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结婚,老了怎么办?

前两天有个热搜#当我问妈妈不结婚可以吗#,营销号发的,获得了千万级别的流量。

原文是:

当我问妈妈不结婚可以吗

妈妈只说:如果外面烟花四起,街坊邻居饭味溢出,大街上一家人牵手出行,你能忍住不哭就可以。

这里面提到的烟花(意味着一起体验美景)、饭味(意味着获得生活服务)、牵手出行(意味着合作育儿),确实是人们对于婚姻向往的内核:有人分担家务、共享财产、一起养孩子。

如果真能按此执行,两个人互助自然是比单打独斗要容易,这个得承认,尤其是过去漫长的岁月里,生产力低下,必须以家庭为单位团结互助才能活得下去。

惯性使然。当你说不想结婚生孩子的时候,总有人要问你“那老了怎么办”?意思就是你要利用婚姻的避险功能,趁着年轻赶紧结婚生子找个港湾,这样等自己中年竞争力下滑的时候有人托底,老了还能指望孩子

非常朴素的利己心态,完全规避了对风险的预判,指望别人给自己托底。殊不知,他人也是这么想的呢!两个人都想找港湾,谁来承担给别人遮风挡雨的职责呢?

更不要提还有家暴、共债等问题了,比如我最近看到的两个案例:

一个是妻子不堪忍受丈夫常年家暴,自己父亲还被老公暴打,5年里4次提起诉讼离婚都未能成功,男人还声称“一旦离婚就一定会报复”:

一个是婚后生育,由于无人看孩子,她做了全职主妇,夫妻分居已有两三年了,一直靠套现信用卡维持生计,结果被男人起诉要求离婚,还要她承担共同债务

这俩例子还不算极端,有些人甚至丧了命。即便没这些,你又能确保年轻结婚,夫妻能携手互助直到晚年吗?感情本身就有它的生老病死、起承转合,又不是泡了福尔马林能恒久远。

如果一味鼓吹婚姻的避险功能,却对风险闭口不提,这和杀猪盘没两样。就像有人给你推荐稳赚不赔的理财,你是信呢,还是觉得不牢靠?这世上有稳赚不赔的事情吗?

连我的很多年纪轻轻的粉丝也在担忧老了怎么办,虽然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但这话不是让你除了焦虑什么也不做的,最重要的是行动起来。

20多岁30出头正是拼命奋斗学业事业的大好时光,一分钟都不该浪费在焦虑上,因为它除了给你负面情绪并不能改变任何事。

35岁、40岁以后绝大部分人的职场竞争力就下降了,尤其是在劳动力如此充沛的国家里,这不意味着你的生产力下降,下降的是性价比

由于高度分工和工作细化,一个月薪3万的人,在同样上班时间里生产力不一定是月薪1万5的年轻人的2倍,更何况年轻人还更好调度些。

加上大部分工种对创新和资源协调能力的要求并没有那么高,企业就很容易替换掉中年员工,优化员工年龄。

比如之前网易说“员工平均年龄29岁”,拼多多员工平均年龄27,这就意味着在高增长的平台里鲜有中年员工。

年龄歧视对于男女倒都是平等的:中年妇女不好找工作,男人也一样。

每年都有40多岁被裁员的男人跳楼的,留下2个年幼的孩子+家庭主妇+4个老人,不知道那个主妇应该怎么扛。

青春对谁都是宝贵的,正视年龄大了竞争力下滑的事实,抓紧时间拼命奋斗才是正途。

剖析一下衰老的后果:健康水平下滑、收入降低、抗风险能力下降等,想安度晚年,那就得提前针对性提升和补充,早做准备。

健康饮食、保持运动量和休息、定期体检、遇到病不要拖等,珍视身体健康。

如果不注意呢?比如这个董事长,查出来心肌缺血,不听医生警告,拒绝住院,还要发朋友圈吐槽医院,结果5天后人没了:

针对收入降低,一方面早点开源节流,另一方面妥善安排好对资源的利用能力,也就是说,该理财就理财,必需的保险也该安排上。

看见第一财经日报发布的一个《2020年40大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排行榜》,如下图:

可支配收入是指你的工资、经营收入、财产净收入等,就是你可用于消费和储蓄的总和,比如包括了你的到手工资、理财收益、房租收益等。

从这个表格上看,人均年可支配收入在6万以上,即每月5000以上的城市有7个:北上广深4个一线城市,再加苏州杭州南京这仨江沪浙的二线城市。

如果你能确保自己的年可支配收入保持在这个水准的2倍及以上,不要骚操作,加上有一定的储蓄,那么基本上就可以避免养老困境了。

年到手收入在12万以上,对于大部分人不是一个唾手可及的目标,所以我呼吁大家必须去发达地区,即一二线城市努力奋斗,只有大平台才能在你有限的青春里给你最大化的收益

很多人担心大城市竞争压力大,尤其看见房价更是令人止步。话是没错,但金融里有个基础概念叫“收益和风险成正比”:越是愿意承担高风险,就越可能获得高额的回报。

资质差、家里资源不给力的同学就更应该去一线奋斗,因为你已经没什么可失去的了。在小地方四平八稳一辈子就这样,何况还不能保证永远四平八稳,何不趁着青春年少去博一把高收益?

而且大城市里公司也相对正规,对职工提供五险一金或者四险一金(有些地区把生育和医疗合为一体,即为医疗、养老、工伤、失业这四险)的保障,这能帮助你很多:看病约等于不花钱,失业了还能每个月领1000多的失业补助。

如果还是觉得不放心,可以安排商业保险作为补充,比如大部分人会选择的补充医疗险、意外伤害险、重疾险以及寿险

但是商业保险不要跟风乱买,到处找人问“你买了哪个我也想买”,它不是口红,看见别人试色觉得差不多自己也能入手。

商业保险其实是千人前面的:应该根据你的收入、家庭财产、对未来的预判以及保障诉求定制,即便是同学同事,也未必能适配同样的产品,不要跟从他人。

你最该做的应该先是学习它,巴菲特都要说“不要做你看不懂的投资”。保费少则百十块,多则几万块不是小数,你可以把它当做一项对未来的投资去看待(不是说把保险当做理财产品的意思),不要浪费。

如果面对海量公司的海量产品不知道该怎么选择,建议你试试看我推荐多次的孙明展

我和孙明展老师有过多次合作,每回免费赠送的家庭保障规划服务都好评满满。体验过的朋友评价说特别值,找专家聊,听到了更专业的想法,避免掉坑:

这次更厉害了,不仅包括价值800元的家庭保障规划服务,还额外增加了养老金规划名额。

这份定制化规划服务包括:

♥养老金目标梳理;

♥家庭成员保障责任综合评估;

♥现有保险产品的性价比分析比较;

♥家庭风险属性评估;

♥基于家庭状况和需求的养老金规划和家庭保障规划构建。

平时他们的咨询都是要收费的,真心希望每个朋友都能去体验这项服务,每个报名的用户都能获取专属的养老金规划(含家庭保障定制服务)方案三份

共计200 个免费名额别浪费!给父母、亲属、朋友都可以用,对未来的焦虑应该是大家共有的痛点,反正是免费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