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塘,吴王陪西施采莲的地方
王伯明 陈世勋
地处太湖半岛的临湖镇及周边地域,原是连接长江口的一个湾口。这里有个石塘村,村东头有座采莲桥,老人们讲,是因吴王、西施到此采莲的传说而命名,石塘就是吴王、西施的船只停泊出发的地方。
一
石塘早就有了一定规模,从她的老街、弄堂、河港、桥梁布局看,是一个很有历史韵味的古村。
1827米的石塘港,是石塘自然村百姓的母亲河。村民沿港而居,村落以沿港北岸的街道为主体,东自采莲桥,西至箬叶浜,10多个居住密集点。
进入20世纪,石塘街上弄堂的名气不小。自东向西主要有王家弄、葛家弄、薛家弄、金家弄、陶家弄等。葛家弄的诊所、薛家弄的铁匠铺等,都是当时民生急需的实体店面。
清末至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令人难忘的还有石塘街上的廊棚。北侧商店坐北朝南,南侧商店临河而居,有的两层小楼,还立石柱跨出岸边两三米,现还留有数处遗迹。街北、街南两屋中间上空架了数十至百米左右的廊棚,为来集镇办事和买卖的民众遮风挡雨,也是互相交流的好去处。
臭水弄,不过是弄堂口建了个厕所而得了个“臭名”。住在深宅庭院诊所里的军医葛家槙,闻名乡里乡外,他医术高明,还会接生,深受四方村民信赖。臭水弄口东侧店门面房为典当行,后做摇面店,是金家开的,一块杏木雕刻的典字招牌现还由金家后辈保留着。
薛家弄,南口东侧当年为龙园茶馆。一些当年喜欢听书的少年,还记得随父亲去听业主金梅生讲三国、水浒的故事。薛家弄里还有石塘刺绣站、蔡剑青诊所。蔡剑青诊所门前有个大廊棚,廊棚下用铁皮制成的青底白字“蔡剑青西医诊所”招牌,随风摆动,两面书写,东西面都能看到醒目的诊所名字。石塘刺绣站曾一度繁忙,1956年举办刺绣技术培训班,石塘及周边自然村70余人参加培训,妇女们到这个刺绣站领刺绣活,成为当时家庭和地方政府重要的经济来源。
石塘港中段,有一段河面最宽,叫大水㳆。大水㳆北岸有个下水台阶叫大踏渡,时常停靠着来自浙江、江西等地的船只。船民把当地的竹笋、萝卜、白菜、莲藕等蔬菜和土特产,甚至长长的木竹排水运到这里,联系当时赫赫有名的当地人阿招娣,上岸销售。当时大水㳆一带炊烟缭绕,桅杆林立,买卖兴旺,阿招娣是石塘出名的货物流通联络人。
二
据记载,石塘村东西两端原有高3米多的青石莲花柱各一座,直径80厘米,柱身刻有图案浮雕。镇中有宽达8米的沿港石阶,共8级。相传吴王陪西施采莲而于此停泊舟楫。西横头有猛将堂,1958年被拆。堂里停放花轿,轿子雕龙画凤,做工精致,民间嫁娶使用。
在老辈人的叙述中,特别提到四个地方。
一是采莲桥。石塘最东面的采莲桥区域,最早是一望无际的荷塘,相传吴王采莲于此。后逐渐淤塞,形成沼泽、河流、陆地、村落,人们于是疏河排灌,修路建桥。采莲桥有数百年历史,历经多次重建改建。
据92岁高龄的陈金根回忆,他年轻时采莲桥是金山石质的回龙桥。桥面很高,小船从桥下过不用下帆,无栏杆。两桥墩东西坐落,南北面有石雕刻的楹联和二龙戏珠。当年,陈金根和石塘的陈早大,作为村干部到横泾开会,因下雪,桥面路滑,两人是以四肢爬行过桥的。
清末,采莲桥堍西有旗杆和三进的采莲庵。1937年吴县沦陷,日军驻于庵内。庵前建了岗所炮楼,设有检问所,盘查监督过路人员和船只,或收费收税。日伪军草菅人命,在此枪杀村民和过路群众无数。
二是药子作场。采莲桥西边、老街东侧有片高起的空地,是原来的药子作场。清末至新中国成立初期,这里是药作坊和酒作坊。空旷高起的场地,堆满了药渣、酒渣。日军侵占时施放流弹,导致药子作场边缘的房屋失火,周边民居损失惨重。
三是杜家桥北的金家老宅。清末人士金海门建成的金家老宅,位于杜家桥北头,分新、老院堂。金杏根一家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时间曾住过金家老宅,这里古树、花木满布庭园,雅致、宽敞、漂亮。当年,这里还做过典当行。后来,金家老宅还是“文革”前后乡、村工作队的队部,先后办过石塘小学、石塘中学的几个班。
四是大水㳆及接官亭、荷亭上。据80多岁的老人回忆,大水㳆曾是御码头,是吴王携西施来采莲停泊官船的地方。现莲溪桥南堍至浩桥里西口的地方以前叫“荷亭上”,从发掘出的刻有“南衙门”字样、雕有梅花鹿的门地槛及古石墩等遗迹看,此处应是数百年之前富甲一方的大户人家私家园林。
三
明末清初逐步形成的石塘街,一直是周边二十来个自然村百姓云集的场所。民国至新中国成立初期,街上形成了米酒行、百(杂)货、南北货、饮食服务、手工业生产等十多个行业50余户的规模,相当繁华。民国时有40%的农户酿酒,大户月产三吨以上,主销苏州、上海、浙江等地。因此,石塘是税收重地。
战争年代,民不聊生。1938年,日军多次抢劫石塘,包括过春节用的年糕、鸡鸭鱼肉等年货。晚上日军烤火,烧村民家中酿酒用的榨床、缸盖、水桶等木器。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石塘街出了一批经营人才。潘阿贤就是从跑堂开始学生意,后自己开了茶馆。还有徐才林、李荣法、邱福来、金效斌等一批企业家,他们艰苦创业,带动一方,推进了镜片、纽扣、化工、塑料、羊毛衫等行业的发展。原来的石塘老街商业逐步隐退,新的集贸门面在薛家弄北口的四岔路口不断兴办,石塘与周边的村民生活、出行更为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