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甘仁是如何灵活用经方的

先从丁甘仁老先生的第一个医案看起 
姜左 外寒束于表分,湿痰内蕴中焦,太阳阳明为病。寒热无汗,头疼,胸闷泛恶,纳谷减少,脉浮滑,苔白腻。拟汗解化滞,重用表药。经云∶体若燔炭,汗出而散。淡豆豉(三钱) 赤茯苓(三钱) 炒枳壳(一钱五分) 净麻黄(四分) 生姜(二片) 姜半夏(二钱)六神曲(三钱) 生姜(一钱)青防风(一钱) 广陈皮(一钱) 炒谷芽(三钱) 炒赤芍(一钱五分)

这位姜先生的病机很清楚,外寒束于表分,湿痰内蕴中焦。再加舌脉作为佐证,太阳阳明病无疑,我觉得要注意的是中焦应该出现郁热了,只是还不强烈,舌苔还是白腻。 老先生的方看起来很乱,分成三组就比较好看了;

第一组:淡豆豉,净麻黄, 生姜, 青防风,这一组很明显发汗解表。这一组的主药应该是淡豆豉用了三钱,用它一为解表,同时又可清热除烦可谓一举两得。但同时麻黄却只用到了四分,有两个原因;第一丁先生坐诊之地气候湿热,腠理疏松;第二防止助里热。 生姜, 青防风祛风寒。这组的作用是疏解表邪。

第二组:赤茯苓, 炒枳壳,姜半夏,六神曲, 广陈皮, 炒谷芽。这一组学过方剂的都知道,就是二陈汤的变化。姜半夏, 广陈皮,把白茯苓换成了利水效果更好的赤茯苓,而且用量独大三钱,更有利于化湿痰。患者出现胸闷泛恶,纳谷减少,所以用炒枳壳,六神曲, 炒谷芽调中枢理气机,而且在古人看来这些药也是可以化痰的,例如在傅青主的医案就经常用神曲,谷芽化痰。这组的作用是和胃化湿。

第三组: 炒赤芍,清里热,和诸药达到表里同治。 到这里似乎圆满了,但是疑问也跟着出来了:

第一问,为何不用直接用小青龙? 
第二问,清热药俯首皆是,为何独取赤芍? 
第三问,姜枣经常同用,这里为何只用姜? 
第四问,为何这里没用甘草?

我是这样理解的,不对的地方请各位指正! 第一个,这个症初看很像小青龙,但仔细分析却有不同,小青龙之内饮为纯粹的寒饮,而此时患者已有化热征象,姜辛味的结构已经不适合了。 第二个,患者此时为湿痰,厚腻的滋阴清热就要避开,玄参麦冬辈就不大合适了,知母,丹皮呢?患者湿痰应在外感之前就有,也就是说患者可能多多少少有点阳气不足,知母入肾经不大合适,丹皮清热的部位太靠里也不行。黄芩倒是有些对路,但从症状上看郁热主要在中焦而非上焦。赤芍现在的教科书里认为只归肝经,古代认为也是可以入脾经的,这样既清了脾热又抑了肝强,而且此时又用的是炒的,寒性也缓和了很多。 第三个,此时患者无汗,津液未伤;此时方向应以外散为主,不宜和法,同时大枣恋湿,不宜去湿痰,所以不用。 第四个,患者兼症中中焦气机失常比较明显,甘草易使人中满,而且也不宜扶正,所以用甘草反而添乱。

(0)

相关推荐

  • 5,平胃散医案

    5,平胃散医案

  • 凉燥非燥——仝小林辨治哮喘案

    哮喘案 李某,女,16岁.初诊日期2015年7月20日. 患者哮喘10余年,过敏性鼻炎伴过敏性皮炎12年.患者自诉10年前因受凉感冒未引起重视,后因呼吸困难至医院诊断为哮喘.予抗生素.雾化吸入治疗.平 ...

  • 脾阳,驱百病!用一张方子,治“口冒凉风”,脾湿一去,脾阳自来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有人曾跟我开玩笑,说中医就是"跳大神&qu ...

  • 老中医一剂退热!胡希恕、刘渡舟、丁甘仁等九位名家教你用经方

    中医治疗发热有独特的优势,早在<黄帝内经>就总结了上古以来的热病诊治经验,在热病的发生.证候.转归和防治等方面,皆有翔实记载. <伤寒杂病论>所载之方被称为"经方&q ...

  • 丁甘仁证治经验

    一.伤寒类: 1.在三阳方面:应用麻黄.桂枝.小青龙等法外,又有表寒里热的桂枝白虎汤.大青龙法,以及生津清热.下则存阴.承气等法:妇人经水和适来,邪热陷入血室.瘀热交结,用小柴胡加清热通瘀之法. 2. ...

  • 孟河丁甘仁遗方歌括(摘选)歌括作者/李重...

    孟河丁甘仁遗方歌括(摘选) 歌括作者/李重人 疏解/黄觉汉 已故名医丁甘仁,江苏武进县人,其祖其父都是名医,其乡有孟河与运河通,故又有丁孟河之称.我久仰其名,惜未见其人.1955年夏,我奉调赴蓉,得与 ...

  • 丁甘仁临床常用方剂歌诀(感冒、失眠、崩漏等疾病)

    河丁甘仁遗方歌括(摘选) 歌括作者:李重人   疏解:黄觉汉 已故名医丁甘仁,江苏武进县人,其祖其父都是名医,其乡有孟河与运河通,故又有丁孟河之称.我久仰其名,惜未见其人.1955年夏,我奉调赴蓉,得 ...

  • 丁甘仁治疗内伤杂病经验

    丁甘仁治疗内伤杂病经验 吾太师丁甘仁为清末名医,学识经验,俱极丰富.不仅擅治温热病,对内伤杂病的辨证立法亦颇有创见.现撷其精要,略作浅述. 胃以通为补 丁师曾谓:"暴痛属寒,久痛属热,暴痛在 ...

  • 丁甘仁论治胃脘痛医案

      案  一   甘左,少阴阴阳两亏,厥气挟浊阴上干,胃失降和,脘痛吞酸,时轻时剧,脊背畏冷,脉象弦紧.今拟助阳驱阴而和肝胃. 别直参一钱,熟附块一钱,仙半夏二钱,淡吴萸五分,云茯苓三钱,陈广皮一钱, ...

  • 清透解读,内外合治——丁甘仁辨治喉痧经验

    ·冬应寒而反温,春犹寒禁,春应温而反冷,非其时而有其气,成疫疠之邪,邪从口鼻入于肺胃,咽喉为肺胃之门户,暴寒束于外,疫毒郁于内,蒸腾肺胃两经,厥少之火,乘势上亢,形成喉痧. ·治疗喉痧关键之处,在于初 ...

  • 老中医:荧屏中的翁泉海,历史上的丁甘仁

    精彩文章现在开始 岁末年初,世界经济疲敝,但影视界一枝独秀,异常火热. 春节档红的发紫的电影<流浪地球>近乎妇孺皆知,贯穿50年代至80年代的恢弘巨制--电视剧<大江大河>又一 ...

  • 名医丁甘仁治疗咳嗽的9种方法分享,非常珍贵的中医经验

    近代名医丁甘仁先生,治学严谨,毫无偏见,认为<内经>.<伤寒>.<金匮>等经典著作,是学习中医的基础.对金元以后诸书,提出"不可偏执"的看法,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