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州内斗:幽州牧刘虞为何非要弄死猛将公孙瓒?

众所周知,在汉末三国时代的诸多军阀中,刘虞是颇为仁厚的一位。《后汉书·刘虞传》中称刘虞“虽为上公,天性节约,敝衣绳履,食无兼肉”,可见他是当时一位颇有人格魅力的军阀。

有趣的是,刘虞虽然对其治下的百姓颇为宽仁,但对公孙瓒则十分愤恨,甚至多次想诛杀公孙瓒。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刘虞如此这般痛恨公孙瓒呢?

在立足《后汉书》等基本史料的基础上,笔者认为,刘虞之所以如此痛恨公孙瓒,以至想要置公孙瓒于死地而后快,主要有如下两点原因:

其一:二人政见不合,积衅已深

众所周知,在汉末的幽州,实际上存在者以幽州牧刘虞为首的文治派和以降虏校尉公孙瓒为首的武治派两股势力。二人政见往往不一致,这突出表现在如何对待乌桓这一问题上。根据《后汉书·公孙瓒传》所载:

瓒志埽灭乌桓,而刘虞欲以恩信招降,由是与虞相忤。

由此可见,刘虞主张对乌桓采取怀柔安抚政策,而公孙瓒则主张用武力荡平乌桓。很显然,二人分歧十分严重。此外,根据《后汉书·刘虞传》所载:

诏令公孙瓒讨乌桓,受虞节度。瓒但务会徒众以自强大,而纵任部曲,颇侵扰百姓,而虞为政仁爱,念利民物,由是与瓒渐不相平。

据此记载可知,公孙瓒对部下往往不加约束,纵容部下抢掠百姓。这无疑引起了以为政宽仁著称的刘虞的不满。在刘虞看来,公孙瓒就是一介武夫,只知穷兵黩武,只会为祸于民。故而,刘虞势必要除掉公孙瓒。

其二:个人私怨

除政见不合外,刘虞与公孙瓒之间还有着复杂的个人私怨,这突出表现在公孙瓒劝说袁术扣押刘虞儿子一事上。刘虞有一个儿子名叫刘和,当时在献帝长安朝廷里担任侍中一职。

由于汉献帝想要东迁,便派遣刘和前去联络刘虞派兵接应。然而,当刘和东出武关、来到南阳时,却被袁术质押,当作了威胁刘虞的工具。此时,公孙瓒又在背地里煽风点火,劝说袁术继续扣押刘和、夺去刘和兵权。刘虞得知此事后,自然进一步加深了对公孙瓒的怨恨,史称“瓒乃阴劝术执和,使夺其兵,(刘虞)自是与瓒仇怨益深”。

在政见分歧和个人私怨双重因素下,刘虞与公孙瓒的矛盾积累得越来越深,二人争相向长安朝廷控告对方。对于双方相互告状一事,《后汉书·刘虞传》有着明确记载:

虞所赉赏典当胡夷,瓒数抄夺之。积不能禁,乃遣驿使奉章陈其暴掠之罪,瓒亦上虞禀粮不周,二奏交驰,互相非毁,朝廷依违而已。

因此,正是在长期的矛盾累积中,刘虞对公孙瓒的痛恨达到了极点,意欲弄死公孙瓒的想法越来越强烈。于是乎,便发生了日后刘虞征讨公孙瓒一事。遗憾的是,不擅长军事的刘虞根本不是公孙瓒的对手,非但没有除掉公孙瓒,自己反倒被公孙瓒诛杀。这真可谓是命运弄人,令人叹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