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文三 | 画水镇巉头新书堂(一)
巉头新书堂
(一)
1969年下半年,我村开始建设新的学校,建成后,我村的人叫新学校为“新书堂”,地址在现本保殿这里。新书堂这地方,原先本是一块空地,村里人都把它当晒场用,冬天的时候,这里曾是村里绞糖的地方。西边是城头,原先有两尺来高的用来防风防水的城墙,我小时候就已断壁残垣,只剩下一段倒塌的泥墙根,长满了野草灌木。城头边上有一个本保殿,造新学校时候把它拆了。
学校坐北朝南,共有四个教室,东西两个教室南面分别是两个老师的房间,整个建筑成凹字形,东面是厕所,南面是操场,整个操场一周大约有200米,操场的东南角有一口小池塘,供学生洗手之用。围墙把整个学校都围了起来,学校大门口在南边围墙的中间,大门口上面的圆弧中镶嵌着一颗红五星,红五星下用朱漆书写着:“巉头小学”几个大字。每逢元旦、国庆等节日,就彩旗飘扬,挂出横幅,张灯结彩。每天放学后,大门就用一把乌黑的大锁锁着。
1970年下学期,我上小学三年级,学校搬到了新书堂。虽然说是新学校,但里面还很不完善:地面七高八低的,都是泥巴土,上面“人”字架支着屋顶,没有天花板,黑板仍旧是木头黑板,用一个木架支着。教室的地是要叫我们学生自己平的,每个班级的教室地面由学生自己负责拍地。
上课时,我们就在不平的教室里上课,中午时,我们就劳动,下午放学后也要劳动。村里已经运来黄金泥,买了石灰来,就堆在操场的边上。我们从家里拿来畚箕挑土,大队里派了几个社员来帮忙,社员和老师拌石灰,学生把拌好石灰的黄金泥挑到教室里面去,由社员大致铺平,我们就把家里洗衣用的木棰拿来拍地。
刚开始时,大家排成一排拍,“噼噼啪啪”的拍地声震耳欲聋。大家有时齐心一起拍,有时七零八落各自拍,有时变化着节奏拍。地面经过木棰的拍打后,变得光滑而有光泽,泥地里留着一个个明显的木棰印。老师说可以回家了,大家就一齐如小鸟出笼一般,飞也似地回家了。
第二天早上,除了带上书包,还要手捏一个木棰去上学。早读之前,大家又开始拍一阵子,这一遍以自己的坐位处为主,有的为了表示起劲,故意用力拍打,声震天地。第一节课时间到了,才停止拍打。上课就在这潮湿的地上,有时桌子或凳子一移动,就会划出一条痕迹来。有的人桌子拉一下,桌脚刮一下,就陷了一个坑,又得拍,自己的地方由自己包拍。这种办学劳动既让人快乐也让人难忘。也有的同学课间也拿起来木棰来拍,妨碍同学作业或上课,被老师严令禁止了。
放学后还要拍一遍,大家把桌子移到走廊上,又排起队伍来,“噼啪噼啪”的拍地声又震耳欲聋。这次拍就要照顾到地面的平整了,有的地方要用力拍,有的地方要轻拍。大家都在比赛着拍,有的人手都拍出血泡来了。拍地声音之响亮,学生之欢快,场面之热烈,其后不再有闻。
这样拍地,要拍好几天,一直要拍到黄金泥和石灰充分融合,地面比较硬朗为止。黄金泥加石灰拍出来的地,非常牢固,我们都叫胡砖地,在这样的地面上放桌子,四平八稳的,桌子也不会翘脚,写字也放心。(未完待续 欢迎在文末点赞或在写留言处写留言交流,欢迎转发。)
2017年11月10日
欢迎关注 “流水船歌”,欢迎点赞 ,欢迎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