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颂”征文比赛:40号作品】那人,那地||马思耿

那人,那地

徐闻中学 高二(4)班  马思耿

看着现在的年轻人穿着故意剪破的牛仔裤,他永远不会忘记自己当年穿着布满补丁的裤子。

那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了。同一年,他也出生了,出生在一个贫困的乡村。

到了上学的年纪,天刚蒙蒙亮,隔壁人家屋上的炊烟刚刚飘起,他就穿着那套满是补丁的衣服踏上了求学之路。即使到了深冬,他脚上的仍是那双露着脚趾头的解放鞋。在学校里,他就像《平凡的世界》里的孙少平,每天靠着两个黑馍馍生活,当时他的梦想就是吃上一口白馍馍。

后来,国家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他拿到了一纸包产到户的合同。在村里头,他总是那个最早拿着锄头下田,踏着星光回家的。功夫不负有心人,他那年种菠萝卖了一个好价钱。当收菠萝的车一开走,钱一拿到手,他就到市场上买了一个白馍馍。当晚,他坐在饭桌前拿着一个白馍馍,满眶泪水。

那是他吃的第一个白馍馍。

1977年恢复了高考,在无数学子满怀梦想赴往考场时,他焦急地在医院门口等待着。终于,他听见了他儿子的第一声啼哭。在这之后,他干活更卖力了,村里人都不解。每次别人扛着锄头回家经过他的菠萝田时,都会哑着嗓子喊还在田里劳作的他:“还不回去咯?你这是恨不得睡在田里了?”他只是抬起头,用手背擦了擦额头上密密麻麻的汗珠,黑黝黝的脸朝向远方,笑着说:“我还要给我家娃子攒钱去上大学勒!”十几年后,他的儿子不负众望,成了村里第一个大学生,收到了优良教育。收到录取通知书那天,他请了村里人喝酒,他喝的面色通红,嘴里还呢喃着,“我高兴....考上了大学就好......”

那是他戒酒多年的第一次破戒。

再后来,改革开放的东风吹向了神州大地,他热情高涨,带领村里的人修路,鼓励大家大力搞生产。不出几年,村里就翻了个样,那泥泞的,颠簸的小路都变成了笔直的公路,以前那被风一吹就摇摇欲坠的茅草屋被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楼取代了。村民们站在贴着新对联的门口,听着耳边鞭炮的响声笑开了颜......最开心的莫不过他了。

而如今,国家互联网飞速发展,已是年逾古稀的他仍走在时代的前头。本着“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他在网上注册了一家淘宝店铺,将他自己采的蜂蜜挂在网上,经营的有声有色。别人问他为啥不坐下来享享清福,他还是笑笑,说“我没读多少书,但70年来,我在成长,国家也在成长;我人是老了,但咱们国家发展的劲头不老啊,我也得咬牙跟上,跟上时代的步伐,跟上祖国的步伐!”

他就是我亲爱的,不服老的爷爷。当他谈起这些尘封的往事时,我一家子都相视一笑,旁边的电视,辉煌中国仿佛耀眼的将破空而出,解说员对中国70年的丰功伟绩的赞扬回荡在屋子里,后又夹着欢笑声传出窗外,飞向蓝天……

点评:个人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文章以爷爷的命运发展为线索,讲述了他的人生经历,故事生动具体,吸引读者。另一方面,以爷爷个人的生命历程突出了中国70年的发展,以及所取得的伟大成就,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和向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