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我的养老金思路 2024-07-30 23:05:37 清明节搞定了件事,加了份养老金金生有约,60 岁开始,每个月可以领 5000 块钱,领到终身。这是我家第二张养老年金保单,第一张是 2019 年底那批 4.025% 集中下架的时候买的,当时的产品对比在这里:都是 4.025%,我花了17分钟决定买哪个,其中的选择思路,拿到现在仍然是适用的。顺便吐个槽,最近线上也有不少这两年剩下的 4.025% 产品下架,目之所及之处,没有太像样的,有些还不如 3.5% 的产品,不买也不可惜。交完保费,和关嫂开始畅想美好未来。虽然人到中年压力大,但是只要努力工作,交够十年的钱,退休以后就又多了一笔源源不断的稳定现金流,目标感十足,心里也非常踏实。罗翔老师说:「用做而不是想,去对抗人生的恐惧和焦虑。」就是这个意思了。觉得自己真是把人生规划得明明白白,棒棒的呐! 总结几个常见问题吧。Q:为什么买养老年金?我在保险公司和银行待了十几年,接触了那么多客户,见过了那么多人生百态,明白了一个道理:财富只是工具,过好人生才是目标。无论怎么赚钱、赚多少钱、财富增长的速度快还是慢,财富本身,都是有去处的。所以,在赚钱和理财之余,还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安排资金的流向。有点像什么呢?财富就像蓄水池,赚钱就是把池子里的水变多,不停地向里蓄水,用钱则是从池子里挑水。但池里的水是有可能用光的,挑水也是很辛苦的。我想把蓄水池,变成一口井,可以源源不断的出水;再架起很多管道,有些通向厨房,用来洗菜做饭;有些通向洗手间,用来洗澡冲马桶。这样,等我挑不动水、也不想挑水的那一天,只要拧开水龙头,水就自己来了。对我来说,除了日常开销,下半生用钱的大头,无非就三个:医疗、子女教育、养老。(如果不小心发达了,还要考虑传承)现在,我的管道已经陆陆续续的架好了一部分:医疗保障——我家的保障体系已经比大多数家庭要完整了。子女教育——我女儿的教育金也准备得差不多,保费今年就交完了。我也终于可以把目光,重点转向「养老金」这条「自来水」管道了。Q:为什么不用投资准备养老金?收益可能更高呀。这两者不矛盾,投资和买商业年金,都是储备养老金的方法之一。每种方法都有自己优点和缺点,单一的储备方式才是风险最大的方式。我虽然整体理财风格偏稳健保守,但是收益率10%+的「懒人投资法」也是有点心得的。实际上,我的养老储备思路和「保障体系」一样,是一个组合。其中既有社保退休金、又有商业养老金,既有理财收入,又有房租。这个表格如果大家有兴趣,我可以展开讲讲商业养老年金,只是多个现金流通道中的一个,和社保一样,用来给养老生活托底的。它的好处之前也写过很多次了: 定时、定向、定量; 不用担心资金枯竭,活多久领多久; 不需要主动操作,领钱的唯一要求就是「活着」。 投资理财,对人的认知是有要求的,30岁可以、40岁可以,不代表60岁以后还可以。特别是进入「老年失能状态」之后,眼不花耳不聋能自己吃饭都是运气,还指望着买理财收房租?只有先认识到真正的养老状态是什么样的,才能明白养老需要的是什么样的资产形式。所以,现阶段工作赚钱也好,投资理财赚收益也好,都是在原始积累。而养老年金保险,是把这些积累的财富向养老金转化的过程。原始积累到一定地步,这两件事其实就可以同时进行了。大多数人接受不了年金,或者说不适合买年金,是因为还处在原始积累的初级阶段,房子还没解决,「四百万俱乐部」标准还没摸到,心思全在余额和账单上,眼光全在收益率和灵活性上。这很正常,飞飞剖析过他的想法:我为啥现在不买年金险?我也认为他还没到买年金的时候。但还有一部分人其实是有条件买养老年金的,但是还停留在上面这种思路,只考虑把缸里的水变多,没考虑过建立「自来水」通道。我尊重每个人的想法,但也建议打开思路,兼容并蓄。Q:为什么不买增额终身寿?灵活性更好呀。增额寿也在上面的表格里,「减保收入」就是。增额寿通过减保来补充退休金或者教育金,也是可以的。但是,最最重要的一点,增额寿的减保是主动操作,不是被动现金流。没有「定时、定量」;也无法实现向非投保人的「定向」。所以,增额寿是蓄水池,而不完全是「自来水」通道。用来做教育金储备,区别不明显,但是作为养老金,就是本质区别。所以我把它放在「品质养老」里,而不是「基础养老」。Q:为什么选「金生有约」,而不是其他的年金产品。我举个 35 岁男性的例子,也是同样 60 岁开始每个月领 5000 元,保费是 52400*10 年。以下特点代表我个人喜好:1、简单纯粹的养老金,满足我对养老金的「强需求」。60 岁开始,直接每个月打 5000 块钱到指定账户上(红色框),和社保养老金如出一辙。而且比社保好的地方在于,保证领取20年,没领完剩下的给受益人。没有什么祝寿金之类的花活儿。简单、粗暴、纯粹。而且养老金效果和之前 4.025% 的「自在一生」、「相伴一生」相比,也不遑多让。2、纪律性强,各种杜绝人性弱点。前期现金价值低,退保有损失(蓝色框);领取20年后,现金价值归零,想退保都没辙(绿色框)。这两点,把保单的「他律性」体现得淋漓尽致,不但防止自己蠢蠢欲动的小心思,也拦住别人伸向这笔钱的手。老人被骗钱的例子还少么?这笔托底的钱,系统管理比人管理更好,防骗比投资更重要。3、用领取金额倒推保费,十分顺滑。大多数产品都是定一个整数保费,然后推算出一个有零有整的养老金。金生有约反其道而行之,先设定养老金目标,再看需要多少保费投入,非常符合我「目标先行」的思维模式。👇点击测算自己的退休金👇Q:为什么选十年交?因为缴费期再短,每年的缴费压力有点高。但缴费期再长,不确定因素就会变大。相关的注意事项,之前写的很全了,不再赘述。👇👇👇关于买年金险,我有 8 条非常成熟的小建议 分享这次买养老年金的经验,并不是推荐大家跟着买,我的思路当然可以参考,但更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我还是那句话,年金险是很考验理财认知的一种产品,所蕴含的「长期规划」「他律性」「稳定现金流」等理念,也正是目前理财市场上整体欠缺的。我花了很多年建立起来的思路,没有想过要大家看几篇文章就马上融会贯通。但即便是在你脑海中种下一粒种子,也是好的。更重要的是,你明白的越多,自己的财富认知体系越成熟和丰富,越不容易踩坑。 上一篇:达5荣耀版|保费地板价,保障全家桶 赞 (0) 相关推荐 新品来了 | 教育、养老、传承全都有,守护神2.0升级啦! 定期寿险,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就是人身故或全残,保险公司直接赔付一笔钱. 但其实,寿险除了定期寿险,还有终身寿险. 当然,普通的终身寿险性价比不高,小开一直都不太推荐. 但是有一种终身寿险却很有用,那 ... 月底一批优质储蓄险又双叒停售了,怎样入手? ◎本文作者 | 乔木 版权声明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 T博士教你买保险(ID:DrTbaoxian) 转载联系 微信ID:DrTbaoxian02 3月底又有一批收益较好的储蓄险要停售了,涉及到的有不 ... 想到养老就焦虑,金生有约年金是个新选择! 我朋友前两天去给她妈妈考察了一个养老院 她妈妈今年50多,身体不错. 但为了以后考虑,担心自己要是结婚有孩子,压力太大, 顾不上妈妈,就想先给妈妈定个养老院. 考察的这个离市区35公里左右,开车40多 ... 爱心人寿守护神:100%能赔,3.6%复利稳定增值 前几天,在东莞打工的表叔急匆匆来找我,说是养老金系统要做人脸识别,否则下个月的养老金就领不到了. 表叔今年66岁,年纪不小了,好在身子骨还挺硬朗,在老家也闲不住,就一直在外面打工贴补家用. 他说的是老 ... 30万起入住光大永明养老社区,值得吗? 随着中国逐渐迈进老龄化国度,2021年最新第七次人口普查:60岁以上人口已经超过2.6亿.其中,12个省份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超过14%. 14%是什么概念呢?按照国际通行标准划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 ... 50岁了,还没买过保险,还有必要买吗? 本文大概 2802字 阅读需要 6分钟 50岁,的确是买保险时一个比较尴尬的门槛. 这里说的尴尬,不光是指年龄,还包括健康.杠杆率等因素. 不同保险产品的功能不一,不能一概而论.我这里分别说下重疾险. ... 延迟退休要来了,养老怎么办? 延迟退休讲了8年,研究了8年. 这一次是真的要来了! 一旦延迟退休,对我等离退休还有很长距离的打工人,冲击是最大的. 不仅需要工作更长的时间,连社会养老保险也要交更长的时间.交更多的钱, ... 钱不想存银行?投资有风险?试试这种稳妥的财富增值方式 搞钱吗? 长期无风险,收益还行的那种. 随着大家的理财意识越来越高,能长期锁定利率,收益写进合同的年金险.增额终身寿险.两全险(增额型)等具备理财功能的投资型保险,更加吃香了. 不过还是很多人对这类保 ... 2021年首篇理财险榜单,锁定未来稳稳的幸福! 理财方式五花八门,例如房产.储蓄.股票.基金.债券.保险等等. 近年来,尤其是经历了2020年的疫情之后,很多家庭的消费观念和资产配置方式发生巨大变化. 对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让很多人开始重视储蓄, ... 如意尊2.0,信泰又出王炸啦,要买吗? 亲爱的朋友, 接上一篇,今天继续聊终身寿险的话题. 想给大家说一下,本来想在一篇文章里介绍两个产品,写着写着,发现需要写的内容太多,还是一篇写一个产品,这样看着不烧脑. 终身寿险,值得好好研究分析,我 ... 爱心守护神2.0升级上线!新旧版本哪款更值得入手? 用保险理财,除了大家熟悉的年金险,增额终身寿险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作为优秀的现金流规划工具,目前热销的产品包括国联益利多.和泰增多多.爱心人寿守护神等. 而其中,以高收益.返本快而备受喜爱的爱 ... 11月 | 值得买的保险,都在这个榜单里 我是槽叔,<你的第一本保险指南>的作者. 问你个问题: 看槽叔公众号时,你有没有特别想吐槽的点?比如下面这些↓ A. 文章更新频率低 B. 内容枯燥.单一 C. 保险产品分析不透彻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