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传千年的《黄帝外经》之命门真火篇及甲状腺结节的针灸截根疗法

  少师曰:命门居水火中,属水乎?属火乎?

岐伯曰:命门,火也。无形有气,居两肾之间,能生水而亦藏于水也。

少师曰:藏于水以生水,何也?

岐伯曰:火非水不藏,无水则火沸矣。水非火不生,无火则水绝矣。水与火,盖两相生而两相藏也。

少师曰:命门之火,既与两肾相亲,宜与各藏腑疏矣。

岐伯曰:命门为十二经之主,不止肾恃之为根,各藏腑无不相合也。

少师曰:十二经皆有火也,何藉命门之生乎?

岐伯曰:十二经之火,皆后天之火也。后天之火非先天之火不化。十二经之火得命门先天之火则生生不息,而后可转输运动,变化于无穷。此十二经所以皆仰望于命门,各倚之为根也。

少师曰:命门之火气甚微,十二经皆来取资,尽为分给,不虞匮乏乎?

岐伯曰:命门居水火中,水火相济,取之正无穷也。

少师曰:水火非出于肾乎?

岐伯曰:命门水火虽不全属于肾,亦不全离乎肾也。盖各经之水火均属后天,独肾中水火则属先天也。后天火易旺,先天火易衰。故命门火微,必须补火。而补火必须补肾,又必兼水火。补之正,以命门之火可旺,而不可过旺也。火之过旺,水之过衰也。水衰不能济火,则火无所制,必焚沸于十二经,不受益而受损矣。故补火必须于水中补之。水中补火则命门与两肾有既济之欢,分布于十二经亦无未济之害也。

少师曰:命门之系人生死甚重,《内经》何以遗之?

岐伯曰:未尝遗也。主不明,则十二官危。所谓主者,正指命门也。七节之旁有小心。小心者,亦指命门也。人特未悟耳。

少师曰:命门为主,前人未言何也?

岐伯曰:广成子云:窃窈冥冥,其中有神。恍恍惚惚,其中有气,亦指命门也。谁谓前人勿道哉!且命门居于肾,通于任督,更与丹田神室相接,存神于丹田,所以温命门也。守气于神室,所以养命门也。修仙之道,无非温养命门耳。命门旺,而十二经皆旺;命门衰,而十二经皆衰也。命门生而气生,命门绝而气绝矣。

少师曰:善。

探 微:

这一章接十二经、五脏六腑阴阳五行属性之后的又一次天机泄漏,明言直接告诉后人,“修仙之道,无非温养命门耳”。“命门”,顾名思义,就是生命的门户,为十二经各脏腑的主宰,是人体的“小心主”。“命门旺而十二经旺,命门衰而十二经皆衰也”。“命门生而气生,命门绝而气绝”。直透底蕴,再明白不过了。

下丹田为什么又叫“神室”呢?神指脑部泥丸宫中的元神真性,下嫁于下丹田神室洞房之中,与元精交媾合欢,结为夫妇孕而产生阴阳真气,真精从命门生,真气从命门入十二经,五脏六腑润养,再返回到命门时,已是水火既济的真元,是还丹之真液;再通过“奇经八脉”的涵蕴,就会变成大丹之金液,可以颠倒阴阳,脱离生死,沾一滴就可以使“鸡餐成凤,犬食成龙”,收入鼎中,立脱生死,入真人之位,今人不悟也!

后世丹经,每多隐语譬喻,使修道者如入五里雾中,不知所云。而“外经”则揭开神秘面纱,直抒真境,注者在此恳望诸读者朋友千万留心,勿辜负轩辕圣祖度世苦心,更不要仅仅把“外经”当做一般的医书古籍,走马观花。

诗 云:

(一)

轩辕圣祖有真经,七节之旁觅小心。

贞女嫁于夫子后,金花朵朵放琅琳。

(二)

冥冥默默又昏昏,一点真机守命门。

东海波翻元气涌,无边美景转金轮。

王女士,45岁。

主诉:咽喉部异物感紧箍感1个月,彩超检查发现甲状腺右叶有一2.7×2.2cm结节,峡部有一约1.5×1.2cm结节。

症见:咽喉部紧箍感,胸闷易怒。右侧甲状腺可触及包块,表面光滑、边缘整齐、质硬。

中医诊断:瘿结(甲状腺结节)

气郁痰阻是甲状腺结节的主要病机,各种原因导致肝气郁结,气滞不畅,津液失布,痰凝颈前发为瘿结,可出现咽喉部异物感、紧箍感、胸闷抑郁、烦躁易怒、痰多倦怠等表现。

治法:瘿结针灸截根术

处方:(此术集历代名家治瘿结之大成,操作简单,功效宏大)

一、背部十一针

1.大椎(一穴一针);2.第三、四、五胸椎棘突下旁开5分(六穴六针);3.大椎穴旁开4寸(两穴两针);4.大椎穴旁开4寸再下4寸(两穴两针)。

刺法:俯卧针刺,不行任何提插捻转手法,留针。出针后,在大椎及第四胸椎棘突下各加拔一火罐。

二、局部硬结点刺

每硬结刺3-5针,依结节大小而定,一般蚕豆大小者,呈“品”字形点刺三针。

三、艾灸

1.肘尖穴:隔天施灸1次,每次5-7壮。

2.外踝尖上3.5寸:瘿结生在颈右,灸左侧,生在颈左,灸右侧;左右皆有的,按男左女右取穴。隔日一次。

四、外用散结中药膏贴敷

经治疗一疗程后,咽喉部异物感、紧箍感消失。治疗36次后,彩超复查,结节明显缩小,仅可见直径0.8cm及0.3cm回声区,继续按上述方案治疗一个疗程,结节消失,甲状腺恢复正常。

甲状腺结节是近年来体检报告上热度非常高的一个词,好好的甲状腺为什么突然就长出来结节了?它到底可怕不可怕?该怎么治疗?今天咱们来聊一聊。

1.甲状腺是干什么的?

甲状腺,居于脖子的正中,外形像极了一只蝴蝶,虽然美丽柔弱,却是人体重要的内分泌腺体,是分泌甲状腺素的地方。甲状腺素具有促进新陈代谢、促进身体和智力发育的作用,少了它,新生儿会智力低下;儿童会生长迟缓;成年人会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

2.甲状腺为什么会长结节?

甲状腺需要不断地干活(分泌甲状腺素),如果再人为地增加它的负担,就会出现甲状腺结节。

A压力

房贷、车贷、孩子教育、加班熬夜、单位关系和家庭关系不融洽等等,每一分压力都会像小鞭子一样抽打在甲状腺身上,逼着它加班加点,以支撑你焦躁不安的身体……

B女人

性别也有错?是的,长结节的男女比例是1:3,这跟女性体内比较辛苦的雌孕激素有关。对了,如果想要生二胎,除了看好子宫,也别忘了守护好甲状腺。

C吃碘太多或太少

想当年,内陆地区缺碘,大脖子病高发,然后全民统一食用加碘盐,补了这么多年,有些人补过头了。

D射线

频繁的放射线检查,或者长期处于辐射较高的区域,比如电脑旁边。

这些原因都可耗伤阴血,造成气郁痰阻,出现甲状腺结节。

3.甲状腺结节可怕吗?

以往体检,医生用手摸摸脖子,能识别的结节最小也就1厘米,但如今科技进步,超声检查能识别出1毫米的结节,这也是体检报告单上“甲状腺结节”增多的一个原因。

那它可怕吗?会不会癌变?这个是大家最关心的。

其实甲状腺结节95%都是良性的,只有5%是恶性。

如果检查出的结节显示:直径小于1厘米,形态规则、边界清晰、没有细小钙化、甲功正常,这类结节大可放宽心,没事儿,平时注意保持心情舒畅,每半年复查一次即可。

如果结节是低回声,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内部多发钙化,纵横比大于1,内部血流丰富,生长迅速……这就需要积极干预治疗了。

4.什么样的结节适合针灸截根治疗?

进展的良性结节。

这一类结节比较激进,会影响到甲状腺素的分泌,影响到生活质量。

比如长得太大,压迫了气管和周围组织,出现咽部异物感、紧箍感、胸闷等症状;或者脖子太粗,影响美观;或者炎症反复发作;又或者合并甲亢、加减等。这一类的结节就适合针灸截根治疗。

患者杨某,男,前妻因肺结核病故,鳄居已10年,近续娶新寡,婚后即阳痞不举,虽经多方治疗,鲜有效验,因屡试不用,精神苦闷,故婚后生活极不惬意,经友人介绍,前来要求针灸治疗。

诊其尺脉虚而无力,舌苔薄白,体态虚胖,手足不温,小腹发凉。此乃元阳不足,下焦虚寒,拟以培补肾气、健脾、温肾壮阳法而徐图之。

取穴:气海、关元、三阴交,每次用艾条灸各20分钟,每日一次。

一月后患者述说:每在半夜子时,阳物有自举现象,且坚甚,约历10余分钟即自行消衰而恢复常态。此乃元阳渐充,向愈之兆。肾气于子时冲动而自挺,逢时而动之候也。

如是,连续艾灸治疗3月余,性生活恢复正常,其妻后生一男婴。

取穴原理

阳瘩一症,多由肾气虚损,元阳不振所致。肾藏精,为元阳之根,命火之源,肾阳虚者应多以艾灸为主,以温下元而培其不足

气海、关元二穴系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为人生命之根。长期灸此二穴,可培补肾气,温补元阳,使元气得充,肾气自能作强。

三阴交为脾经之要穴,且为肝、脾、肾三经之交会穴,故补脾之中兼补肝肾,脾气能为肾气之助也,脾强则能散精,肾阴得充,肾阳亦振,阳痞即可自愈。

根据子午流注天人合一学说,人体元阳于子时(23点一1点),此时阴气消尽,阳气初生,即所谓“子时一阳生”。人体元阳于子时开始冲动,男子阳物亦随之渐举,勃而挺拔,非人为也。凡诸阳痞患者,经艾灸以上诸穴,于子时阳物能自行举发者,多能治愈,此为观察多年之一得也。

提醒:有少数阳痿患者是湿热下注导致的阳痿,病因不同,取穴亦不同,需辨证诊治。

咳嗽的针灸治疗

咳嗽是以咳嗽咯痰为主要症状的疾病。咳指肺气上逆,有声无痰,嗽指咯吐痰液,有痰无声,一般声痰并见,故并称咳嗽。西医的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结核等引起的咳嗽属本病范畴。

病因病机
外感咳嗽:多因气候冷热急剧变化,人体卫外功能失调,风寒、风热、风躁之邪从口鼻而入,或从皮毛而受,以致肺气不宣,清肃失常而致咳嗽。

内伤咳嗽:由于脏腑功能失调。可分肺脏自病和他脏传变。肺脏自病,多因咳嗽反复发作,肺气虚弱,或肺燥阴虚,肺失清肃之咳嗽。他脏有病累及肺脏,可因脾虚生湿,聚湿为痰,痰浊上渍于肺,肺气不能下降,或因情志不畅,肝失条达,气郁化火,气火循经上逆犯肺等,均可引起咳嗽。

辨证论治

外感咳嗽★

主症:若因风寒,咳嗽喉痒,声重有力,咳痰稀薄,色白,伴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鼻塞,流清涕,舌苔薄白,脉浮紧。若因风热,咳嗽声嘶,气粗,咳痰黄稠,咳而不爽,咽痛口干,伴身热,或见头痛,恶风,有汗,舌质红,舌苔薄黄,脉浮数。若因风燥,干咳少痰,咯痰不爽,鼻咽干燥,口干,舌尖红,苔薄黄少津,脉细数。

分析:风寒犯肺,郁于气道,肺气不能宣畅,故见咳嗽喉痒,声重有力,痰液稀薄色白,鼻塞流涕。风寒外束肌腠,故伴恶寒、发热、无汗、头痛等症。舌苔薄白,脉浮紧,皆为风寒在表之征。风热犯肺,肺失清肃而咳嗽声音嘶哑,气粗。热熬津液为痰,故咳痰黄稠,咳而不爽。肺热伤津则见咽痛、口渴。风热犯表,邪正相争,故兼身热、有汗、头痛、恶风等表证。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为风热在肺在表之象。风燥伤肺,肺失清润,肺气上逆故干咳,燥热灼津则口干少痰,咯痰不爽且口鼻干燥。舌尖红苔薄黄少津,脉细数为燥热之象。

治则:疏风解表,宣肺止咳。

 
处方:取手太阳经腧穴为主。针用泻法,风寒者加灸,风热可点刺出血。穴取肺俞、列缺、合谷。

方义:手太阴与手阳明互为表里,取其络穴列缺、原穴合谷,配以肺俞,三穴合用,以加强宣肺解表的作用。使外邪得解,肺气通调,宣肃有权,肺之功能得到恢复,而咳嗽自愈。
随证选穴:风寒加风门、大椎;风热加曲池;燥咳加尺泽;喉痒加天突;头痛加印堂、风池。

内伤咳嗽★

主症:若痰热壅肺,咳嗽气粗,痰多稠黄,烦热口干,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若肝火犯肺,咳嗽气逆阵作,胸胁引痛,甚则咯血,舌苔薄黄少津,脉弦数。若痰湿蕴肺,咳嗽痰多,咳声重浊,痰白腻粘,晨起甚,胸脘痞闷,纳少。舌苔白腻,脉滑。若肺阴亏虚,咳久痰少,咯吐不爽,痰粘或夹血丝,咽干鼻燥,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若肺气亏虚,咳声低微,咳而伴喘,痰清稀色白,纳少,气短胸闷,乏力自汗。舌淡苔白,脉弱。

分析:属痰热壅肺者,肺失清肃,咳嗽气粗。热壅于内故烦热口干,热灼津成痰则痰多且黄稠。舌红脉数为热,苔黄腻脉滑为痰。属肝火犯肺者,肝郁化火上逆侮肺,肺失肃降以气逆作咳,咳嗽阵作。肝火灼络则可咯血。肝脉布胁,上注于肺,肝肺络脉不和则胸胁引痛。舌苔薄黄少津,脉弦数是肝火肺热之象。属痰湿蕴肺者,脾失健运,水湿不化,聚湿为痰,痰浊上渍于肺,阻碍肺气,故咳嗽多痰,咳声重浊,痰白而粘。水湿不化,内停中焦,气机不畅,故胸脘痞闷,胃纳减少。舌苔白腻,脉濡滑,为痰湿内盛之象。属肺阴亏虚者,虚火内灼,肺失润降,咳久痰少,咯吐不爽,痰粘,肺损络伤则或夹血丝,阴虚肺燥则咽干鼻燥,阴虚则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属肺气亏虚者,气逆不降咳声低微,气短胸闷,并伴喘。气不化津,聚而成痰而痰清稀色白, 肺脾气虚则自汗乏力,纳少,舌淡苔白脉细弱为气虚之象。

治则:止咳化痰。兼以清痰热,平肝火,祛痰湿,养肺阴,益肺气。

处方:取背俞穴、手太阴经腧穴为主。针刺或补或泻。穴取肺俞、太渊、三阴交。

方义:肺俞调理肺气,太渊为肺经原穴,本脏真气所注;与肺俞相配属俞原相配,清肃肺气。三阴交可疏肝健脾,滋阴润燥,化痰止咳。
随证选穴:痰热壅肺加鱼际、尺泽;肝火犯肺加行间、阳陵泉;痰湿蕴肺加丰隆、阴陵泉;肺阴亏虚加膏肓、照海;肺气亏虚加脾俞、足三里、气海。

其他疗法
耳针:双侧肺、气管、神门、肾上腺、肝、脾、平喘,每次3~4穴。根据病情,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或用王不留行籽代针,压贴耳穴。

单罐:常用大椎、风门、肺俞、膏肓、曲垣等穴,3~4天1次,5次为一疗程。亦可先针刺后拔罐。走罐:取夹脊胸1~8或相应的背部俞穴,3~4天1次,5次为一疗程。刺络拔罐:取穴同走罐,先用皮肤针叩刺,再施拔罐。

穴位注射:多用于慢性咳嗽。用维生素B1注射液100毫克,或胎盘组织液、复方当归液0.5~1毫升,注射于定喘、大杼、风门、肺俞,或夹脊穴胸1~8胸段的皮下。每次取穴1~2对,由上而下,逐日更换,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灸法:适用于慢性咳嗽。取穴:大椎、肺俞、膏肓,采用麦粒灸,每周1~2次,5次为一疗程。或用艾条灸,每天1次,每次5~10分钟,以皮肤潮红为度,也可与针刺配合应用。

火针:外感风寒取合谷、列缺、大椎、风门,痰湿浸肺取中脘、丰隆、脾俞、肺俞、公孙、中府,肺肾阴虚取肺俞、厥阴俞、膏肓俞、尺泽、复溜。用中粗火针,快速点刺。每2~3天治疗1次,7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5天。

按语
针灸治疗急、慢性咳嗽,均有较好效果。肺气虚弱而致咳嗽可参照“哮喘”施治。慢性咳嗽治疗效果不显时,宜采用多种综合治疗。平时应注意保暖,忌食辛辣厚味,避免过度疲劳,保持情绪稳定,戒烟对本病防治有一定意义。对针灸治疗无效者,要进一步检查,以排除呼吸系统器质性病变。

经络是人体天然药库,而要控制这个天赐的宝藏,只需要明白12经络的运行原理就足够了,这就是中医整个经络学说的要素。

12经络上面有三百多个穴位,我们没必要都去记住,现在,你只需跟著我一步步地往下学,就容易多了。

一、先熟悉一下12经络的名称:

手少阴心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足厥阴肝经、手太阴肺经、足太阴脾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

二、搞清楚它们为什么要这样称呼?

这12条经络分别连著人体12个脏器,所以这些经络都是用相连的脏器命名。其中,三焦是指人的整个胸腹,心包是保护心脏的一块区域,是心的屏障,其余的都比较容易理解。记住这12个脏器名称是很重要的,如果身上哪里不舒服,就看是哪条经络经过此地,一对应就出来了。从12经络的排列上看,是分为两组,一组是按手足分,另一组是按阴阳分。

按手足分是告诉你手及手臂上有6条经络,足、腿上有6条经络。

按阴阳分是告诉你手臂的内侧、腿的内侧各有3条阴经;手臂的外侧、腿的外侧也各有3条阳经。

少阴、厥阴、太阴、太阳、少阳、阳明又是代表什么呢?它们是代表阴气的重与轻,阳气的足与弱。

少阴阴气最重,所以它就排在手臂和腿内侧的最里面。

厥阴的阴气比少阴轻,但又比太阴重,所以它就排在中间。

太阴的阴气最轻,就排在最外面。

太阳是阳气最足的,就像中午的阳光,所以它排在手臂、腿外侧的最外面。

少阳比太阳的阳气要弱一些,就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所以排在外侧的中间。

阳明又比少阳的阳气要弱,就像黎明初现的阳光,就排在了外侧最里面了。

我们的祖先为什么将阴、阳细分到这样的程度呢?就是让你在使用经络时随时注意阴阳的平衡。这个阴阳的平衡既包括经络与经络之问的阴阳平衡,也包括身体与经络的阴阳平衡,还包括经络与大自然的阴阳平衡。身体与经络的阴阳平衡是要你根据身体的强弱去选择经络。比如身体弱的,最好先选择阳经按摩以补足正气为主,阴经要等正气补上了,再去碰它;身体好的,则阴经、阳经都可以按摩。

经络与大自然的阴阳平衡,是与四季的温度有关。夏天阳气最旺盛,就是身体虚弱的人,在这个时候也可以去疏通阴经了。阴阳平衡的理论还可以用在按摩时的手法上,如阴经的按摩最好是用补法,阳经的按摩可以用泻法。

三、什么是按摩的补与泻呢?

一般来说,顺看经络按摩为补,逆著经络按摩为泻。

按摩时力度轻的为补,力度重的为泻。

按摩时间短的为补,时间长的为泻。

按摩范围小的为补,范围大的为泻。

四、需要把三百多个穴位都记住吗?

中医在按摩经络时有个说法叫「以痛为俞」,也就是说疼痛的部位就是按摩的穴位。比如你知道自己患有心脏方面的疾病,就可以在相应的心经和心包经上沿著经络慢慢地按压,去感受整条经络上各处的感觉。如有的地方酸痛,有的地力刺痛,有的地方麻木,有的地方发酸、发胀,那么这时你按摩的重点就放在最痛的部位,把病灶揉开、揉散,甚至拔罐、艾炙、敲打都可以,越是痛感明显的,越要坚持多刺激此处,这样你身体的疾病很快就有好转。

有些人明明知道自己心脏有病,可在这两条经上按压时并没有明显的痛感,这时,你左右两只手臂上都要去摸,因为人体经络左右都是对称和一致的,但患病时左右经络的反应并不完全一样,痛感明显的就代表著病偏向于哪一边,这也说明了你这条经络的气血不足,反应迟缓,这时的冶疗以食疗为主先,补足气血,同时在这条经络上慢慢摸,看上面是否有硬块,是否多出了一块肉,是否比别处微微凸起,然后重点搓揉这个部位就行了。如果只是死记硬背了所有穴位,但忽视了最痛的那一点,治病效果绝不会好。

先从我们最常用的足太阳膀胱经(下面简称“膀胱经”)开始,因为这条经的阳气最足,治疗范围最广,所以也是最常用的一条经。膀胱经的起点在眼角的睛明穴,上行过额至头顶,行颈后、后背、大腿后外侧,小腿后侧至小脚趾外侧的至阴穴止。共有67个穴位,是人体中最长、穴位最多的一条经络。

当膀胱经从头走到了脚的至阴穴后,它的流动并没有停止,而是穿过小脚趾从普

脚心的涌泉穴上行。这时经络又有了新的名字--足少阴肾经(下面简称“肾经”)。

肾经是起于足小趾之下,斜向足心,沿足心及下肢内侧后缘上行,穿过腹部到达胸部,与下一条经络手厥阴心包经相连。

从膀胱经到肾经的走向,我们可以看到:

1、经络是流动的,而且是有方向地流动的,膀胱经是从上往下,肾经是从下往上。

2、膀胱经和肾经是完全相连的一条经,只是在小脚趾的外侧至阴穴处将其分开了,走在人体的外侧是膀胱经,走在人体的内侧的是肾经。正因为这一阳一阴的经络其实是一条相连的经络,所以刺激膀胱经,肾经就会有反应;刺激肾经,膀胱经也会有反应,中医就称之为“互为表里”,而这两条经络各自所连的脏器--肾脏与膀胱也就互为表里。

3、膀胱经是阳经中阳气最足的一条经络,而肾经是阴经中阴气最重的一条经络,这正好符合了中医阴、阳平衡的特点。

4、膀胱经走在前,肾经走在后,膀胱经是肾经的源头,所以在膀胱经上进行的推拿、按摩、针灸等疏通方法,就能促进膀胱经向下流动的力量,反过来就是推动了肾经,滋补了肾脏。

而在肾经上进行推拿、按摩、针灸的时候,肾经运行快了而膀胱经没能及时跟上,就会出现空缺、中断。这就是只按摩肾经时,病人往往会出现气虚的原因。

与膀胱经相连的是手太阳小肠经(下面简称“小肠经”)。它起于小指外侧的少泽穴,沿著上肢外侧后缘上行过肩分为两个分支,一个从颈上面颊,到耳,到眼睛大眼角的睛明穴与膀胱经相连,另一个进入锁骨,入胸腔,最后到达心脏。

这条经络走在手臂的外侧,属于阳经,与膀胱经是相连的,是阳经与阳经相连,组成一条长长的、完整的太阳经,小肠经在前,膀胱经在后。小肠经是膀胱经的源头,当膀胱经不舒服时,就会有颈椎病、腰痛、腿痛时,除了按摩膀胱经以外,按摩小肠经同样有效,而且效果更好。

小肠经又与手少阴心经(下面简称“心经”)相连。心经起于心脏,它有几个分支:一支向下通向小肠,一支向上沿著食管上行至眼睛,另一支上行于肺部,在腋下出来,沿上臂的后缘行至手腕的内侧,到小指内侧的少冲穴,然后走向小指外侧的小肠经的少泽穴,再往上循行。

这是一条阴经转变为阳经的经络,是阴经在前、阳经在后的一条相连的、互为表里的、长长的经络。所以按摩心经不但能治疗与心经相连的心脏、小肠、肺、食道、眼睛等处不适,还能推动和滋养小肠经,按摩它既能冶疗颈椎、腰椎、腿的疾病,又能治肾脏的疾病。

只要颈肩、腰有毛病,你去摸摸手臂外侧的小肠经就会有明显的痛点,再去摸与之相表里的心经也会有瘀堵、疼痛的感觉,所以这时就要从源头上疏通手臂内侧的心经,从腋窝处往下轻轻搓至小手指,然后再沿著小手指的外侧向上搓至手臂的外侧,遇到哪里有痛点,就在哪里多搓搓揉揉,这样就可以治疗心经、小肠经、膀胱经、肾经这4条经络上所连著的所有脏器的毛病。

这4条经络一路走过来,形成了表里相连的两组长长的经络,它们起于心中,在人的四肢绕了一圈后又将肾经推向了腹部,推到了胸。

又是哪条经络在胸中与心经相连呢?

这就是足太阴脾经(下面简称“脾经”)。这时,有人会问,一个是少阴,一个是太阴,好像在阴阳上已不能做到平衡了,这是为什么呢?我们一会再说。

与膀胱经相连的肾经走到胸中后,就与手厥阴心包经(“下面简称“心包经”)相连,是阴经与阴经的相连,可它们一个叫少阴,一个叫厥阴,名字不一样,阴气的程度不一样,经络走到这里,好像与刚才在四肢绕了一圈的作用与关系不一样了,为什么呢?因为当经络一路走过来,走到肾经时已经很虚弱,所以一般不去按摩肾经,按多了就会泻气,这时,进入了腹部、胸部的经络需要休息一下,补充能量,然后换条经络继续出发,去进行下一次的四肢大循环,所以补气作用最强的丹田穴在腹部,而通过腹部的就是循环回来的、已经很疲劳的肾经、肝经和脾经。

通过腹部的还有一条经--足阳明胃经(下面简称“胃经”),它也是通过腹部的,但其走向与肾经、肝经、脾经的从下向上的运行方向不同,是从头穿胸、穿腹再走到脚的,胃经也需要在这里一次补充能量,促使向下的力量更加有力,加强脾胃的消化能力。

下一轮的四肢大循环,就从肾经传递给心包经开始,它是走在四肢内侧中间的一条经络,所以与它相连的是走在手臂外侧中间的手少阳三焦经(下面简称“三焦经”),又与走在腿外侧中间的足少阳胆经(下面简称“胆经”)相连,胆经则是与走在腿内侧中间的足厥阴肝经(下面简称“肝经”)相连,这样就又形成了一组完全相连、互为表里的经络,最后又是将肝经推向小腹,推向胸中,去休息、补充能量,换一条线路继续前进。

最后一轮运行的4条经络是肝经在胸、肺传递出的手太阴肺经(下面简称“肺经”),具体的循环顺序是这样的:肺经→大肠经→胃经→脾经。

人的所有病都能在经络上找到

经过上面的论述,大家就会明白,其实这12条经络是分成了3组大经络,这3组大经络分别在四肢绕了一个大圆圈后又重新回到腹部、胸部,这样再去记忆就容易了。你只要分组去记,记住一组里的4条经络,记住这4条经络相连的脏器都叫什么名字,只要这4个脏器里的一个生病了,你就从这4条经络的源头,也就是从胸走向手的手臂内侧的经络上开始寻找痛点,慢慢地搓揉,或拍打或刮痧,去慢慢理顺它。这样治起病来不但效果好,而且不会留下后患,更不会复发。

在人体内循环的3组大经络就已经很清楚了,而这3组大经络又是谁先谁后呢?

中医学是这样分的:

第1组:走在外侧,是肺经→大肠经→胃经→脾经

第2组:走在内侧,是心经→小肠经→膀胱经→肾经

第3组:走在中间,是心包经→三焦经→胆经→肝经

另外,用经络冶病要选择好时辰。中医学认为人与宇宙是息息相关的统一整体,人体实际上是宇宙的一个缩影,自然界的一切变化(如白昼黑夜的交替)都与人的生命活动紧密相关。在古代中国,人们把一天24小时分为12个时辰,而中医学则把每个时辰都与12条经络相对应,如下表。

第一组:

时辰

时间

经络

寅时

3:00~5:00

肺经

卯时

5:00~7:00

大肠经

辰时

7:00~9:00

胃经

巳时

9:00~11:00

脾经

第二组:

时辰

时间

经络

午时

11:00~13:00

心经

未时

13:00~15:00

小肠经

申时

15:00~17:00

膀胱经

酉时

17:00~19:00

肾经

第三组:

时辰

时间

经络

19:00~21:00

心包经

21:00~23:00

三焦经

23:00~1:00

胆经

1:00~3:00

肝经

12时辰与12条经络相对应意义是什么?

「气血迎时而至为盛,气血过时而去为衰,泻时乘其盛,补则随其去,逢时为升,过时为阖」,原来这12条经络是按时间的顺序,就如潮汐一样,流动到哪儿,哪条经络就「涨潮」了,这时这条经络里的气血最为旺盛。所以很多医家喜欢在特定的时辰,去疏通在这个时辰气血最旺盛的经络,或在此时辰服下调理该脏器的药物,这样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是经络、脏腑,时辰的关系。

我们已将这12条经络分成了3个大组,这样,用时辰来防病治病就变得简单了。

肺经、大肠经、胃经、脾经出现不适,最好在早晨或上午按摩与治疗。

心经、小肠经、膀胱经、肾经出现不适,最好在中午或下午按摩与治疗。

心包经、三焦经、胆经、肝经出现不适,最好在晚上按摩与治疗。

就拿一个胃不好的人为例。可以在早晨醒来后,或是上午的时候,先在手臂外侧的肺经、大肠经上找痛点,然后再到腿上的胃经、脾经找痛点,依次慢慢地搓揉。

颈肩酸痛、腰不好的人,可以在中午或下午的时候,先在手臂内侧的心经、小肠经上寻找痛点,慢慢地搓揉,然后再到你疼痛的颈子、腰处进行按摩疏通。

肝脏不好的人,最好是在晚上,先在手臂中间的心包经、三焦经寻找痛点,进行搓揉、疏通,然后再到腿外侧的胆经和腿内侧的肝经上寻找疼痛、不通的地方进行按摩。

身体好、气血足的人,在疏通经络时手法可以稍重些,对疼痛、瘀堵的部位可用拍打或刮痧的方法。而身体弱、气血亏的人,在疏理经络时就不用太着急,按摩的力度要轻一些,选的穴位与痛点也要少一点,最好选择每一组经络的前两条经络(手臂上的经络)进行按摩,排在最后的经络(肾经、肝经、脾经)都尽量少去碰它们。

弄懂了这些,你就可以在补气血、去寒湿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身体素质,根据不同季节和时辰,有针对性去疏通瘀堵的经络。只要运用得当,相信每一个人都能将神奇的经络运用自如,为你自己和亲人的健康保驾护航。

最后要补充一下,就是前面所提到的「丹田」,它如同人体内部的核反应堆,能量极大。我国自古的各种武术中,都会提到「丹田」。当修炼到一定的程度后,丹田部位会形成一股热气流,聚之有形,散则无形,它会在人体前后的正中在线的任、督二脉上运行,前面的为任脉,后面的为督脉。

当气流在任督二脉运行一周后称为「小周天」,这个小周天走在人体正面的是任脉,对全身的阴经有总揽的作用。任脉所经过的丹田,是男子贮藏精气,女子维系胞宫的地方,又称为「生气之源」;而起于身体后正中线的督脉中的「督」字,有「督促」的作用,又因督脉循行于脊髓里,直接连结脊髓、脑,所以与人的精神、意志、思维有很大的关联。任督二脉同时与全身的各个脏器相通,当真气充足时,这些五脏六腑就都可以直接得到滋润。

任、督二脉的功能就是中医学所说的「肾」的功能。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又认为胞胎的形成始于肾,因此有「未有此身先有两肾,故肾为脏腑之本,十二经之根」的说法。肾的功能有:芷精,主生殖,主命门火,能温照全身,主骨,主髓,主生血,主水,主纳气等。

自古有很多修炼内功的心法,都能生气、养气,其实就是去打通小周天以及以12经络为主的大周天,所以一些高僧面壁禅定,不吃不喝,用修炼来的内功滋养身体,推动经脉的运行,保证生命的持久。太极拳、八卦掌、五禽戏等,也都是通过舒缓的气功运动来疏通经脉。

如果你能去修炼内功或每晚坚持打坐,直接让你的丹田之气充盈,去推动全身经络的运行是再好不过的,可普通人很难做到。但是我们可以通过食疗来补足气血,来补足肾气,久而久之,也可以达到同样功效。

经络的触诊

指腹的感觉察知经络和经穴的异常反应。此法简便易行,准确实用(针灸临床不可缺少的诊法之一)。

方法:循经触摸,体表见热、肿,弹性强,压痛显著,皮下硬结等,可知为经气实;体表温度低下,无弹性,按之酸麻不痛,陷下等,可知为经气虚。

触摸时,见有硬结、压痛、敏感、快感的反应点,此点即为病穴。压痛强烈,多属实症;压有快感,多属虚症。病穴有助于明确诊断,刺灸病穴常获良效。

触诊的顺序:背俞穴、募穴、部穴、原穴、络穴、特诊点、过敏点和过敏带等。可疑病经要详细触诊。

十二经病的触诊要点

肺经:肺俞、中府、孔最、膏盲、尺泽。

肺经实热时,胸椎1-3旁开0.5寸处有压痛,滑肉门和大巨亦有压痛。肺经气不畅时,膻中有压痛。肺经虚寒:风门和大杼有酸沉感。咯血或便血:孔最有压痛,或压时有酸沉感。经气虚衰时,膏肓呈高肿或弹性、皮温低下。

大肠经:大肠俞、天抠、温溜、曲池、合谷。

经气实热或排泄障碍时,曲池、肺俞、天枢、骑竹马有压痛。经气郁滞时,大巨有压痛。肠炎时,手三里、上巨虚、天枢压痛明显,皮温高于邻穴。慢性肠炎时,皮温低下,触有快感。

胃经:胃俞、中院、梁丘、足三里、丰隆。

胃经有实热:中院、梁丘有压痛。胃酸过多:巨阙、不容呈压痛。

胃经虚寒:按压中脘、足三里有舒服感。胃溃疡:胃俞、与其外侧有过敏点,再按压臀端时,压痛放散至膝以下者。

胃痛剧烈:天宗有明显压痛,按之可止痛。

脾经:脾俞、章门、地机、大包、脾俞。

消化不良或运化失常时,脾俞、章门、大包均有压痛。血行失和:脾俞呈现绷紧或压痛。脾热、经气阻滞:地机穴有明显压痛。脾虚作胀:脾俞穴按之酸沉或皮温低下。

心经:心俞、巨阙、阴郄、少海。

心经火旺:心俞内侧有压痛。心脏瓣膜疾患:巨阙发胀,心俞外侧至膏盲处有过敏点。经气虚、功能低下:三阴交、水分、肾俞均有压痛。

小肠经:小肠俞、关元、养老、小海、下巨虚。

小肠经病:关元、养老有反应。被风寒所侵时,天宗、风门、小海均有压痛。小肠经病移于心经时,取关元是有效的。如灸关元治心律不齐。小肠经气受阻的肩肿痛时,下巨虚呈压痛,针之有效。小肠俞部位的腰痛,养老有明显压痛,针之有效。

膀胱经:膀胱俞、中极、金门、委中、昆仑、天拄、八髎。

经气实热:委中穴皮温高,络脉充盈。湿热下注,经气受阻,中极、金门、膀胱俞有压痛。被风寒所侵,天柱、八髎、承山呈压痛。经气虚时,按中极、膀胱俞有快感。

肾经:肾俞、京门、水泉、水分、肓俞。

肾经为病:水泉、水分、肓俞均见压痛。肾脏为病:肾俞、京门有压痛。当肾排泄功能受累时,筑宾穴呈阳性反应(硬结、压痛)。因此,灸筑宾有解毒之效。泌尿系有故障时,八髎穴有压痛。

心包经:厥阴俞、膻中、郄门、大陵。

情志不遂、哭笑不定:膻中、郄门均有明显压痛。妇女月经失常、痛经或少腹有瘀血时,间使至郄门处绷紧或压痛,针之可调经止痛逐瘀。心悸动,按压厥阴俞、膻中有缓解之效,灸之亦效。

三焦经:三焦俞、石门、委阳、会宗。

经气受阻,会宗、委阳、石门均呈压痛。经气实热,三焦俞一带绷紧,会宗压痛强烈。尿闭,属三焦经气不宣者,石门呈胀满。

胆经:胆俞、日月、天宗、京、阳陵泉、外丘。

胆囊炎时,日月、京门、天宗有压痛。胆经实热:外丘皮温高。经气虚:按胆俞、日月有舒适感。

肝经:肝俞、期门、中都、曲泉。

经气郁滞(失眠、易怒、高血压):肝俞多见高肿、压痛,中都呈强压痛。肝炎(经气实热),内踝上二寸至中都处呈过敏带,阳陵泉与外丘有时亦呈压痛。性功能失常:曲泉按之痛或酸麻。

按上法找出病经病穴,结合四诊八纲,决定病因、病位、病性,为治疗提出有效的方案。

不用死记硬背也能记住经络的分布规律:

经脉的流注次序:

手太阴 肺 经——手阳明大肠经 太阴(阴气最盛)——阳明(阳气最盛)

足阳明 胃 经——足太阴 脾 经 阳明(阳气最盛)——太阴(阴气最盛)

手少阴 心 经——手太阳小肠经 少阴(阴气次之)——太阳(阳气次之)

足太阳 膀胱经——足少阴 肾 经 太阳(阳气次之)——少阴(阴气次之)

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 厥阴(阴气最衰)——少阳(阳气最衰)

足少阳 胆 经——足厥阴 肝 经 少阳(阳气最衰)——厥阴(阴气最衰)

阴阳表示经脉的阴阳属性及阴阳气的多寡。一阴一阳衍化为三阴三阳。

从盛到衰分别是:

太阴、少阴、厥阴——阳明、太阳、少阳

太阴——阳明

少阴——太阳

厥阴——少阳

阳经与阳经:阳经与同名阳经(在头面部)相连,阳明——阳明,太阳——太阳,少阳——少阳

阴经与阴经:阴经与下一阴经(在胸腹部)相连,太阴——少阴,少阴——厥阴,厥阴——太阴

阴经与阳经:阴经与同盛阳经(表理经)相连,太阴——阳明,少阴——太阳,厥阴——少阳

阳经与阴经:阳经与同盛阴经(表理经)相连,阳明——太阴,太阳——少阴,少阳——厥阴

手阴经从胸(腹)走手——手阳经从手走头——足阳经从头走足——足阴经从足走胸(腹)

阳经走于身体外侧,阴经走于身体内侧(外以阳,内为阴)——照得到与照不到阳光

阳经走于身体背部,阴经走于身体腹部(背为阳,腹为阴)——面朝黄土,背朝天哈

太阴,阳明(最盛)在前;少阴,太阳(次之)在后;厥阴,少阳(最衰)在中。

注:

至内踝上8寸,处足厥阴经与足太阴经交叉,厥阴经行于太阴经之前,太阴经行于中,太阳经还在最后

如此推下去就是:

手太阴——手阳明——足阳明——足太阴——(手少阴)

手少阴——手太阳——足太阳——足少阴——(手厥阴)

手厥阴——手少阳——足少阳——足厥阴——(手太阴)

最后记住:

口决:肺大胃脾心小肠,膀肾心包焦胆肝。(肺大肠胃脾心小肠, 膀光 肾 心包 三焦 胆 肝)

对应:

手太阴(肺)——手阳明(大肠)——足阳明(胃)——足太阴(脾)——(手少阴)

手少阴(心)——手太阳(小肠)——足太阳(膀胱)——足少阴(肾)——(手厥阴)

手厥阴(心包)——手少阳(三焦)——足少阳(胆)——足厥阴(肝)——(手太阴)

点击查看:(人体)十二经络汇总表

穴位记忆法

1、晕厥——水沟 中冲 涌泉 足三里。

口诀:晕厥要在山里涌泉边的水沟中冲醒。

2、虚脱——素膠 水沟 内关。

口诀:虚脱要速(素)关水沟。

3、抽搐——百会 印堂 人中 合谷 太冲。

口诀:堂中(人中)百合气味太冲,引发抽搐。

4、中风闭证——十二井穴 水沟 太冲 丰隆。

口诀:中风是由于十二条水沟臭气太冲,轰(丰)隆一声倒地所致。

5、中风脱证——关元 神阙(隔姜灸)。汗出配阴郄(xì)、复溜,小便失配三阴交。

口诀:中风脱证会元神出窍

6、痛经——(实证)中极、次髎、地机。(虚症)气海 关元 足三里 三阴交。

口诀:实痛是中计(中极)吃了(次髎)低级(地机)食品。虚痛是三阴天在山里太久气海没有关圆(元)。

7、内脏绞痛

(1)心绞痛——心俞 厥阴俞 内关 膻中。

口诀:心绞痛到内堂休息,心越平静,感觉应越好。

(2)急性胆囊炎、胆石症——胆俞 肝俞 日月 期门 阳陵泉 胆囊穴。

口诀:胆囊疾病主治肝胆,日月不停,其(期)门自通,扬名(陵)全靠这。

(3)胆道蛔虫症——迎香透四白 鸠尾透日月 胆囊穴 中脘 阳陵泉。

口诀:九尾偷日月,您想(迎香)偷肆佰?阳陵泉边过,胆怯早中晚。

(4)肾绞痛——肾俞 三焦俞 关元 阴陵泉 三阴交。

口诀:肾绞痛只要自大观园的阳陵泉,三叫三应肾即愈。

8、牙痛——合谷 下关 颊车。

口诀:何故(合谷)下车?牙痛啊。

9、高热——大椎 十二井 十宣 曲池 合谷。

口诀:高热何故拿十二斤大锥去池边?是宣发热气。

10、血管性头痛

(1)外感头痛——百会 太阳 风池 合谷。

口诀:何故(合谷)太阳风总拜会(百会)我?让我头痛啊!

(2)内伤头痛

A、肝阳头痛——百会 风池 太冲 太溪。

口诀:慈(池)禧(溪)拜会太宗(太冲),大怒,肝阳直线上亢。

B、肾虚头痛——百会 肾俞 脾俞 足三里。

口诀:走三里路拜会朋友,友曰:我脾肾俱虚,肾亏头痛也。

C 、血虚头痛——百会 心俞 脾俞 足三里。

口诀:走三里路拜会朋友,友曰:我心脾两虚,血虚头痛也。

D、痰浊头痛——头维 太阳 丰隆 阴陵泉。

痰浊头痛会引起头围、太阳穴丰隆,可能是阴陵泉浊气太盛所致。

E、淤血头痛——阿是穴 合谷 血海 三阴交。

血淤何故头痛?是三股阴气交会(即三阴交)于血海是也!

11、急性腰扭伤——肾俞 腰眼 委中。

腰扭伤自己在肾部腰眼处揉揉,再放首娓娓中听的曲子。

12、呕吐——中脘 内关 足三里。

在关内走三里地中脘不舒服,吐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