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A娃的情绪问题,不可忽视的一个因素

很多家长在谈到ADHD孩子情绪问题时都很无奈,觉得孩子容易被激惹,给他讲道理其实也懂,可是不久就会再次因为另外的事情再次爆发。

并不是所有的ADHD孩子都有情绪障碍,这与性格和家庭教育模式有很大的关系。

如果ADHD性格暴躁,遇到家长严厉管教,冲动下会让人害怕,我经常能收到家长发来的图片和视频,看到孩子和爸爸厮打在地,看到儿子拿着刀对着母亲,看到孩子愤怒砸家具……这些冲动,不是无缘无故发生的,都是在和家长争吵后,才爆发的。

每次家长咨询,孩子是不是精神出了问题?我不同意这样的说法,这样的孩子一定有一个强势的父亲或母亲,孩子对父母的管教已经到了完全抵触的程度,即使你觉得自己是关心孩子,才会说那些话,但孩子却不这样认为,他就是觉得你在找茬,你不理解他。

有的家长说,青春期的孩子惹不得,明明我是他爸爸,却感觉活成孙子了,这种感觉没错,如果换位角色,你真的是孙子会那么和他说话吗?会揍他吗?在很多时候,中国的家长教育模式习惯命令,习惯用权威来维护自己的身份,很少有家长和孩子嘻嘻哈哈,总是希望孩子能“怕”自己,进而屈服于自己的管束,有的孩子性格温和,很“听话”,家长就觉得孩子好养,ADHD孩子有棱角,家长就要多费心,用心沟通,才能避开冲突。

群里很多家长发现,自己不焦虑,降低对孩子要求后,孩子成绩反而进步了,有位家长的比喻特别好,孩子是一只猫,你却渴望训练成老虎,结果老虎没做成,成了一只病猫。别人养了一只老虎,自然需要用养虎的方法,你养猫就该有养猫的方法,森林之王注定只会有一个,做一只快乐自由的小猫不好吗?

家长的目标很多时候也很模糊,我的一个农村亲戚,孩子很聪明,她觉得孩子长大后能到北京工作就是成功,还特别强调必须是首都北京,连上海都不入她法眼,孩子也在她的严苛下上了县城最好的初中,又上了省城最好的高中,最终如愿考入北京一所985,等到了大学毕业,发现不是自己想的那样,孩子想取得北京户口几乎没可能性,考研两次,以为学历提升留京就可以了,结果还是不行,孩子找了几份工作都不满意,去年疫情后就一直在家呆着,打算考博,亲戚有点着急了,改变了最初想法,劝儿子回老家就业,但孩子不愿意了,这么多年的家长教育在北京立足就是成功已经深深扎根他心底,孩子说在北京送外卖也不会回去。

家长的理念会深深影响孩子,很多ADHD孩子缺乏信心,对困难恐惧,与家长和老师的教育理念有关系,只要努力你就能进步,ADHD想努力,但被限制了,理解力,记忆力不好,人家一遍记住了,他们要十几遍才能记住,非常容易沮丧厌学。

孩子自己可能会抱怨脑子笨,甚至以ADHD为由说自己学不下去了,我们不要评价孩子这些观点,也不用辩论教育,可以说你背一遍我听一下,卡壳的地方你不要管,接着背就可以,我们拿出一张纸记录,到底卡壳在哪几个地方,结果你发现卡壳也会有规律的,比如上下自然段衔接,关联词的句子,你做成卡片,当孩子再次卡壳时,你举牌提示,我记得苹果背书时,我们像玩游戏一样,开始要多次举牌,后面我们正准备举牌,她拼命摆手制止我们,因为她记住了,不要提示,每次自己背出来都很开心。

所以,孩子在很多时候出现情绪问题,根源是ADHD,导火索却是家长,如果我们放下内心焦虑,积极应对ADHD缺陷去帮助孩子弥补不足,扫清学习障碍就会让情况得到改观。

孩子的改变,一定是从家长的改变才开始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