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MT丨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的日本治疗介绍
萎缩性胃炎也称慢性萎缩性胃炎,以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数目减少,胃黏膜变薄,黏膜基层增厚,或伴幽门腺化生和肠腺化生,或有不典型增生为特征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常表现为上腹部隐痛、胀满、嗳气,食欲不振,或消瘦、贫血等,无特异性。是一种多致病因素性疾病及癌前病变。
萎缩性胃炎种类
萎缩性胃炎,大致分为2个类型:
A型(自我免疫性胃炎)和B型(多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
A型胃炎(自我免疫性胃炎)
以胃中间的部分为中心,大范围蔓延萎缩,主要是胃壁细胞(分泌胃酸的细胞)减少,慢慢就发展为肠上皮化生性胃炎,是自己体内产生针对胃组织不同组分的自身抗体,一种自我免疫疾病。
B型(多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
大部分的情况,是在胃的出口附近开始萎缩,逐渐进展至胃的上部。任其进展,会蔓延至胃的整体,进而发展为肠上皮化生性胃炎。
发生萎缩的粘膜继续发展会发生遗传基因变异,这是胃癌最大的原因及其特征。
B型胃炎(多巣性萎缩性胃炎)的最大原因,现在医疗界普遍认为是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经过数十年,会引发萎缩性胃炎,然后经过数年时间,进展为肠化,成为肠上皮化生性胃炎。
肠上皮化生性胃炎初期,萎缩的胃粘膜发生变化,变成类似小肠粘膜;继续发展,就会转变成类似大肠粘膜。后者患癌风险极高。肠上皮化生性胃炎继续发展的话,几乎不分泌胃酸,胃里酸度低下,无法对食物进行消化,胃的蠕动也非常不好,造成食物在胃部滞留,会出现胃胀,嗳气,溃疡等症状。
肠上皮化生性胃炎
首先,使用胃内窥镜检查,同时采取部分胃粘膜,在显微镜进行活检,分析肠化程度,确认是否存在幽门螺旋杆菌。现下还没有可以将已经萎缩的胃粘膜进行恢复的方法。如果是因为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的B型胃炎时,可以使用除菌疗法。先确认是否是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如果检查结果为阳性时,使用除菌疗法除菌后,胃壁恢复状态,胃液分泌也会恢复。但是除菌并不是治愈萎缩。
罹患胃癌的患者100%都发现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因此除去幽门螺旋杆菌的话,胃癌风险也会大大降低。当然,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的人不是都会发展为胃癌的,幽门螺旋杆菌结果为阳性者大概1000名人中不会超过2~3人。
只是除菌,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萎缩性胃炎、肠化、肠化性胃炎都是胃液分泌极少或几乎不分泌,因此,注意饮食,注意尽量不要增加胃的负担。规律饮食,1日3餐,尽量减少或避免油腻,及刺激性食物。
萎缩性胃炎、肠化、肠化性胃炎患者,一年最少要做一次胃镜检查。早期发现胃癌,极易见病变胃粘膜切除。早期胃癌5年的生存率在90%以上。
幽门螺旋杆菌检查方法
侵入式检查方法
使用内窥镜检查采取组织,进行活检
◆迅速脲酶试验
◆镜检法
◆培养法
非侵入式检查方法
不使用内窥镜
◆尿素呼气试验(口服尿素胶囊)
◆抗幽门螺旋杆菌抗体检测(血液)
◆便中幽门螺旋杆菌抗原检测
除菌疗法
除菌疗法需要口服抗生素及胃药1周
成功率80%~90%
中途停止服药极易失败,需坚持持续服药1周
※幽门螺旋杆菌第1次除菌失败时,稍微间隔一段时间,可以实施第2次除菌疗法,变更口服药物,成功率为90%。
除菌疗法的副作用
接受除菌疗法的患者可能会出现以下症状
腹泻,软便
味觉异常
肝功能检查值升高【AST(GOT) · ALT(GPT)】
反流性食管炎
※如果出现上述症状,请不要自行判断,要及时就医。(一般出现反流性食管炎都是暂时性的,几乎没有需要治疗的病例)。
除菌疗法的注意事项
要严格遵从医嘱,服用药物。
不要自行判断减少药量或停止服药。
戒烟戒酒。
幽门螺旋杆菌除了跟上部消化道疾病相关以外,还被指出与心血管疾病、血液疾病、皮肤病等很多疾病都有关联性。
有研究报告称特别是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缺铁性贫血、慢性荨麻疹都因幽门螺旋杆菌的除菌疗法得到了极大的改善。