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清朝中期花鸟画大师佘省十幅精品绘画作品赏析

琴棋书画,古代被称作文房四艺,是文人墨客颇为称许的娱乐活动,古人认为,抚琴、弈棋、写字、作画,或者只是听琴、观棋、赏字、阅画,领会诗情画意,能赏心悦目,陶冶情操,有益于健康和长寿。古画中出现的那些生活用品、山川河流,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科技水平,结合古画年代背景的记载,赏画更是别有一番趣味。

——题记

中国清代绘画,在当时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影响下,呈现出特定的时代风貌。卷轴画延续元、明以来的趋势,文人画风靡,山水画勃兴,水墨写意画法盛行。文人画呈现出崇古和创新两种趋向。在题材内容、思想情趣、笔墨技巧等方面各有不同的追求,并形成纷繁的风格和流派。宫廷绘画在康熙、乾隆时期也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并呈现出迥异前代院体的新风貌。民间绘画以年画和版画的成就最为突出,呈现空前繁盛的局面。清代绘画发展的历史进程,与整个社会的发展变迁相联系,亦可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

清代中期,清代康熙末至乾隆、嘉庆年间,随着政权的逐步巩固,社会日趋安定,经济获得持续发展,绘画领域也呈现出繁荣的景象。“宫廷绘画”可谓名家辈出,人物画家如郎世宁、冷枚、丁观鹏;山水画家如袁江、袁耀;花鸟画家如蒋廷锡、邹一桂,等等。这些画家的出现,都为清代中期宫的廷绘画增添了不少色彩。然而“扬州八怪”也诞生于同一时期,且在画史上留下了浓厚的一笔。

“宫廷绘画”可谓名家辈出,人物画家如郎世宁、冷枚、丁观鹏;山水画家如袁江、袁耀;花鸟画家如蒋廷锡、邹一桂,等等。这些画家的出现,都为清代中期宫的廷绘画增添了不少色彩。然而“扬州八怪”也诞生于同一时期,且在画史上留下了浓厚的一笔。我们一起分享清朝花鸟画大师佘省绘画作品,绝对不会失望的。

余省(1736年—1795年),字曾三,号鲁亭,江苏常熟人,余珣之子,清代著名画家。曾受业于蒋廷锡。乾隆(1736—1795)时与唐岱、周鲲同祗候内廷,善花鸟、虫鱼、翎毛,间亦参用西法,赋色妍丽,尤善画蝶,工兰竹水仙,所作叠邀高宗睿题,藏于石渠宝笈。主要传世作品有《海西杂卉》、《棉花图》、《种秋花图》、《牡丹双绶图》、《花卉昆虫图》、《菊石图》、《花鸟图》、《墨妙珠林子(穀雨一候牡丹)》、《临蒋廷锡鸟》谱、《雪景鹭鸶图》等

清代中期余省《海西杂卉》册页赏析

清代余省绘画《海西杂卉》册页,作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清余省画《海西集卉--朝阳凤》赏析

清余省画《海西集卉--瑞珠盘》赏析

清朝中期佘省《棉花图》扇页赏析

《棉花图》扇页,清,余省绘,纸本,设色,纵16.7厘米,横51.4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扇页有自题:“甲午秋日鲁亭余省。”钤“曾三氏”朱文印。

“甲午”是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余省时年23岁。

画幅正中绘一枝连花带叶的棉花。棉花作为经济作物,花既不香,色也不艳,一向不被列为花鸟画的创作题材,因此,扇面裱边惠孝同题“此扇写棉花亦奇古。”此图以工细的笔法绘制,设色淡雅清新,可惜花朵中的白色返铅,变成黑黄色,为画作减色不少。左侧有余省的同乡、时年71岁的当地著名画家杨晋书录的“白石翁”七言诗补白,它不仅平衡了扇面的左右疏密关系,同时给画作增添了更多的文化气息以及画外的同乡之谊。

清朝中期佘省《种秋花图》轴赏析

《种秋花图》轴,清,余省绘,纸本,设色,纵165.8厘米,横93.7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据本幅上方乾隆皇帝御笔《种秋花诗》的诗后题:“右种秋花之作,命以诗意为图。时乾隆丙寅初秋御笔。”可知余省《种秋花图》是奉旨而作。款署:“臣余省恭画。”钤“余”、“省”连珠印。鉴藏印有:“乾隆御览之宝”、“陶冶性灵”、“观书为乐”、“含毫邈然”、“云霞思”、“乾隆宸翰”、“几暇临池”。“丙寅”是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

该画为全景式构图,表现课童种秋花的情景。画心上半部以远山和绿树表现出秋高气爽的时节,下半部重点突出了此画的主题——种秋花。庭院中,有的童子在房前空地处种植,有的给种好的秋卉培土、浇水。画中秋卉缤纷,蜂蝶两三萦绕篱径。整幅画面生动活泼,色彩妍丽,悦人眼目,表现出太平盛世人们安居乐业的惬意生活。著录于《石渠宝笈》三编。

清朝中期余省《牡丹双绶图》轴赏析

余省《牡丹双绶图》轴,清代, 余省作 ,绢本设色,纵174.6cm,横97.8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清朝中期佘省《花卉昆虫图》扇页赏析

《花卉昆虫图》扇页,清,余省绘,纸本,设色,纵19.3厘米,横56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扇页有自题:“于得意处触生趣,从密叶中点草虫。写为维老道翁正之。唯亭余省。”下钤“余”、“省”朱文联珠印,迎首钤“逸兴”朱文印。

此作属于小写意设色写生图,绘蜻蜓、蚂蚱、螳螂、瓢虫等昆虫在花草间安逸自得的状态。余省是位注重写生的画家,认为最生动、最感人的画作是触景生情之作,以天地为师才能创作出佳作。为此他镌刻有“天机心趣”、“笔沾春雨”等闲章,以表达“于得意处触生趣”的心迹。此图不是受皇室之谕的奉旨之作,而是作者送给友人的画作,因此,完全按照余省自己的意愿创作,成为最真实地展现余省艺术风格的画作。全图艺术语言朴实,从构图到笔墨无雕琢修饰。画面以丰富的色彩晕染,相映相衬中形成明洁秀润的格调,流溢出大自然清新的气韵。

清朝中期余省《菊石图》赏析

清 余省 菊石图 绢本设色 纵136.7厘米横64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此画描绘秀石之畔丛菊盛开的景象。秀石以淡墨勾染,浓墨点苔,粗犷硬朗。而菊花描绘极其细致,具有写实风格,设色艳丽饱满,以色彩的浓淡变化,延伸了空间的伸缩感,具有空灵高洁之气。自题七言一首。

清朝中期余省《花鸟图》赏析

清 余省 花鸟图 纸本设色 纵168.5厘米横88.5厘米 常熟市文物管理委员会藏。

全图以老梅折花为主体,树干粗壮雄浑,花枝盘曲伸展;树下泉石清幽,旁衬两丛天竺,绿叶朱实;四只八哥,飞鸣对唱。形成满园花香、色彩缤纷、春意喧闹的祥瑞之气。画幅墨韵辉粲,清润高雅。墨随笔运,笔力沉着劲利,在色彩与明暗上参用了西法。

清朝中期余省《墨妙珠林子(穀雨一候牡丹)》赏析

清朝中期余省《墨妙珠林子(穀雨一候牡丹)》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本册右幅为乾隆十二(一七四七)年,余省奉勅所画二十四番花信风。左幅则为庄有恭行书分录乾隆御製咏花诗。《梁元帝纂要》:「小寒至榖雨,凡四月八气二十四候,毎候以花之风信应之」,谓之二十四番花信,世所言始于梅花,终于楝花,楝花尽则立夏。

清朝中期余省 张为邦 《临蒋廷锡鸟》谱 第一册赏析

清朝中期余省 张为邦 《临蒋廷锡鸟》谱 第一册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点击见全册)

清朝中期余省《雪景鹭鸶图》赏析

清余省《雪景鹭鸶图》水墨画纸本纵28.4厘米,横22.4厘米,现收藏地常熟市文物管理委员会。

此画绘画冰天雪地,积雪满野,充满一种冷气逼人的气氛。只见一只孤零零的鹭鸶站在漫天大雪的枯枝衰草之间,由于寒冷使它饥饿难挨,又无法觅到食物,表情充满着彷徨和无助。它强挺着疲惫的身体,无力地仰望着天际,那忧郁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渴望。然而,天色灰暗,阴沉一片,积雪又何时能消散呢?面对此情此景,一种凄婉哀怜之感顿生心头,好一个:“阴云笼雪难消候,水鸟含饥独立时。”一语道出了作者的心声。画中之意便是画家之情,那沉闷的背景、稀疏的枯枝、饥寒的水鸟、荒寒的意境也许正是作者古稀之年孤寂心情的体现。如果是这样,那么那只仰首长叹的鹭鸶正是画家自己的写照吧!此图构思新巧,笔意清奇,设色淡雅,图中景物先以淡墨画成,再在墨色的基础上晕染少量的赭色和适量的水分,这样便形成或深或浅,或明或暗、或墨或色的笔墨效果,而且深浅浓淡的墨色与水分的渗透交融又形成一种动感之美。此画右上角自题七言二句,款署“壬午长至唯亭余省”。下钤“省印”白文印、“曾三氏”朱文印,左下角钤有“时年七十有一”白文印。

包括有此图的画册曾为常熟庞洁公收藏,共12页,绘于乾隆二十八年(公元1763年),作者

时年71岁,已由画院回到常熟,为老年之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