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马骏:碳中和面临100万亿~300万亿的投资机遇
马骏:碳中和面临100万亿~300万亿的投资机遇
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
马骏
拓展阅读
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马骏:预计“碳中和”将在未来30年带来超百万亿元的绿色金融投资
来源:央广网 2021-04-08
央广网北京4月8日消息(记者蒋勇)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碳中和”将会带来哪些投资机会?金融系统应该如何改革以符合“碳中和”的发展要求?在实现“碳中和”目标过程中,高碳产业和企业会面临哪些生存危机?带着这些疑问,总台央广记者蒋勇对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原委员、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马骏进行了专访。
马骏说,“碳中和”预计将在未来30年内带来180多万亿元的绿色金融投资,在能源、交通、建筑、工业、林业等行业带来巨大的投资和商业机会。对金融机构来说,如果不参与这个过程,就会失去最大的投资和业务增长机会。
马骏介绍:“过去一年多,我牵头做了一项重庆绿色投资研究,只重庆这样一个省级经济体,要实现'碳中和’,估计未来30年内就有13万亿绿色投资需求。如果将这个数字映射到全国,全国'碳中和’所需要的绿色投资或许会接近500万亿。所以,我估计在100-500万亿之间,这是未来30年落实'碳中和’给全国绿色低碳投资带来的机遇。”
马骏说,如果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积极地在未来30多年里实现“碳中和”,能源和经济的低碳转型就会很快,几乎所有的高碳产业和企业都会消失。如果不积极采用低碳、零碳技术进行转型,这些高碳产业和企业都将面临生存危机。在这个过程中,金融机构要特别重视“碳中和”所带来的转型风险。“金融机构要开始注重对气候转型风险的理解和估算。如果股权投资者在这些高碳产业和企业中有股份,而且这些企业不转型,那么未来这些股权的估值将很可能变得很小甚至变成零。如果银行贷款给高碳企业,且这些企业不转型,那么这些贷款就会变成坏账。”
马骏说,过去有一些对绿色金融的激励机制,包括再贷款、地方担保、贴息等,但总体力度不够大,覆盖面不够广,他建议强化对低碳投融资的激励机制。“一是建议中国人民银行设立更大规模的专门支持低碳项目的再贷款机制,以降低绿色低碳项目的融资成本。二是要开始研究降低绿色风险资产权重和提高棕色资产风险权重的激励机制。如果把绿色资产的风险权重降下来,实际就是对所有绿色贷款给了低成本的激励机制。提升棕色资产(包括高碳资产)的风险权重之后,就会增加这些贷款的融资成本,引导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减少对这些高碳项目支持的力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