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气,人的命根子!费绳甫的医案,教你护中气,保住命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文中所述配伍、方剂,须在专业人士指导下借鉴、应用!)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中医药学高级丛书·中医基础理论》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现在,我接着给你讲中医故事,品味耐人寻味的中医文化。

故事的主人公,是我之前提及的费绳甫。这位老兄1851年生人,1914年去世,是孟河医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据说,这个人的医术了得,曾经一日求诊者数以百计。而且,他善于治疗一些危急重症,留下了不少佳话。

话说有这么一次,费绳甫被人邀请到患者家中治病。

还没进屋呢,费绳甫就听见屋里头有阵阵哭声。

打开门一看,好家伙,不少人站在床边,正在那里抹眼泪呢。看样子,应该是患者的子女。

倒是旁边有几个热心邻居,正收拾东西,似乎是准备帮着办丧事。

这时候,去邀请费绳甫的人说道:“费绳甫先生来了,你们都让让,如果先生看看再说”。

费绳甫走上前去,看到患者直挺挺躺在床上,不省人事,而且额头上冒了一层汗,四肢冰凉,嘴唇和舌头都发白了。看样子啊,确实是要挂了。

费绳甫诊脉,发现患者脉象“细如蛛丝”。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还“没死透”。

费绳甫问家人,患者怎么搞成这样子?

家人回答道。此人之前就是呕吐,吐出了半盆茶叶末状的东西。吐完之后,就啥也不知道了,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费绳甫提出要看看呕吐物。家人端来,费绳甫立刻闻到一股恶心味儿。仔细查看,的确是半盆污秽之物,到底是啥,已经看不出来了。

当时,费绳甫就说,此人还没到毫无转机的时候。于是,他给开了一张方子。但见——

别直参三钱,麦冬三钱,五味子三分,“急火煎成灌之”。

结果,谁也没想到,患者大约在一刻钟之后,额头上不再冒汗了,而且能言语了。家人见状,大喜。邻人一看,也急忙停下手中的活计,寻思这要死的人,难不成真的还阳了?

接下来,费绳甫将前方里的五味子去掉了,然后加白芍一钱五分、甘草五分、制半夏一钱五分。

接下来,连用三剂,“病乃霍然”。就是说,彻底好了,人活过来了。

这是怎么回事啊?

我跟你说,费绳甫这是用补中气的办法,救了此人一命。

你看啊,引起这个患者昏迷不醒、危在旦夕的导火索,是他的呕吐。这一吐,就是半盆啊。结果是什么?就是中焦脾胃之气,即中气,受到了重大伤害。呕吐物,总是稀的吧?所以这也会伤及阴液。于是,形成了气阴两伤。

人的脾胃之气,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中焦之气受到严重损害之后,  气就不足了。气能收摄津液啊。所以在这个时候,津液不受控制,于是患者自汗。中焦受损之后,血也不足了,于是唇舌都苍白了。气血不能温运四肢,所以手脚都凉了。

可见,患者眼前的这副危象,实际上就是中气受损所致。费绳甫在这段医案里解释:“胃中瘀浊虽去而气液伤残,中无砥柱,竟是脱象”。

那这个时候怎么办啊?赶紧补中气吧,同时再把受损的阴液补上。这样,“砥柱”才能立起来啊。于是,费绳甫就用了别直参、麦冬和五味子。这里头的别直参,其实相当于大家所说的高丽参。整个三味药,就是古方生脉散化裁。别直参大补脾肺之气,重建中焦,恢复元气,麦冬滋阴,五味子在滋补心阴的同时,收摄气阴,敛汗。这就是基本意图。

等患者明白过来了,汗也止住了,就把敛汗的五味子去掉,加上白芍来养阴合营,用甘草和制半夏来和胃降逆,进一步恢复脾胃之气。

我这么一说,你应该能看懂了。

有人可能问了,文老师,你说这个,想说明什么呢?

我告诉你啊,这说明,我们的中气,即脾胃之气,才是我们的命根子。它对我们人体而言,是十分宝贵的。

费绳甫医案里这个故事,属于危重症,不常见。我现在给你举两个例子,都是生活中的现象,你一看就彻底懂了。

以前,我们有一个同事,做行政工作。他能喝酒。后来就有人发现,他之所以能喝,是因为他“会吐”。就是说,他在饭局上,可以借助催吐的办法,缓解腹中不适。这招在喝啤酒的时候特别好用。

后来,他跟我们讲,以后再也不那么干了。因为最近这段时间,催吐之后,他常常感觉得头晕、乏力、心慌。回到饭桌上以后,整个人显得特别疲惫。

我说,你这是总催吐,伤了中气了。中气伤了,支撑不住你的身体,所以头晕、乏力、心慌啊。

还有一个例子,这就是,几乎任何一个腹泻的人,别管是暴泻如注,还是说便溏,一天上好几趟厕所,他们都会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就是乏力。甚至有的人反应,这个脾虚便溏,简直就是慢性死亡,时间长了,身上一点劲儿都没有,连腰都抬不起来,话都不爱说。

这些都说明什么啊?说明中气对我们人体的支撑作用。它受伤了,我们身体支撑不住,这种变化和感受是肉眼可见的。

读者朋友,我想请你明白,我们这一天神采奕奕的,坐如钟,走如风,嘻嘻哈哈,欢声笑语,其实都是在脾胃中气在给我们做支撑啊。它要是把气血给我们的“断供”了,我们就会疲倦、没精神、气短、心慌、懒言、乏力。人饿的是时候怎么说?说我“饿得前腔贴后腔”,意思就是没有中气的支撑,身体都瘪了!这话虽然有点夸张,但是也形象地道出了中气对我们的支撑作用。

所以说,我要反复地和读者朋友强调中气,即脾胃之气的重要性。我们务必不要贪凉,不要吃生冷之物,务必饮食规律,务必三餐吃好,细嚼慢咽、定时定量。须知,你我现在所享受的每一刻幸福时光,有一半是依赖中气对我们人体的支撑作用。

脾胃气虚的人,常规调养方法有很多。比如四君子汤、六君子汤、香砂六君子汤、异功散等等。医案所述的人参、麦冬、五味子的配伍,即生脉散,适合脾胃虚弱、气阴两伤者。现在,常常把人参换成党参,适应症是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咽干口燥、心烦口渴、自汗盗汗、舌体偏瘦,苔少而干,以及脉象虚数。现代常规用量是,麦冬、人参各9克,五味子6克。

好了,关于这个事儿,我就说这么多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