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的里子——并不神秘的奇经八脉

刚才我们讲了十二正经的概念,李时珍说,十二正经呢,象沟渠。沟渠,就是河道。这是一个譬喻。就是说,人身体里面的十二正经呢,它是用以沟通、流通一种无形的能量,这样一种河道。这河道是由五脏六腑发源,通过手,通过脚的,这样的十二条河流。这就是十二正经。手上有手三阳,手三阴,脚上有足三阳,足三阴。总共加起来三四十二条。这十二条河流,每一条是不联通的。我的心脏系统功能好,那么由手厥阴心包经或者手少阴心经所流通的能量就特别的足,气血就旺盛,倘若我肝功能不好,那么我身上与肝相关的足厥阴肝经能量就不足。或者胃系统不好,那么与胃相关的足阳明胃经所流经的能量就不足。相互之间,没有补济。就像是长江水泛滥了,黄河缺水了,或者黄河泛滥了,而长江缺水了,两条水系没有沟通,这个时候,就需要另外一个层面的经络。我们说十二正经,每一个人都是通畅的,即便不练拳的人,也是通畅的。

但是这十二正经是各管各的,相互之间的沟通,就需要有奇经八脉。李时珍说,奇经八脉象什么呢?奇经八脉象湖泊。能够将十二正经所流通的能量,如果多了,就可以储存在这河系周边的湖泊中。但我认为,这奇经八脉还不单是具有湖泊的功能,还相当于有着运河的功能。联络各河系之间,相互之间有补济功能。譬如说督脉,它是总督一身之阳脉。它具有总督功能。督脉,它是人整个身体中所有的阳脉,都是它来统领的。倘若督脉通畅了,那么手三阳、足三阳这些阳脉,都可以通过督脉来相互联通,通过督脉来调配能量。任脉,是总任一身之阴脉。任脉通畅了,它能使你周身的手三阴、足三阴相互有了联络。这些阴脉所流通的能量,就可以通过任脉整体的来调配。损有余而补不足。任督两脉就是奇经八脉中最为重要的两条脉络。这个意义上说,奇经八脉更像是运河。像是京杭大运河,可以把淮河的水,流到长江来入海,或者可以南水北调,把长江的水,送往北京。拳经里,有谈到打通任督二脉,讲的其实是这一概念。

讲到任督二脉,练气功的人会知道一个概念。要打通任督二脉,需要过几道关卡。一是,人的嘴巴里,口腔的上部与口腔的下部,上下有隔阂,不联通的,古人认为,这就需要搭建一根桥。叫“鹊桥”。通过一条舌头,舌头是长在口腔下部的,要轻轻的抵在口腔上颚,只要轻轻点着就可以了,不能用力,舌头不能硬,只要轻轻点着,督脉下行时,在上嘴唇的人中,通过这根鹊桥,才能与下唇承浆相通。这样才能让任脉有下行之势。任脉下行到会阴时,肛门前的会阴,与肛门后的会阳,因为隔着肛门,也是一个隔阂,像是天堑,也需要搭建一根桥。俗称下鹊桥。一些拳论就提到,需要“提肛”。敛臀时,肛门似乎稍稍有上提的意思,气功书籍有“上提谷道”,其目的也是让下行的任脉与上行的督脉得以联通。所谓“会阴、会阳脉气相通”,讲的就是这一要领。

第三根桥,有些书讲是在夹脊。为什么在夹脊,需要一根桥呢。因为人是从动物演变过来的,人以前是爬行的,爬行时,四肢一撑,脊梁骨就拉挺了,甚至在爬行时能够运动变化,象猫一样,猫在跑动时,脊梁骨会带着身躯动的,整根脊梁骨是贯穿的。而人一旦直行以后,人正常的生活状态中,脊梁骨在腰眼处是凹陷的,命门这一位置,出现了一段曲线,这样一来,人上半身的重量,无法均匀落地,而是有一大半的重量压在脊椎的第四第五节处。这时候,督脉就无法上行,人倘若始终处在这样的状态,脊椎的第四第五节处长期承重,承受过大的压力,这几节脊椎就会肥大,或说长骨刺了,这骨刺就有可能压迫神经。我们练太极拳,要求命门稍显外凸,目的就是矫正这部位的凹陷,这样便于打通督脉,使得督脉能够从下面顺利的上行。

练气功的人常说的过三关,指的就是这些关卡。我们只要简单了解这些概念就可以了。我们不是纯粹练气功的,可以不去深究。(学员问:第三关怎么沟通?)命门这一位置,人在常态下,是凹陷的,我们要略显外凸,使得身形处在类似动物爬行状态下的撑起脊椎的要求。拳论所说的“后天返先天”,我们人的先天状态,就是动物的爬行状态。夹脊一开,精神也提起来了,督脉就能上行,任脉也能下行。督脉与任脉就构成了周而复始,周流不息的一个状态。这一周流过程,经过上鹊桥、下鹊桥和夹脊,我们把夹脊下原本凹陷的命门,稍稍外凸,也就搭建第三根桥了。

直接跟我们太极拳相关的,任督两脉基础上,我们还要理解一根带脉。带脉在腰部,像是京戏中的玉带。腰上像是套着一个呼啦圈的概念。

手脚之间,我们刚才说的手三阴跟足三阴之间,需要由任脉来总任,这样就形成了“手三阴-任脉-足三阴”,这样一种格局。就是说,手要通过任脉,跟足发生关联,所有手足的属阴的脉络,都要经由任脉来管理。这样就出现了“阴跷脉”与“阴维脉”,阴跷脉,还是能看得到运行轨迹的,阴维脉则是由内而外的沟通。阴跷脉是手足上下的联通,阴维脉是涉及身躯内外沟通的概念。手三阳跟足三阳之间,也有一个联络。这一联络,是通过督脉来相互之间有了沟通。这样也就形成了“手三阳-督脉-足三阳”这样的格局。这就出现了“阳跷脉”与“阳维脉”。阳跷是一种左右交叉的连接,譬如右手的手三阳与左脚的足三阳,通过督脉联络的,就是阳跷脉。维脉是同侧的手足之间的连接。

上面任脉、督脉、带脉再加上阳跷脉、阳维脉、阴跷脉、阴维脉四根,就有七根脉络了。这七条脉络倘若通畅了,最后自然会畅通贯穿躯体上下的脉络,瑜伽叫中脉。中医叫“冲脉”。一般中医经络学说里,冲脉不讲运行轨迹的。一般只说从涌泉开始,到百会,由下而上,向四面扩散开来的意思。像是放烟花一样的,由下而上,再往四面八方散开来。

这奇经八脉通畅之后,就能使得十二正经所流行的无形的能量,相互之间能够得以调剂。那么,太极拳所要研究的对象,就是通过“心”对“身”的调控,来达到让我们的十二正经所流行的能量,相互之间能够得以调剂,相互之间能够有所补救,这样一种状态。这样才能达到养生的目的。损多余补不足,这也符合中医的“补泻”理论。“补泻”之间,以达成阴阳平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