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月庵里写春秋(121)

                121
1985年的元旦我是在王凡小学度过的。许先申老师的夫人蒋裕光是王凡小学的老师,许老师平时就住在王凡小学里。
这一天,我在王凡小学写成了一篇题为《王苏芳的致富路》的报道。这篇报道是由许先申老师组织牵头、王苏芳口述、我负责文字整理的。
王苏芳是王凡村人,有裁缝手艺,人们亲昵地称她为“苏”,在改革开放之初,她就与人合伙开办绣花厂,做枕头、枕套等床上用品,生意做得红红火火,成了村里的办厂能人,也成了政府的扶植对象,各方媒体都争相报道她的先进事迹。
报道写好之后,王苏芳请我们到她家吃饭,她家就住在王凡小学的下面。王凡小学是建在山坡上的,山坡下就是她的家,她家门前有一口池塘,她老公是东阳阀门厂的职工。那时候,她家就建起了一幢三间三层楼房,外面装饰豪华,堪称“别墅”,是当地有名气的有钱人家。
许老师说:“哪里用得着你请呀,你们都在我这里吃饭。”
王苏芳说:“陆老师这么辛苦,我得请客的。”
许老师说:“陆老师的客我请了。再说,你回家烧饭也迟了,你也在这里吃饭,这样才好。”
这时,蒋老师已经做好了饭菜,桌子上摆了满满的,许老师有两个女儿,连上我们共六个人。许老师要给我倒酒,我说:“我不喝酒的。”
他说:“少喝一点吧,这么辛苦。”
苏说:“对,你这么辛苦,我也要敬你一杯的。”
许老师平时不喝酒,他也说:“我也要敬你一杯的。”
在这样的氛围下,我如果再推辞,就有点不识抬举了,我只好任许老师的安排了。苏是企业家,要在各种场合应付,酒自然是少不了的。她斟满一杯,向我敬了过来。我举起杯,只抿了一小口。她执意说不行,没办法,我只好喝了半杯,才算过了关。
许老师敬我酒,我说:“随意好了,我平时不喝酒的。”许老师比较好说话,就这样应付过去了。说实在的,对于酒,我并不喜欢。喝多了伤身体不说,还常常误事。我是有好几次教训的,所以,我不想喝酒。我常说,请我吃饭可以,千万别叫我喝酒。我视喝酒为大敌。
酒过之后,蒋老师给我盛来了米饭。这米饭特别香软。许老师说:“这米饭是用高压锅蒸的,饭特别好吃。”
那时候,大部分人家都用电饭锅做饭,可许老师家常用高压锅做饭。高压锅在一般人家里还很少见。那饭,吃起来又软又香,到现在记忆还非常深刻。
晚上,我躺在床上看书。在《中国青年》杂志上有篇文章叫《鲁迅与元旦》,据有人统计,在鲁迅日记中有23则是记载元旦生活的,或上街购书、或闭门著述、或访朋会客或观看影剧,可谓丰富多彩。
鲁迅在上海和北京的寓所里都悬挂着一副对联以自励:“望崦嵫而勿迫,恐鹈鴂之先鸣”。上联出自屈原《离骚》:“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yānzī)而勿迫”。“羲和”,神话中的人物,相传是给太阳驾车的神。“弭节”,抑制调节行车的速度。“崦嵫”,神话中的山名,相传是日落的地方。原诗句意为:我叫驾太阳车的羲和,放慢行车的速度,希望太阳不要马上向日落的地方迫近。下联也出自《离骚》:“恐鹈鴂(tíjué)之先鸣兮,使夫百草为之不芳!”“鹈鴂”,即杜鹃鸟,爱在春末夏初鸣叫,杜鹃一叫,百花就凋谢了。原诗句意为:趁时光尚早,还来得及有所作为,怕的是鹈鴂提前鸣叫,使许多花草芳尽香消。
上联说,希望时间流逝得慢一点,以便做更多的工作。下联说,光阴有限,惟恐岁月易逝,要做的工作不能完成。凸显其珍惜光阴、分秒必争的人生信条,这是永远值得我学习的。
反观今日,新年似乎逐渐演变为娱乐、游玩和美食的代名词,各大旅游景点游客如织、各类酒家饭店食客盈门、各种综艺晚会吊人眼球……在一年方始之际,庆祝和放松一下本无可厚非,但新年如果只一味地沉浸在灯红酒绿之间,这社会还有救吗?
在鲁迅看来,时间高于一切。他曾说过:“节省时间,也就是使一个人的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而也即等于延长了人的生命。”他特别反对浪费时间,说:“时间就是性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他还说:“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于写作上了。”鲁迅先生分秒必争、勤奋工作的可贵精神,对于今天的我们如何才能更好的珍惜时间,提高生命质量,实现人生价值仍有着深刻的启示意义。
每年的期末,都要进行各类评比。洪塘乡1984年度的县先进工作者评选是在85年1月28日进行的,地点设在王凡小学。在当时,我总感觉有些疑惑,大凡中小学老师一起开会,地点总是设在王凡小学,可能中心学校的校长是住王凡小学的缘故吧?评先分小学和中学两个部分进行,中学又分为两个组。上级分配给洪塘乡的县先进工作者是5名,中心校分给中学2个名额,评选采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确定最后人选。小学和中学按照分配名额,各多选1名参与无记名投票。这就是中学3人取2人,小学4人取3人。中学参与评选的是许文政、冯龙生、许小生。
凡参评的老师,都在会议上作自我介绍发言。发言都对自己一年来的工作进行回顾总结,大显优点和特色,以期取得选票。其实大家心里都明白,选票不是靠自己总结的,而是靠平时的人情关系所决定的。发言者讲得头头是道,听者各行其道。有的小声讲话,有的看书看报。我与许创生、王瑞恒等老师坐在一处,许老师拉了拉我的衣角,对我说:“对评选有何感想?”
我说:“听他们的发言,很有意思。既讲了成绩,又很谦虚,但谦虚之中又包含对名利的汲汲追求。”
许老师说:“你总算有进步了,能听出言外之音了,这就是人世间。做人难,难在哪里?表里不一。有人在公开场合说得很大度,其实内心最计较;有时人家说你好,说不定是在碜你。做人一定要能听得出言外之音,这需要多年的修行。”
许老师大我20多岁,世事见得多,酸甜苦辣皆尝过,生活经验甚为丰富,我很是敬仰他。老人精,老人精,人老了就成精,无论年轻人怎样阅历丰富,跟老人去计较,那肯定不是对手。年轻人一定要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的。老人就是活世宝,这话一点不假。
我说:“你阅历丰富,什么人你一眼就能看穿,我很佩服你的。”
这时,许老师递给我一张纸条,只见上面写着:
超然物外,不以己喜,不以物悲,人生能几何?匆匆便了此生,何必戚戚贫贱,何必汲汲功名?琴棋书画自有乐,歌茶烟酒可解愁。
这是一种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的人生态度。我倒是喜欢这样的生活,看来,有点文人气质的人,都是比较清高的,尤其不屑于做领导的附庸或马屁精。
我看了之后,拿起笔来批了几个字云:此难矣,虚无隐士!
王瑞恒是王凡小学的老师,中师毕业,颇有侠士风度,他的心用在教学上不多,终日与社会上的人混为一处,有一群社会上的朋友,喝酒舞剑,书法耍棍是他的主要生活,他对名利不太追求,一副于事无争的样子。他看了许老师的纸条后,竖起大拇指大为赞赏,说许老师是仙风道骨,于事无争,于人无求,是高人。
那时候,我对王老师的生活态度不太理解,认为那是在虚度人生,枉为人世走一回,所以对他我接触得比较少。正在思虑间,王老师在许老师的纸下,刷刷刷地添加了如下文字:
人生一世有几何?何必苦苦学几何?
学了几何又几何?不学几何又几何?
我看了王老师的字后,写道:人生须奋发,政治少纠缠。学问勤努力,乐道自悠闲
我认为:每个人应该有自己的生活,但这生活应该是健康向上,而不应该消沉颓废。人应该有担当精神和责任意识,担起自己该担当的使命,负起自己该负责的责任,这才是人生的意义。

洪塘中学老师分为领导和平民两派。这天开会,由于金福良和许基平有事请假,也没有委托人投票,在本来就相差不多的人选当中,更显颓势。最后,平民派全盘皆输,冯龙星被拉了下来。最后当选的县先进工作者是:王会舜,黄秋仙,金正姜,许小生,许文政。

欢迎关注“流水船歌
欢迎点赞和留言,欢迎转发和赞赏
(0)

相关推荐

  • 小学几何学习小学图形与几何是重要的一个版...

    小学几何学习 小学图形与几何是重要的一个版块组成,单纯课内来讲,确实讲得比较浅,培优方法不对就陷入套路刷题模式,王老师认为就像应用题题感一样,几何题目也要拓展,增强"形感". 几何 ...

  • 可怕的11岁,危险的14岁!青春期仿佛是个劫,处理不好毁终身

    初一.初二,是学生在整个中学过程中的一大坎.进一步可以冲向学霸,退一步可以掉成学渣.所以家长们和同学们都该好好看看这篇文章了. 邻居家王聪妈妈就曾深夜找我哭诉: 儿子王聪原本很听话,但读初中以后,突然 ...

  • 小学几何多边形面积拓展几何是小学数学必考...

    小学几何多边形面积拓展 几何是小学数学必考内容,从小初衔接角度来看非常重要. 小学数学几何拓展不多,这样对于初中几何学习衔接是断层的,特别是思维方法上. 王老师建议学有余力的学生要积极拓展几何内容. ...

  • 特级教师徐福绵:从教60余年,我感觉就塑造灵魂和品格而言中学教师影响更大

    从教60余年,我时时未忘"立人"二字,它时时唤起"我"的庄严感.责任感,对每一个教育细节都不敢轻之忽之,战战兢兢,如履如临,朝乾夕惕. 徐福绵,1939年生于辽 ...

  • 水月庵里写春秋(125)

                   125 11月21日,星期四.下午放学以后全体教师到王凡中心学校召开全公社教师会议,中心议题是民办教师转公办的事情.这次民转公全县只有41个名额,城关区分到名额只有5名. ...

  • 水月庵里写春秋(124)

                    124 1985年下半年,洪塘中学迎来了一位新校长--蒋著海.这是我进入洪塘中学以来的第三位校长了.第一位是许朝叙,第二位是许锡信. 洪塘中学是一个不好弄的学校,外面传 ...

  • 水月庵里写春秋(126)

    126 小雪过后,寒风一阵紧似一阵,气温明显下降,空气像被冰块凝固了似的,总是透出丝丝冷气来,即便穿上了毛线衣,还是觉得冷,难道应该穿上棉衣了? 凌晨,天还在朦胧之中,月亮挂在空中,旷野像被披上了一层 ...

  • 水月庵里写春秋(127)

                    127 天气骤然转冷.天上乌云密布,阴风怒号,枯叶飘零,野外早已一派肃杀景象,眼看一场风雪就要来临了. 我的心情也跟这天气一样,很是波动不安,甚至有些无聊躁动,叹息声接 ...

  • 水月庵里写春秋(123)

                  123 5月3日,星期五下午劳动课,学校统一安排,初二年级学生去操场边茶叶山上摘茶叶. 在摘茶叶以前,我先对班级学生进行纪律教育.我对他们说:"劳动也是学习,学习 ...

  • 水月庵里写春秋(122)

                       122 腊月初十是周三,下午放学的时候,许先申老师来到我房间,跟我说:"晚上我家切粟米糖,到我家吃晚饭吧." 给许老师家切粟米糖的人是我校的老 ...

  • 水月庵里写春秋(120)

    120 1984年的第一场雪是12月18日下的. 我正在房间里备课,骤然室外有人喊道:"下雪啦!"我下意识地看了一下手表,时间为9点15分. 我忙离开案头,走向室外.这时,只见小雪 ...

  • 水月庵里写春秋(119)

                        119 中国教育自古以来就是先生教,学生学的模式,也有人称之为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自进入八十年代以来,社会进行了大变革,教育的变革也成为必然. 就全国来说,语文教 ...

  • 水月庵里写春秋(118)

                    118 近来读了一些文章,大多无什么用处.但第9期(1984年)<读者文摘>中刊登一篇著名画家刘海粟的<要甘于寂寞>的文章,却对我有所启发. 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