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家秦伯末讲解四诊法:望诊 | 一针一药

▲秦伯未(1901-1970) 现代中医学家。毕生致力于中医教育和临床实践。业医50余年,著述颇丰。其著作涉及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多方面,尤其对《内经》进行了深入研究。临床方面,对温热病、肝病、血液病、心脏疾患、溃疡病等的治疗,颇多见解。为当代中医学术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中医的诊断方法分为望、闻、问、切,称做四诊。

医者运用视觉,对人体全身和局部的一切可见征象以及排出物等进行有目的地观察,以了解健康或疾病状态,称为望诊。

望诊的内容主要包括:观察人的神、色、形、态、舌象、络脉、皮肤、五官九窍等情况以及排泄物、分泌物、分泌物的形、色、质量等,现将望诊分为整体望诊、局部望诊、望舌、望排出物、望小儿指纹等五项叙述。舌诊和面部色诊虽属头面五官,但因舌象、面色反映内脏病变较为准确。实用价值较高。因而形成了面色诊、舌诊两项中医独特的传统诊法。

1、精神

精神的强弱,基于正气的盛衰,正气充实则精神不疲,目光精彩,言语明朗,神思不乱,呼吸平静,虽有临时急症,预后多良。反之,正气衰弱则精神萎靡,目光黯淡,言语低怯,神思不定,呼吸气促,虽然临时病势不重,但须防生变端。 
精神充实的病人,信心高,自主力强,少忧虑,耐痛苦,对疾病能作坚强的斗争,这对治疗是一个有利的条件。

2、气色

察色包括面部和全身皮肤,分为青、赤、黄、白、黑五种,依据五行学说分属五脏,并将内脏分配在面部各部。比如赤为火之色,主热,就认为肝热病者左颊先赤,肺热病者右颊先赤,心热病者颜先赤,肾热病者颧先赤,脾热病者鼻先赤。这些有其准确的一面,但不能执此一端论定。

临症上常见的:面部色青,为小儿急惊,为痰喘重症;青黑为寒痛;色白为气虚,为亡血;色黄为湿气,兼目黄为黄疸;色赤为肝火上逆,为阳明实热,色赤独见两颧者为阴虚火亢;色黑为水气,为女劳疸,妇女眼眶四角色黑者为带下病。

在察色的同时必须察气,气分浮沉、清浊、微甚、散搏、泽夭五类。其色现于皮肤间的为浮。主病在表;隐于皮肤内的为沉,主病在里;明朗的为清,主病在阳,重滞的为浊,主病在阴;浅淡的为微,主病轻,深浓的为甚,主病重;疏散的为散,为病将愈,凝聚的为抟,主病未已;鲜明的为泽,主病吉,枯搞的为夭,主病凶。通过气的观察,对于色的诊断将会有更深入地认识,例如风温病的面色多清朗,出现红色亦浮泛在表;湿温病则面色晦浊,黄而带黑。又如黄疸病,黄而鲜明如橘子色的为阳黄,黄而象烟熏的为阴黄。

察色不仅于诊断病邪有用,与正气亦极有关系。凡是营养缺乏的病人面上不会有华色,疲劳过度的、久病体弱的也不会容光焕发。所以气色相合,可以鉴别疾病,也可测知病人体力的强弱。

除了气色相合以鉴别疾病外,还可以与症候结合起来以验气色的顺逆,例如胁肋胀痛,或小儿惊痫抽搦,均为肝病,色以青黄面泽为顺,纯白为逆。咳嗽气喘,或盗汗遗精,或骨蒸疹热,均为肺肾虚证,色以黄白为顺,纯赤为逆。

3、舌苔

察舌是望诊中重要的一环。舌和苔的定义:舌是舌质,苔是舌质上的一层薄垢,有如地上所长的莓苔,故称舌苔。看舌质是辨别脏气的虚实,看舌苔可以辨别胃气的清浊和外感时邪的性质,总的说来,观察舌质和舌苔的变化,能知疾病的性质及正气和邪气的消长情况。

其次,当知舌苔的分部。以五脏来分,舌尖属心,舌根属肾,中心属肺胃,两旁属肝胆。以三焦来分,舌尖属上焦,舌中属中焦,舌根属下焦。

在谈病理的舌苔之前,应首先谈一下正常的舌苔。正常人的舌苔,除了个别人的舌苔因体质及嗜好等不同不尽一致外,一般以舌地红润,上罩薄白苔,不干不湿为标准。但多痰多湿的人,舌苔往往较厚;阴虚内热体质的人,舌苔多带微黄;嗜酒吸烟的人,舌苔比较黄腻,或带灰黑;吃奶的婴儿又多白腻带滑。还有属于先天性的舌光无苔,或舌苔花剥,或舌多裂纹,必须一一问明,只要平常如此,也无病证,都属正常范围。

察舌是相当细致的,舌与苔须分看,又须合看。兹为便于说明,分述如下:

舌质:分淡、红、绛、紫、蓝五色。质地淡白为虚寒证,或为大失血后极度贫血的现象。鲜红为温热证,或为阴虚火旺,舌尖红为上焦热盛,或心火上炎;舌边红为肝热。红甚为绛,即深红色,多为邪热入营。紫红为三焦俱热极,紫而晦暗为瘀血蓄积,淡紫而青,并较湿润者为寒邪直中肝肾的阴证。蓝舌亦称青舌,蓝而滑者为阴寒证,干燥者为瘀热证,均为凶险之候。

舌苔:分白、黄、灰黑色。① 白苔:薄白而滑,为感冒初起:白滑粘腻,为内有痰湿;白而厚腻,为湿浊极重;白如积粉,为温疫秽浊重;白腻如碱,为食滞挟湿浊郁伏。白苔在外感上多为表证。② 黄苔:淡黄而不干者,为邪初传里;黄腻为湿热;黄而垢腻,为湿盛于热;老黄焦裂,为热盛于湿。③ 灰黑苔:但灰而薄腻滑润,为停饮或直中阴寒;灰之甚为黑,黑苔干燥,为热炽伤津,火极似水;滑润者则为阳虚寒盛,水来克火。

饮食能使舌苔变色,如初进豆浆、牛奶多见白腻;饮橘子汁多变淡黄;食青果、酱菜等多变灰黑。这种变色,大多浮在舌苔上,不关舌质,称为“染舌”,于诊断上不足为据。

除了观察舌质和舌苔的颜色外,还要辨别老嫩、干润、软硬、战痿、厚薄、松腻、荣枯、胀瘪。舌坚敛苍老属实,浮胖娇嫩属虚;干为津枯,润为津液未伤;软属气液自滋,硬属脉络失养;战为颤动,属虚属风,痿为软不能动,属正气虚弱;苔薄属表邪初感,厚属里邪已深;松者无质,属正足化邪,腻为有地,属秽浊盘踞;荣为有光彩,病见皆吉,枯为无神,病见多凶;胀为胖肿,属水湿,瘪为瘦缩,属心虚或内热消烁。

舌上全部无苔,称做光舌,多为阴虚,光如去膜猪腰,为肝肾阴分极伤。舌苔中间缺乏一块,称做剥苔,赤为阴虚有热,剥蚀斑烂的,称做花剥,多为温疫湿热伤阴。舌光有裂纹,或舌苔燥裂,均为津液损伤,舌生红刺或红点,均为内热极重。舌起白点如泡,饮食刺痛,称做疳,为胃热;生白衣如霉腐,逐渐蔓延,称做糜,多见于热恋阴伤之症。

当分别观察舌质和舌苔变化以后,两者必须结合考虑,才能全面,例如舌绛是邪热人营,倘兼黄白苔者,为气分之邪未尽;自苔红底,为湿遏热伏,不可一味清营。又如舌腻是湿,黄是入胃化热,倘然厚腻而黄,舌质不红,仍以化湿为要;相反地,舌腻不润,舌质已露娇红,便须防止化热伤津,虽厚不可用辛燥化湿。诸如此类,变化极多,不能专顾一面。

4、形态

观察病人的形体姿态动作.对于诊断上也有很大的帮助。如肥人多痰湿,瘦人多内热;一臂不举为痹,半身不遂为中风;膝部屈伸不便,行时偻俯,为筋病;不能久立,行时振掉为骨病;卧时身轻能转侧的为阳病,身重不能转侧的为阴病;常屈一足或蜷曲而卧的多为腹痛证;循衣摸床,撮空理线,为神气散乱;四肢拘急,角弓反张,为痉病及小儿惊风等。

5、其它部分

目赤为热,目黄为黄疸.目斜视者多为肝风。鼻塞流涕为感冒,鼻孔干燥,黑如烟熏为阳毒热深,鼻孔煽张为肺风或肺绝。口噤不语为痉,日角歪斜为中风。

凡是目力所能观察到的地方,都属望诊范围。望法是诊断的第一步。

(0)

相关推荐

  • 中医的诊断 (望.闻.问.切)|祖传四代名医杨晋

    中医的诊断(望.闻.问.切) 图片来源:祖传四代名医杨晋朋友圈 文字来源:祖传四代名医杨晋朋友圈 [修心人生] 繁华闹市静心,烦躁恼怒静心.看破世事空心,享受人生悦心.世间诸事在心,诸般美景源心. [ ...

  • 舌诊笔记(二七)

    舌诊主要有望舌质和望舌苔两个部分,舌质反映五脏精气的盛衰,舌苔反映病邪的性质和病位的深浅. 望舌诊主要望舌神.舌色.舌形和舌态. 望舌苔主要包括舌苔的性质和舌苔的颜色,舌象的状况反映口才正气盛衰,病邪 ...

  • 舌诊笔记(二六)

    乱象的动态分析: 在疾病发展过程中,要注意舌象的动态变化,外感病中,舌苔由薄变厚,表明舌由表入里.舌苔由白变黄,为病邪化热的征象. 中风病人的舌色由淡红转红转暗红再转红绛至紫暗,舌苔黄腻或焦黑,或舌下 ...

  • 中医学家秦伯末讲解四诊法:切诊 | 一针一药

    ▲秦伯未(1901-1970) 现代中医学家.毕生致力于中医教育和临床实践.业医50余年,著述颇丰.其著作涉及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多方面,尤其对<内经>进行了深入研究.临床方面,对温热病.肝 ...

  • 中医学家秦伯末讲解四诊法:闻诊 | 一针一药

    ▲秦伯未(1901-1970) 现代中医学家.毕生致力于中医教育和临床实践.业医50余年,著述颇丰.其著作涉及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多方面,尤其对<内经>进行了深入研究.临床方面,对温热病.肝 ...

  • 中医学家秦伯末讲解四诊法:问诊 | 一针一药

    ▲秦伯未(1901-1970) 现代中医学家.毕生致力于中医教育和临床实践.业医50余年,著述颇丰.其著作涉及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多方面,尤其对<内经>进行了深入研究.临床方面,对温热病.肝 ...

  • 中医传奇:著名中医药学家—秦伯末

    秦伯末 秦伯未,中医学家.毕生致力于中医教育和临床实践.业医50余年,著述颇丰.其著作涉及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多方面,尤其对<内经>进行了深入研究.临床方面,对温热病.肝病.血液病.心脏疾患 ...

  • 秦伯末解读中医辨证之三焦辨证

    三焦辨症法是六经辨症法的发展,<温病条辨>一书就是运用这方法编写的.它的主要精神,是在热性病整个发展过程中辨别轻.重.浅.深.比如外感温病初起在上焦,病浅而轻,顺次传到中焦和下焦,就逐渐深 ...

  • 秦伯末:中医治疗西医疾病的思路(深度好文)

    临床上遇到经过西医诊断的疾病,中医如何正确地对待并进行适当治疗,我的看法很简单:中医治疗西医诊断的疾病,必须根据中医的理法进行辨证,重新做出中医的诊断,西医的诊断可供参考.理由也很简单:既然是要用中医 ...

  • 大师秦伯末高度评价与耐寒《付氏三书》,肯堂《证治准绳》并垂不朽!的“平脉辨证第一书”

    学习中医的过程中,获得一本好书!是一种庆幸,更是一种激励!阅读掌握本书受益匪浅!本书也被国医大师秦伯末先生高度评价 并语言:与耐寒<付氏三书>,肯堂<证治准绳>并垂不朽!本书也 ...

  • 秦伯末先生膏方医案选

    秦伯末先生膏方医案选 肝旺脾弱,痰湿阻络案 卢太太,1938年12月11日 肝旺者阴必亏,脾弱者湿必重,阴亏则厥阳化风,湿重者则凝聚饮.往年春夏之交,头痛心悸腹胀常见.今岁右臂不用,神机呆滞,痰多气急 ...

  • 秦伯末先生膏方案选

    秦伯末先生膏方案选 二.脾肾就亏,银镜耗损案 王大兄,1938年12月4日. 肾为水火之窟,脾属至阴之性,水亏于下,则为溲夾精丝,腰骨痠疼,阳虚于中则为腹内苦冷,衣薄益甚,凡此皆衰老之象也.惟肾脏之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