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脾胃论》说李东垣

丨从脾胃论说李东垣

今天聊下《脾胃论》,以及这本书背后的男人。

为啥说这书这人?因为现在用他思想看病的人,真不少,街边按摩艾灸拔罐的大叔大妈都能说上几句:你这是脾胃不好,湿气重,要吃点茯苓薏米红豆山药巴拉巴拉…

不过,说的人多,但大多都是一知半解。很多人说给你调理脾胃,用来用去也就是四君子,健脾祛湿一类,对证了有效,不对证的时候效果也不行。

作为一个一直特别注重脾胃的中医,老是给大家强调饮食忌口,保护脾胃,大家可能不太理解,觉得彭大夫很啰嗦,其实我是受他影响颇深。

这位前辈专门研究了脾胃内伤方面的内容,总结了很多经验,写成了这么一本书,影响了后世诸多医家,形成了中医历史上影响特别深远的这么一个派别。咱们后世称之为“脾胃派”或者“补土派”。(因为脾五行属土)

这位前辈,就是金元时期的名医李东垣。

李杲(gao),晚号东垣老人,年轻时是个聪明的富二代,因为母亲病重不治,愤而学医,拜师易水学派张元素,认真钻研,终成一代大家。他是金元四大家之一(后世总结的金元时期比较厉害的四个医学大家),其主要著作,除了《脾胃论》,还有《兰室秘藏》,《内外伤辨惑论》,《医学发明》等。

他对脾胃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论述颇深。现在很多人虽然天天喊着调理脾胃,但是只会参芪术,山扁砂,得其皮毛而已。

他对脾胃的主要论述有三大点:

  1. 脾胃是人身体元气滋养的源泉(消化好才吸收好才会长身体啦)。

  2. 脾胃是人身体精气升降浮沉的枢纽。(这个是不是有点难理解)

  3. 脾胃内伤,会导致元气不足,各种病变产生。

详细论述就多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小黑板。

如果只是说理论,很多人都可以,专家们张口就有,但能不能理论联系实际,就很考验水平了。李东垣厉害就在,除了阐述理论,他还运用这些理论去治疗疾病,取得了很多疗效惊人的案例,总结了很多治疗经验,影响了后世诸多医家。

我挑一个比较特殊的来说说:内伤发热。

李杲管这个叫做阴火。专门用“阴”来说这种火,就是想让大家提高注意:这个不是一般的火,别瞎治。

现在我们如果自己有火热的表现,大多是觉得自己上火了,然后自觉该吃点寒的凉的,来消火。什么凉茶啊,冷饮啊,各种清热解毒的中成药啊,巴拉巴拉。

但是,你有没有想过,如果你的火热的表现,并不是如你想象的,由于实热导致的呢?

这时候你用了寒凉的方法去治疗这个你认为的“上火”,那就是误治。

这个在李杲那个年代并不罕见。

在《脾胃论》的序里面,有这么几句话:

“…有余不足,世医不能辨之者,盖已久矣。往者,遭壬辰之变,五六十日之间,为饮食劳倦所伤而殁者,将百万人,皆谓由伤寒而殁…而后知世医之误。学术不明,误人乃如此,可不大哀耶!”

当年,李老师看到太多误治导致的悲剧了。内伤发热当成外感伤寒发热,用药不对,一次壬辰之变,误治死者将百万人。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搜这篇论文来看看。

阴火的病机复杂,有虚有实,很多中医大夫都搞不明白,大家只要知道,不是所有发热都是用寒凉去治,有这么个意识就好。

有时候你发热了,用西医的思路,有炎症咯,去输液,去消炎,或者去用清热解毒,最后有些能压下去,有些压不下去,就有这方面的原因。发热不一定是实火。

李东垣阐发了这么独特的理论,用药组方也是精妙独特,发明了一系列符合这些理论的药方。

别人用寒凉药组方治疗发热,他却用补益脾胃,升举阳气,潜降阴火的药物,被称为“甘温除热”“升阳散火”,用温热药去治发热,不是心里有底,辨证准确,哪敢?

李东垣的学说,为后世医家治疗疾病开出了一条新的路径,他的补土理论,影响了后世很多的名医,王好古在其基础上,阐发了伤寒内感阴证理论,罗天益不仅继承了李氏的学说,还旁采诸家,又有进一步发挥。明清诸家,薛雪,叶桂等,也受其影响颇多,到现代,更是人人都在说养生,调脾胃,我用药多注意顾护脾胃,少用寒凉,就有其影响。

其著作《脾胃论》流传至今,被很多医家奉为至宝,他在《脾胃论》当中的留下的60余首药方,至今仍在被大家广泛使用,补中益气汤,升阳益胃汤、升阳散火汤等,我临床运用不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