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堂】玄参【转载】
【中药学堂】玄参
之前我们学习了玄参的基本介绍及小故事,今天我们用图文形式学习玄参的基本性状及重要作用。
简介
为玄参科玄参属下面的一个种,学名为Scrophularia ningpoensis.。出处《神农本草经》,著名的浙八味中就有他的大名(浙八味:白术、杭白芍、浙贝母、杭白菊、元胡索、浙玄参、杭麦冬、温郁金)。下面结合笔者所拍的照片,来认识这味药材。
原植物
茎四棱形,叶在茎下部多对生而具柄,叶片多为卵形边缘具细锯齿,支根数条呈纺锤形膨大。初次见这种植物,很容易误认为是唇形科的(在没有开花的时候),他的叶片味道特殊,闻了之后就能记住。
药材性状
类圆柱形,中间略粗或上粗下细,有的微弯曲,表面灰黄色或灰褐色,质地坚实,不易折断。气味特异,比较像焦糖的那种。饮片断面乌黑。玄参在历史上因为“名讳”,因此一度改名为元参,固有元参之说。
显微鉴别
粉末灰棕色,气微,味微甘。饮片比较坚硬,含糖量也较多,我磨成的粉末后装在样品瓶中保存。主要显微特征:
石细胞:较多,单个散在或2-3成群,孔沟多分叉,胞腔一般较大;
木纤维:细长,稍弯曲,末端顿圆或斜尖,有细小斜纹孔;
导管:主要为网纹导管,少数具缘纹孔导管;
还有薄壁细胞、木薄壁细胞及后生皮层等
临床功效
如同帖子开头所说,滋阴降火,凉血解毒。用于热病烦渴,咽喉肿痛,便秘等。
重要作用
玄参有清热凉血,泻火解毒,滋阴的功效,玄参主治温邪入营,内陷心包,温毒发斑,热病伤阴、舌绛烦渴、津伤便秘、骨蒸劳嗽、目赤、咽痛、瘰疬、白喉、痈肿疮毒。
1、玄参治伤寒发汗吐下后,毒气不散,表虚里实,热发于外,故身斑如锦文,甚则烦躁谵语,兼治喉闭肿痛:玄参、升麻、甘草(炙)各半两。上锉如麻豆大,每服抄五钱匕,以水一盏半,煎至七分,去滓服。(《类证活人书》玄参升麻汤)
2、玄参治赤脉贯瞳:玄参为末,以米泔煮猪肝,日日蘸食之。(《济急仙方》)
3、玄参治三焦积热:玄参、连黄、大黄各一两。为末,炼蜜丸梧子大。每服三、四十丸,白汤下。小儿丸粟米大。(《丹溪心法》)
4、玄参解诸热,消疮毒:玄参、生地黄各一两,大黄五钱(煨)。上为末,炼蜜丸,灯心、淡竹叶汤下,或入砂糖少许亦可。(《补要袖珍小儿方论》)
5、玄参治阳明温病,无上焦证,数日不大便,当下之,若其人阴素虚,不可行承气者:玄参一两,麦冬(连心)八钱。水八杯,煮取三杯,口干则与饮令尽。不便,再作服。(《温病条辨》增液汤)
6、玄参治瘰疬初起:元参(蒸)、牡蛎(醋煅,研)、贝母(去心,蒸)各四两。共为末,炼蜜为丸。每服三钱,开水下,日二服。(《医学心悟》消瘰丸)
7、玄参治急喉痹风,不拘大人小儿:玄参、鼠粘子(半生半炒)各一两。为末,新汲水服一盏。(《圣惠方》)
8、玄参治伤寒上焦虚,毒气热壅塞,咽喉连舌肿痛:玄参、射干、黄药各一两。上药捣筛为末,每服五钱,以水一大盏,煎至五分,去滓,不拘时温服。(《圣惠方》玄参散)
玄参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口渴舌绛、烦燥、夜寐不安、神识不清或身发斑疹等症。温邪入于营血,伤阴劫液则口渴舌绛,内陷心包则烦燥神昏。
玄参能清热凉血,并有养阴生津作用,常合鲜生地、麦冬、黄连、连翘、银花、竹叶卷心等同用于以上诸症。
玄参滋养肾阴的功效,与地黄相近,故两药常配合同用。但玄参苦泄滑肠而通便,泻火解毒而利咽,临床应用范围较为广泛,一般不作长服的滋补之剂;地黄则功专补肾养阴,可作为久用的滋阴药品。
玄参为咸寒之品,质润多液,功能滋阴降火、解毒、利胭。
配鲜生地、丹皮、赤芍等,则清热凉血;
配大生地、麦冬等,则滋阴增液;
配牛蒡子、板蓝根等,则解毒利咽;
配大生地、石决明、密蒙花、蝉蜕等,则明目退翳;
配牡蛎、贝母、夏枯草等,则散结消瘰;
配银花、当归、甘草,则解毒消肿。
玄参用于咽喉肿痛、目赤、瘰历结核等症。咽喉肿痛有外感风热所致者,有阴虚、虚火上炎所引起者,这两类咽喉肿痛,玄参皆可治疗。
如感受风热者须配辛凉解表药如薄荷、牛蒡子等品;虚火上炎者配合养阴药如鲜生地、麦冬等品同用,故玄参为喉科常用之品,尤以治虚火上炎者为佳。
至于目赤而有阴虚火旺的症候,可用本品配合生地、石决明、夏枯草、青箱子、密蒙花等同用。治瘰历结核,可配贝母、牡蛎等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