卢云乘,因祖父为庸医所误,究心医药,十八岁起,小试刀圭,深感医道渊深,遂游学诸省,遍访名医,学识大进。康熙四十二年春,过汉口,正遇时疫流行,施术救治,名声大振。雍正元年,朝廷举行医科考试,遴选精通《类经》《伤寒论》《本草纲目》三书者,授以本省医学教授。卢氏赴县、府、司三试均拔头筹,官授全楚普济堂医务。其精学《伤寒论》后,以为该著年代久远,书简篇帙难免散失错简,历代后人各参己意编补条注,遂失《伤寒论》原貌。于是著书立说,辨证据,以手六经证治补遗于叔和,而以身躯四肢表里实在之形骸,分三阴三阳六部,别于太少厥阴无形之六经,著有《医学体用》《伤寒医验》存世。
清代七都人欧阳世启,祖父良寿、父元仪、叔元信均业医。世启承家族医学之遗教,精岐黄,悬壶乡里,声誉鹊起。晚年愈臻邃密,手到回春。乾隆七年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兵部右侍郎休宁人汪由敦题赠“仁风寿世”匾额,以颂其德。其子志坦世其业。
清乾嘉间六都易安人吴百祥,通医术,尤精小儿科,远近知名,省垣大府,不时聘请,屡屡奏效,时知县吴甸华赠“春回指上”匾额,享年88岁。子毓春,孙培基、郁文俱得家传而从医业。道光年间,知县承寿赠“幼科世业”匾额于吴家。
清乾嘉间县城郭隅人王显敖,孝承家业,精医,视疾维谨,处方多效,年至八旬依然为人治病,军机大臣曹振镛赠“山中宰相”匾额,显敖谢不敢当,嘉庆二十年,知县徐正琳赠以“功同良相”匾额悬所居,子王树承父医学,根据《神农本草》三品分类,曰上以养命,中品治病,乃取平和中品百余种,以为常剂。孙王协泰、王瀚都能世其业,时称“黟医之四名家(王显敖、吴百祥、李体仁、叶次山)”之一。
清乾嘉间五都南屏名医叶绍寿,长子斯卓,次子斯永,皆承父业。
清乾嘉五都月塘人莫春晖,能诗善画,素习岐黄,常以“伙山月塘钓者”题之,平生好游,晚岁归里,每以医药济人,未尝靳惜。
清乾嘉间县城北人胡新楫,父胡维迈,以医名,承父学,行医数十年,子胡佩丹、胡兴周俱以医世其家。
清乾嘉间县城县学山人胡乔相,精《太素脉秘诀》,有一妇病疾多年,诸医不效,延请乔相医治,乔相见之曰:“此传尸痨也,不早治必死。”其家恳之,乔相用“八赤毒丸”十粒,作二服,腹痛甚,下大蛲虫十余枚,长尺余,再服,又下七八枚,但差小耳,戒勿食鸡鱼、香燥,调理数月而愈。其父胡汉卿,善养生法,年九十七。胡乔相亦八十五岁。子胡舜因,亦精岐黄,得家传并有名于时。
清嘉道间六都西递人胡朝瑚,幼从塾师,朝瑚研虑殚思,豁然解悟,年十六补县学生。治医博览百家,师宗明代名医张景岳医理,治病多著奇招。与朝瑚同时代的名医胡佩丹、王显敖等,咸推服焉。
清嘉道间五都旧庵人胡学本,熟《本草》,精《太素脉》,所治病多效,道光十一年,邑多疾,求治者踵至,胡学本买药救济贫困人。子胡天养传其业,并世代承传,第四代胡克明、胡允明均为当时名医,胡克明传子胡嘉琮、侄胡少章,少章为民国时期名医,传胡哲明、胡云青、胡永发多人,胡允明传孙胡如海,胡云青和胡如海同传侄女胡再华,胡如海又传孙胡同春。
清嘉道间县城郭隅人王仁宅,经商起家,工书法,尤精医,与余毓祥、俞正燮相友善,活人甚众,遇贫者赠以药金,享年八十有二。
清嘉道时黟人李体仁,工医,与叶绍寿、王显敖、吴百祥为邑之四大名医。
县城西人汪大镛,精于医,医理推崇张仲景,求者立应,对《伤寒论》多有研究,著有《医书两种》,子玉涵,府廪生,亦知医。
县城人胡宗升,少业儒,父死家贫,弃而学医,通王叔和《脉诀》,熟李时珍《本草纲目》,遂以医名鸣,曾为县医学训科,知县王公神其术,赠额曰:“跻世春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